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为拖延苦恼?“拖延症专家”给你三招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本书作者山姆·班尼特是美国著名主持人,他围绕拖延症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作,比如以“懒人糟糕的一天”为素材创作的流行歌曲、帮助大家改善拖延症的脱口秀节目,以及相关网站和书籍,是名副其实的“拖延症专家”。

这本书是他“拖延症系列作品”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解决拖延症的方法,分别是两个干扰和对策、“一个批评”和调节器以及一个“顽疾”和“解药”。

两个干扰和对策

我们对拖延一点也不陌生,甚至还尝过它的苦果。拖延过后,我们往往会后悔和自责,却很少探究它为何会产生。针对这个现象,作者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普遍性和难度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先来看看下面的干扰和对策。

001 遇到影子目标。眼前的事或许不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做,而是其他人寄予我们的期望,作者把这些事情称为“影子目标”。它们看起来像目标,但一想到它们,我们就会闷闷不乐,没有去做的欲望。

所以,我们得做出取舍,要么丢弃影子,要么给它找个“肉身”,而不是一直悬而不决,总是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底。可以先确认这件事是否非做不可,如果不是,那就舍弃;如果是,那就重新看待目标,列出三个以上我们要完成目标的理由,从“他要我做”转换成“我想去做”。

002 心存担忧。如果我们想做某事的时候,一开始就担心做不好, 那么恐惧的部分就会说“别做了”,于是一拖再拖,把任务撇在一边,去干别的事。作者认为,这不是懒惰或者自卑,而是没有正视自己的担忧。不妨承认现实,对自己说,“我害怕做不好,不过,现在我允许自己做不好。”通过这样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去做。

破解影子目标和自己的担忧,就可以更好地行动了,但在行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外在的批评和自己内心的波动。

“一个批评”和调节器

人类有一种本能反应叫做“负偏差”,意思是我们容易记住不好的东西。这是一种传承下来的生存机制,因为对我们的祖先来说,记住一种有毒的食物,比记住99种香甜可口的食物更加重要。

现在,我们也更容易记住“1个批评”,这种负偏差容易造成行动阻碍,从而产生拖延。比如小石在公司项目的阶段复盘会上,得到很多同事的表扬和支持,但其中一个同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不看好小石的做法。散会后,小石却只记住了那位同事的话,闷闷不乐,像只泄气的皮球,原本计划当天弄完的方案,直到下班也没有心思去写。作者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想做点什么,偏偏有那么一个人就是不看好自己,而他却只记住了那个人说的话。

这种现象就是由负偏差造成的,为了摆脱它的影响,我们需要借助一个“调节器”,解决掉“1个批评”的问题。做法很简单,跟提出负面评价的那个人谈一谈。可以是向他寻求帮助,询问他提出意见后是否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是跟他交换想法,肯定对方合理的部分,指出偏颇之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

跟对方聊聊,是解决“1个批评”的最好方式,否则,很容易因为胡思乱想,放大或者曲解对方的意思,自乱阵脚,拖延进度。

一个“顽疾”和“解药”

拖延症的解药,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时间管理、空间管理外,还有一个比较隐蔽的药方——心理管理。它对应的是更为隐蔽的障碍,比如失望。

失望是心理层面的创伤,它也会造成拖延。比如有两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学画画,画得好的那个人兴致勃勃,巴不得早点下班去画画。而进展不大的那个人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吃完晚饭后心想想,“现在提不起精神,晚上临睡前再画吧。”到了睡觉时间,又想,“算了,明天再画吧。”于是一拖再拖。

有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一点进展也没有,只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对自己失望的情绪。怎么处理这个顽疾呢?作者给了一包叫做“灵活表述”的解药。

首先,往坏处想,给眼前的事取一个灾难性的“名字”。比如把“我画得不太好”,改成“我可以把画笔都送人了”;把“没人买我的产品”,改成“天呐,我要失业了”。

接下来,往好处想,再给这件事取一个正面的名字。比如把“我画得不太好”改成“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把“没人买我的产品”,改成“这两天见了那么多人,真是个有趣的市场调研”。为了更好地化解掉失望情绪,我们可以给当前的事件取5个以上正面的“名字”。

这种灵活表述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紧盯着坏的那一面,这样一来就可以稀释失望的浓度,重新捡起希望。

总结一下,拖延无处不在,我们要正视自己身上的拖延问题,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掌控时间,告别拖延,提升行动力。你有哪些告别拖延的小技巧?期待你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