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约作家|彭佑明:​南县探山

 岚山诗话 2022-05-08 发布于江西省

——文中为寄山、明山图片

南县探山
○彭佑明

南县地处洞庭腹地,一片平原地貌。但几十米的小山也被人们称之为山,如境内两座高岗一一明山(地处明山头镇)、寄山(地处华阁镇)等。在这海拔平均30多米的家乡土地上矗立的两座命名为“山”的高岗,引人探看。

首先经华东村向东面的寄山出发。向前望去,如果是秋天,这里四处是银棉,寄山就在数里之外,好似一座傲立云海中的仙山。华阁镇是1984年设置的,总面积为64.3平方公里,原是全县最大的乡镇。而寄山,又有大小寄山之分。小寄山驰过南洲渠不远即可看见。行不多时,果见一突出在田地上的大山包。如今洲田壅塞,小寄山基本没有原来“山”的形象了,现在说的真正的寄山就是大寄山了。

来到了寄山脚下。向东望望,寄山在一片郁葱苍翠之中。沿着山间小道盘沿而上。大小寄山的周长据说有2.5公里,而大寄山面积仅为0.2平方公里,海拔在65.6米。山体系元古界冷家溪群板岩、变质砂岩等构成,表土为红壤,已避为茶场。据说这里历史上是一处船埠和港湾。唐宋时是洞庭湖扩充面积的鼎盛时期,寄山在浩淼的湖水中浮峙如鸡子,名鸡子山。民间则传说秦始皇得仙助获一赶山鞭,为赶山修长城路过洞庭上空,正逢雄鸡始鸣,赶山鞭便法力顿失,故有一山暂被寄于此间,故称寄山。清两江总督陶澍(安化县人)在他主修的《洞庭湖志》中形容寄山道:“湖水周遭,浮峙如鸡子。”他还在《夜泊鸡山》诗中写道:“湖傍华容迥,停舟夜杳冥。岸欹惟上月,山小不分星。楝树鸦声乱,掀涛唇气腥。岳阳旧游处,仙笛尚遥听。”《南县地名志》载:清代文人周眉而《寄山》诗曰:“春夏重湖水势骄,惊涛撼去几岧峣。剩三两点青螺在,留与诗人挂酒瓢。”我徜徉在寄山的茶园中,有一种湖乡人对山的独有感悟:水随山而美,山随水而傲,山水相依,水柔山刚。从山上下来,我诗情涌胸,口占《寄山咏茶》诗:“

一、
百里南洲一寄山,青螺耸处垄旋湾。
明前最是清茶好,玉指轻拈未得闲。
二、
身着红衫手挎篮,岚光瑞气锁头簪。
犹如仙子山中降,翠片茶尖满袋担。
三、
霞染青峰日出山,蜂鸣鸟唱动春颜。
纤纤玉手拈茶垄,靓影留连不见还。”

这正是今日寄山面貌的真实写照。

次至午后,乘从注滋口回县城的班车。途经明山头,独自下车,在藕池河东支的大堤上。眺望矗立的明山,记起了历史地图集等书上它的印记。从秦代至宋朝时,变迁中与洞庭湖融为一体的赤亭湖北岸才有古楼寨出现。而古楼寨正是在今日明山的位置上。古楼寨先前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塞,后来更成一处繁华集市。试想:在数百里的洞庭湖烟波浩淼中,来往船队四处穿行,地方平安靠什么来保证,捐税靠谁来收取?设在这险要地势的要塞关寨,正得其所,不但维持了一方平安,中转了朝廷所需,而且也促进了一方繁荣发展。最早传说唐时李白避乱游洞庭曾到此,称此为明山。到宋高宗南渡时,抗金名士陈与义曾避乱于洞庭湖。他在1129年从岳州巴陵君山出发,于五月初五到达明山古楼寨。曾意兴浓浓而又凄情楚楚地写下了《忆秦娥》词:“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樽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就是这样一座不显雄伟的山,到明代时,朝廷仍在古楼寨遗址上设置巡检司,仍然派兵镇守,征缴课税,维护地方治安。清代之时,仍设塘汛,职责依旧。

