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普通写作者眼里的得到品控手册(上)

 冬天惠铃 2018-06-07

如果你是一个开始写作没多久的普通人,相信会和我一样,面临很多困惑。其中之一,就是写出来的文章,看的人不多,看完之后点赞的不多,评论就更不用说。你很明确的要把写作当做一个帮助自己成长的工具,所以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面,先动手写,这个很关键,其他的可以先不考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似乎哪里不对,内心里面还是很躁动,想要写出一些阅读量更大的文章,需要一些数据反馈才会更加直接一些,毕竟在写作这件事情,你还想走的更远一点。

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很多平台上找到一些关于写作的课程,两杯星巴克咖啡的钱,不心疼。两三个星期下来,标题,排版,定位,追热点,打造爆款文章,似有所得,但是有感觉哪里不对,好像偏离了自己最初想要达成的效果,所以一直也没有开始做。

多年以前,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谈时间管理的书中说,时间自然流逝,不可管理。我们能做的只有解放自己的心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持续积累。解放心智之后,时间管理工具,才会真正的为自己所用,我们也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先有心法,再有武功,否则就会走火入魔。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把时间当做朋友》是管理时间的心法,《得到品控手册》可以当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写作心法。

《得到品控手册》在2018年5月25号迭代到了4.0版本。它有点类似于一本公开发行的工作指南,是得到团队作为知识沉淀的一个有力工具,它的开源也对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良性发展有所助推。

可是这跟我们普通写作者有半毛钱关系呢?为什么说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手册可以成为一个普通写作者的写作心法呢?

我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即使是普通写作者,如果要获得大量阅读,也需要离他的用户更近。得到能在2年时间,用户增长到2000万,除了罗胖本身的势能以外,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得到的产品离用户更近。

是的,我这里用了一个词,就是用户,而不是读者。这是在《得到品控手册》中的第一个核心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也最高。这是我们普通写作者首先要转变过来的一个视角,之前李笑来讲写作的时候,也提到过,要写有用的东西,我好长时间都没有明白过来,到底什么才是有用的东西,我写自己的生活感悟,难道对别人没有用吗。直到看到这本手册,我才恍然大悟。

你想想看,得到上的专栏,大师课,每天听本书的背后,基本都是垂直领域数一数二的人了吧。就算是他们,上了得到的平台,产品还得一起打磨。这个打磨,从来都不是知识本身。这个事情,作者自己会做好。这个打磨就是要让产品离用户更近。金融学,哲学,艺术,自我提升,这样的严肃话题,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人去订阅,不仅仅是订阅,还去推荐。

因为即使是严肃话题,得到也尽量让用户听得懂,记得住,能用上。

写生活感悟当然也可以提炼成为一种知识的交付,但是反过来想想,当写自己生活感悟的时候,是不是往往陷入一种情绪的抒发,写作只是作为一个倾诉工具。写作不应仅仅只是如此,透过文字,更多的是一种交互。这种交互因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所以需要设计的更加精巧细致。听得懂,记得住,能用上,这三个产品的交付原则基本上贯穿了品控手册的始终。

为了做听得懂这件事情,得到提到了一个自然语言的写作手法,说白了就是口语化写作。虽然是出于本身产品音频属性的考量,但我觉得这其中的某些逻辑,对于普通的写作者,也同样适用。

比如说,要求写作的时候要有对象感,跳出自说自话的逻辑,要做到眼前有人。最简单的一个假想的场景就是,在跟一群朋友聊天,现在你想把自己的思考,观察,独特的体验和心得分享出来,想想看要怎么表达,就这么写。

比如说,要多用短句,把意思说碎。这个其实就是再聊语言表达的简洁有力,我记得很多严肃文学的作家,例如博尔赫斯,海明威也推崇短句,新闻从业者也在强调这件事情。在碎片化阅读这个场景下,短句,说碎更容易让用户理解,这样他读起来才会舒服。

再比如说,传达信息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这里面他给了四种路径,值得去学习和实践。

从困难到容易,这个起点是概念,终点是工具,也就是说,这事很简单,你听我说。这个其实是得到大多数日更类产品的写作逻辑,传递陌生的知识和方法。

从现象到概念,也就是从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事情讲起,进而升华到文章想要讲述的主题。这个在我看来,是更加贴合用户一些

从已知到未知,和前面一个类似,心理学的基础就是,这是你了解的不够多,你听我讲给你听。

从错误到正确,起点是俗知俗见,终点是新知新见。这事你错了或者很复杂,你听我说。

今天先说到这里,这份品控手册还有很多值得解读的部分,后续接着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