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小词构思灵巧,语言浅显而含蕴深厚,把少年和中年这两个人生阶段对人生、对社会的不同认识和体验巧妙地加以对照,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情态、不同心理的捕捉和刻画,隐含着深刻、复杂的人生体会和身世之感, 可谓以少少胜多多。 首句意为少年时代,从来不知道愁苦是什么滋味,总爱登高望远。这里以“爱上层楼”暗喻少年人的意气风发、乐观自信,以天下为怀的大志向。 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说为了写一首新诗词,总是挖空心思地硬写什么愁呵恨呵的。这里也含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少年时期意气昂扬,正处于自为阶段,即使有民族忧患、身世之感, 也全在满怀豪气面前升华成明亮的英雄主题,即使小小忧愁,又何须挂怀!更何况那时还缺乏对人间愁苦的深切体验。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如今我饱经世事,尝尽了愁苦的滋味,想想还是不说也罢。欲说还休,想说又不愿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里暗示,已受尽人世打击,吃尽苦头,锐气大挫,进入保守心态和自在阶段。 却道天凉好个秋: 已到嘴边的话强忍住不说也罢, 还是说一句“好一个凉爽宜人的秋天” 吧。 这里,词人显然郁积了满腹愁思,却不能明言,只得讲讲这种无关社会、人生痛痒的无聊话。 辛弃疾这首小词抓住少年时代的“强说愁” (一个劲儿地硬要说) 和中年时期的“欲说还休’ (硬是不肯说),作了戏剧性的并置,产生了强烈的张力。增强了作品的意蕴和内涵。少年时代,还缺乏对人生的深刻体验, 身上的刚气、豪气、锐气使自己恨不能拥抱整个世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何愁之有! 可是进入中年,人生的打击多了,社会的认识深了,对人世的体验逐步深刻化,有如三峡急流中的一叶轻舟飘入人世忧患的茫茫大海。人事上的一连串挫折使志士的性格棱角不再那么锋利,雄放豪气渐渐衰飒,然而却增长了智慧,磨锐了眼光。这时的“愁”已不是少年时代的那种没有切身感受的“愁”, 而是智慧的痛苦、英才的悲怆,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 从少年的“强说愁”转变到中年的“欲说还休”, 这中间有多少人生的痛苦打击、精神上的摧残,饱经了多少民族和人生的忧患、凄怆! '欲说还休”,这不仅是不愿讲,而且是不能讲,这里曲折暗示专制政治的酷虐。有真知灼见的才智之士不能公开发表政见,不能议论国家大事,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他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撰写的《论盗贼劄子》中曾写道:“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首小词不仅概括了人生两个阶段的精神历程,而且道出了中国人二三千年来心灵的痛苦。 |
|
来自: flyk0tcfb46p9f >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