明山头是南县的最高处,其海拔高程78米,横亘一里。据考:因形似麟体,俗呼麒麟山,又名麟山,与对岸华容之凤山“麟凤对峙,诚为壮观”,曰因“麟”、“明”音近,故名明山。又因曾为“埠”,雅化为明山头。明山周围皆粗石,石岩不坚,向鲜矿产,无多林木清泉之可玩,而嶙嶒丛矗,大有特产旷览之慨。古人曾云:登其巅,山水之清澈,乾坤之淑气,不无一望湖田寥廓之雅。

明山立在洞庭湖北岸1亿余年。在它的身上,曾产生过许许多多的人文景观。熟悉的唐代李白杜甫游览这里就不说了,只从明代说起吧。明景泰元年,湖广之明山出了位王俨,字民望,成化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正德年间告老还乡,又回到了明山之麓的“明山草堂”。他在《过孙渔人湖上居》诗中写道:“蓬窗获柱水云乡,采采芙蓉兴未央。湖山乱峰青鬓远,篱边高柳望眼长。壮年谢客归湖岸,昭代推恩自翼方。南去草堂舟楫便,江山风月共徜徉。”与出身于湖广茶陵的李东阳(字宾之),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曾著有《怀麓堂集》的乡友同朝为官。当王俨告老还乡以后,李东阳深感孤独,且大宦官刘谨专权,不得不周旋其间,而心中十分向往和羡慕王俨的无官一身轻的生活。他曾写了《王民望少司徒明山草堂》一诗:“华容之南洞庭北,明山岧峣倚天碧。峰回路转高复深,下有东曹侍郎宅。侍郎昔日此山居,三间草屋一床书。门前花树随开落,檐际烟云时卷舒。扶节上山望寥廓,泛舟入湖湖水阔。醒看亭月挂松梢,醉爱江风起苹未。朝走燕齐暮入秦,揭来关塞随风尘。丹心用尽发半白,三十八年秋复春。亭从别后谁为主,山若有情应解语。南山之乐北山劳,问君定是何山高。有人心向东山去,且共相逢醉浊醪。”这位当朝政治地位显赫,诗歌形式追求典雅工丽的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李东阳,他在题赠王俨的诗中,凸显了一种留念隐居读书的山水情怀。我们今天也从他们的诗中感觉到了昔日明山的文化氛围和王俨的崇高品格。据说,原来明山山顶有洞庭古庙,庙的楹联是南洲厅首任通判陈国仲在修复时撰写的:“八百里洞庭安在?叹沧海已非,翻装成垄稻云黄,烟村树绿;雨三间古庙犹存,幸湖山无恙,独不见平沙落雁,远浦帆归。”望望明山四野,又记起了清末民初南县名士段毓云为明山赋写的诗:“状似麒麟地势雄,层岩矗立护城东。山头有市新区划,卅里南洲一苇通。


走下山来,心中自有一番感慨,于是怀想当年王俨倦勤于此,落叶归根,口诵道:“洞庭云梦两相连,白浪滔天不见边。一鼎明山当水立,半庵草屋截云拦。乡音飘动龙宫里,城冕映红虎穴间。几代书豪标史册,至今犹使万民欢。

此次探访寄山、明山,仿佛感受到了家乡人民那种久居洞庭、历经风浪的形象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作者生活照

作者简介:彭佑明,湖南南县人,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彭佑明文集等公开出版。
提示:向上滑动页面即可浏览

岚山诗话编辑部:

主   编:恍若流年  顾   问:王声春、林泽祥

编   审:秋雨芬、邢小锋、郑香丽  主播团长:小薇

执行编辑:天涯一支剑  推   广:蔷薇下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