分享

南县山岳名考

 昵称VChmUhmv 2018-06-06

南县山岳名考

南县小山

南县山岳名考

南县寄山

南县山岳名考

站在山上眺望田园

南县山岳名考

南县茶山

南县山岳名考

南县曾经被开采的山

南县山岳名考

远眺南县小山

南县山岳名考

南县绿油油的茶树

南县,地处洞庭湖淤积平原。历来没有高大的山峰,原因是洞庭湖盆陷落造成的。不过,南县这块平原之上,还是有着几座山。人们至今还在口耳相传的有如宋田山(又称九都山),太阳山,明山,寄山。这些山丘,在洞庭湖周极八百里的极盛之际,处于惊涛骇浪之中;在洞庭淤积成平原形成万里田野之时,又挺立如鹤立鸡群。

明山,南县人习惯叫明山头。海拔78米,居县城东南15.5公里的明山头镇。明山又叫麒麟山,隔着藕池河,与华容县的凤山相望。传说凤山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凤凰,而明山是一只似龙非龙的麒麟。凤凰与麒麟本是一对夫妻,在一起时,相亲相爱,形影不离。一天,九天降下一位神仙,他见凤凰妻子极为美丽,便十分妒嫉麒麟丈夫,于是挑拨这对恩爱的夫妻的关系。

他知道如果凤凰妻子对麒麟丈夫不满的话,他们夫妻相斗起来就会怒火中烧,斗得洞庭白浪滔天。于是,这位神仙用自己的法力,将凤凰与麒麟之间划出了一道滚滚的河流。于是,凤凰与麒麟斗了起来,斗得凤凰如在升腾的烈火中,斗得麒麟如在翻腾的怒浪中。一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凤凰累得在河那边化成了一座山岗,麒麟也累得在河这边化成了一座山岗。于是,人们后来就将这两座立于河边的山岗,北面的叫凤山,南面的叫麟山。后来麟山雅化成明山,又叫明山头。”

其实,在唐宋时代,明山就挺立在浩渺的洞庭湖中。宋高宗曾携当时的太学博士陈与义等南渡以避战乱。陈与义从君山来到明山下,又从明山移舟宋田山下。他在农历五月初五于明山下写了一首叫《忆秦娥》的词,词中写道: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樽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宋时,明山上就建立了古楼寨,这是一处军事设施,后来此处更是一处繁华的集市。这里是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港湾,来往船队可在这里避风躲浪,也收取地方捐税,中转了朝廷所需,维持了一方平安,保证了一方繁荣发展。至明代这里仍设巡检司,明山仍成为朝廷派兵镇守、征缴课税的地方。到了清代,仍设塘汛,职责依旧。

明山上曾有千年洞庭古庙,南洲厅首任通判陈国仲曾为古庙撰联曰:八百里洞庭安在?叹沧海已非,翻装成垄稻云黄,烟村树绿;两三间古庙犹在,幸湖山无恙,独不见平沙落雁,远浦帆归。

明朝时,明山出了一位户部左侍郎王俨。他于明景泰元年出生,成化时考取进士,直到官至户部左侍郎,在正德元年告老还乡。还乡后,他在山头建了‘明山草堂’。当时的吏部尚书、著名诗人李东阳,还为王俨写有一首深情无比的《王民望少司徒明山草堂》诗,盛赞王俨的崇高品格。

寄山,是南县的第二座山,处县城东南30公里的华阁镇,顶峰海拔65.6米。

秦始皇暴政时期,全国的男劳力大多征调去修长城了。修长城的人由于劳累过渡,每天不知死去了多少人。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为了给自己新婚的丈夫范喜良送寒衣,不远万里来到长城脚下。谁知她的丈夫却已经被累死在长城脚下了。孟姜女大哭丈夫7天7夜,泪水如洞庭湖的滚滚流水,于是长城被她哭倒了。秦始皇没有办法,只得祭告天地,忽见一位神仙指引皇帝说:你苛政猛于虎,长城死人太多。你可用我的青龙鞭,从酉时出发,卯时再归,将南方高山大岭赶起来放在长城处,长城才能修成。于是,秦始皇便接过神仙的赶山鞭,将高山大岭赶到长城处。有一夜,秦始皇却执鞭赶着一座粉岩山,他怕散落,便慢慢而行。这里,刚好达到洞庭湖上空,却听到雄鸡开唱,于是青龙鞭法力消失,秦始皇只好将这山寄放在这里。后来,人们便叫这座山为‘寄山’了。”

据明代《华容县志》和清末《南洲厅志》记载,寄山,是因为湖水围绕周围,山如浮寄在水面而得名。又有人说,洞庭湖八百里时,山在水中如浮着的两只鸡仔,故又叫鸡子山。

清朝时,安化出了一位两江总督,名叫陶澍。他在撰修《洞庭湖志》时,曾亲自登上寄山,还写了一首《夜泊鸡山》的诗。诗云:“湖傍华容迥,停舟夜杳冥。岸欹惟上月,山小不分星。楝树鸦声乱,掀涛唇气腥。岳阳旧游处,仙笛尚遥听。”如今,寄山成了湖乡南县的一道胜景。

