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指标也不同!快看看你的血糖达标了没~

 秋风无限好 2018-06-07

降糖家园

聚焦健康知识的公众号

关注

☝☝☝ 点击上图即可关注


几乎每个糖友都知道: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大幅降低高血糖对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伤害,降低并发症风险……所以大多数糖友在评判血糖控制的好不好时,都会想到各种指标,如: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前段时间,美国医师协会提出了一个令人讶异的新观点: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应该为7-8%,因为HbA1c≤7%,不能减少大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甚至认为HbA1c低于6.5%时,就应考虑降低对糖尿病的治疗强度。


于是,很多糖友都松了一口气,认为:饮食可以多吃点了,运动可以少一点了……其实不然。降低HbA1c控制标准,仍存在争议,切勿盲目实行,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但要知道的是:不同糖友,不论是餐后血糖、空腹血糖,还是HbA1c,其控制标准是不一样的!




糖化血红蛋白被称为衡量水平的“金标准”,它能反映出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但对HbA1c的控制目标,其实国内外早有共识,不同糖友,控糖标准有差异。如2017年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对于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控制目标,建议HbA1c<7%


 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无低血糖或其它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的糖友,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为严格,建议HbA1c<6.5%


③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血糖控制目标则相对宽松,建议HbA1c<8.0%




为什么有些人的血糖指标高了也在合理范围,但有些人的指标一定要严格按照血糖控制标准?


首先,糖友对血糖的调控能力降低,不论是降糖还是升糖都有一定的缺陷;其次,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年龄、糖龄、体质、其它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血糖值,而血糖过高、过低,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疾病。


所以,对血糖指标的控制,要兼顾降糖和安全性!不仅要降低血糖,还得规避低血糖风险,尤其是一些血糖波动比较大、血糖值较低、高糖龄等群体。因此,对糖友来说,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更能取得成功。




我国制定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主要适用于普通的成年糖友,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那么,哪些人是特殊群体,控制目标是多少?


1、老年人(≥60岁)


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会逐渐退化,包括调节血糖的能力,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控制标准相对较为宽松另一方面,老年糖友的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也就是发生低血糖前没有征兆,严重时可直接陷入昏迷状态,甚至诱发卒中、心梗等致命危险。


所以老年糖尿病重在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提高预期寿命,血糖指标适当宽松,不宜过低。



建 议


① 一般对于年纪不是太大,患病时间不长,无其它并发症的新老年糖友,控制目标可以稍微严格一点,如:空腹血糖 5.0-7.2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8.0-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② 对于年纪较大,糖龄较长,有其它慢病的糖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如:空腹血糖 5.0-8.3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8.0-1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 %。


③ 对于年纪大,超过80岁,糖龄长,10年甚至20年以上,且有严重并发症的人,控制目标就相对更宽松,如:空腹血糖 5.6-10.0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8.0-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



2、有严重并发症者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血糖控制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很可能出现并发症。


当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或是血糖波动幅度大、经常发生低血糖者,或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者,或有其它严重疾病或多种慢病并存时,血糖的控制目标也可以适当放宽,如: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0mmol/L。



3、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以及胎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加重并发症的病变。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血糖,尤其是在怀孕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者。


对孕妇来说,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应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对口服用药者,建议HbA1c<><5.3mmol ,餐后1h血糖=""><7.8mmol ,餐后2h血糖=""><6.7mmol>


对胰岛素治疗者,建议HbA1c<7.0%,餐前血糖3.9-6.5>


此外,孕期血糖<4.0><3.0mmol>



4、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虽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相对而言,童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的速度更快,更早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甚至许多患儿在起病时就已经合并出现其它代谢异常。


不宜过度追求血糖指标。因为除了低血糖风险,还可能因饮食摄入不足,造成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高血糖群体,可以适当放宽一点血糖控制指标。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症,也可以口服营养补充剂,相对而言,对血糖的营养小,但吸收更好。


如果“降糖家园”的知识对你有用

就告诉更多人吧~


关注降糖家园

了解更多降糖知识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