南县的第三座山叫九都山。九都山名源于明朝。当时南洲镇一带是华容县的第九都,所以山就叫做九都山。九都山宋朝时,因为有人开辟田地耕种而叫宋田山。宋田山曾经有56个岗岭,每个岗岭都有独立的名字。南宋时,南县涂段孟三大家族之中的第一大家族的祖先涂淑和,就在桂花园居住。时任县官的涂淑和,解甲归田时无法回到原籍江浙一带,看到这里风景秀丽,便选择这里作为第二故乡。

南宋时期,洞庭湖畔兴起了钟相、杨幺的农民义军,他们与当时的封建朝廷作斗争,追求农民的生存权利,也在宋田山上开垦种田,发展生产。段毓云在《南县乡土笔记》上写道:“宋田山,相传宋朝此山景况,虎狼当道,荆棘蔽天,人烟稀少,俨若荒岛”。他在《南县志备忘录》里又写道:“因宋时始辟粮田,升科纳税,而赐以宋田山之名。”《宋田山村落考》一书上也记载道:“宋田山周围二十余里,高三四丈不等。地形如柳叶蟹支,陇岗起伏,脉脉蜿蜒,等于盘谷,类若桃源”。后来这里生产发达,村落发展,成为了一处生产生活的好家园。

公元1129年,诗人陈与义在明山下无酒过端午,他泛舟至宋田山下,在这里遇到了大风浪。于是,他挥毫写下了《泊宋田遇厉风作》五言诗一首。诗中写道:“逐队避狂寇,湖中可盘嬉。泊舟宋田港,俯仰看云移。造物犹不借,颠风忽横吹。洞庭何其大,浪挟雷车驰。可怜岩上竹,翻倒不自持。老夫元耐事,淹速本无期。会有天风定,见汝亭亭地。五月含貂裘,竟生薄暮悲。萧萧不自畅,耿耿独题诗。”不过,陈与义后来受到朝廷重用,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的高位。

南县境内第四座山,叫太阳山。太阳山座落在南县县城北面3.5公里的地方。如今,这里是浪拔湖镇太阳山村。传说,太阳山的名称,是在楚国的时候就有了。那是楚国遭到秦国攻伐之时,楚王后随楚王一路舟车劳顿来到太阳山地界,举头朝太阳山顶望去,因山太高,帽子从头上掉到了地上,楚王后一见便笑了起来。楚王问随从,这叫什么山?随从答不上来。楚王后急中生智,回答楚王道:这山名叫太阳山。于是,四面环水的这座山,就被后人称作太阳山了。

太阳山只比周围土岗高出二三丈,周围全是红壤,山虽然不高,但很有名气。这里还流传着一对情侣的传说故事。相传太阳山这个地方以前并没有山,只是一望无边的湖水。湖中鱼儿肥壮,湖田五谷丰登,农民安居乐业,是一处美好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也有太阳神的一份功劳。太阳神他每天日行夜宿,辛勤劳动,使湖乡风调雨顺,一到黄昏,他便来到这湖光水色之中,与湖乡百姓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太阳神来到村里,常到村头茅棚里坐坐。那里住着母女二人。母亲劳动勤劳善良,女儿慧莲如花似玉,是母亲的一个好帮手。太阳神见她们家缺劳力,常常帮助他们做农田里的体力事情。渐渐地,太阳神与慧莲的感情越来越深,常在一起一边劳动一边谈天说地,谈论着幸福的生活,天长日久,太阳神和慧莲相爱成亲了。乡亲们都为他们而感到高兴。谁知,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这还了得!神仙同凡人结婚,岂不触犯了天条!按律当斩。于是便派天兵天将下凡捉拿太阳神。太阳神深深地爱着湖乡,爱着慧莲,宁死也不愿回到天宫。玉帝无法,只好将太阳神就地化作一座耸立在湖乡的山。再说慧莲知道这事后,悲痛得呼天呛地,倒伏在这太阳神化作的山上日夜地哭喊倾诉。她的眼泪滚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了红色,她的泪水流遍了太阳神山的每一个角落,太阳山变成了一座红色的山。她的泪水流干了,身躯也化作了红土与太阳神山凝为一体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太阳神与慧莲的忠贞爱情,便亲切地称这座山为‘太阳山’了。

当然,这只是关于太阳山的传说故事。明代隆庆的《岳州府志》记载:“太阳山皆取南方阳明之义”,因居华容之南而称太阳山,系第十都。《南洲厅志书草稿》也记载:太阳山“向高数十丈,斜十余度,兹渐淤成平陆,自卑地测之,高三丈有奇,斜三度五分”。至清朝同治年间,山仍蜿蜒起伏,弯曲嶙峋。现在已辟为农田,先后出土了晋朝以来的历朝文物。

历史上,南县,是山水相依的一块宝地,是洞庭平原中的绿洲。南县的山岳是随着洞庭盆地的形成而沉降的。如今现存的明山、寄山等,已经成为了湖乡南县的重要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