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天,2018年5月18日,星期五 晴。 神医扁鹊治病,也有其治疗原则: 第一,骄恣不论于理,不治; 第二,轻身重财,不治 ; 第三,衣食不能适,不治; 第四,阴阳并,脏气不定,不治; 第五,形羸不能服药,不治; 第六,信巫不信医者,不治。 就是说有些病患来找医生看病,医生交待其医嘱,但患者却不以为然,或者偏偏不这么做,而有些人拼命工作,拼命赚钱,结果身体像楼房一样塌了,来找医生看病; 医生告诉他: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需要时间,更需要金钱。结果病人拒绝治疗,甚至怀疑医生…… 人最怕什么?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孩子是别人的,房子、车子也成了别人的(当然,我这里指的医生是宅心仁厚之医,而非讹钱的庸医,请用慧眼识别),有些患者本身情绪控制不好,生活不节制,饮食无度,好逸恶习,找医生看病,吃了医生开的药无效,反说医生医术不高明,这种患者,医生也表示很无奈。 人体气血,五脏六腑都搅成一团了,再高明的医生也无力回天;还有的患者,病入膏肓,连药都服不进去了,靠鼻饲,很多医生也只能摇头,不可逆天行事。 当然有个别医生技术了得,征得家属同意,死马当活马医起死回生,那要另当别论,怕就怕挽不回,摊上事后自己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毕竟现在,人心叵测;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就是不信奉医生,对医生开的药,要反复斟酌,不断的提出问题来质疑医生,这种病人,可以自治。 转身离开,在门口却听到其父亲这么说:孩子生病了,营养跟不上,回家炖鸡给娃补身体。医生说的话,转身即忘。 古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些人注定要头破血流,才吸取教训。 陈老说:医者仁心,该交待的医嘱,不但要交待,怕病人忘了,还要写在处方单上,但病人不遵循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张某,女 28岁,计划怀孕,但经期从未正常过,量少,有血块,伴经期腹痛、脱发,在陈老这里调整两次后,各种症状明显好转,现为行经第五天,陈老按:经后期,给她调理。处方如下: 生地20克 丹皮20克 枣皮8克 淮山15克 茯苓15克 当归10克 白芍20克 怀牛膝10克 桑寄生12克 脱力草20克 荆芥10克 紫石英20克 鸡血藤30克 炙甘草4克 五剂 陈老交待:经期勿吃辛辣、刺激性饮食,另外勿碰凉水。 陈老说:经后期要引血归源,为下一个月经周期做准备,因此所用药物都是养肝肾精血兼补阴的药物。 为什么要加一味荆芥,《本草纲目》中称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为风病、血病、疮病之要药。 傅青主擅用荆芥治疗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如完带汤中荆芥,升提脾气,疏理肝气,健脾止带,月经先后不定期用荆芥引血归血,不规则出血用荆芥炭止血、益气化瘀。 这里用荆芥相当于满池的水,把荆芥引到需要的地方;曾老师常说,大自然中没有神奇之药,只有平凡之药,平凡平淡之药,用到极致乃为神奇。 我问:为什么不用防风,防风是风药之润剂,效果会不会更好? 陈老说:防风,色黄,入脾,走胸腔,对于肝气郁滞导致的胸闷,可用防风开胸膈,对于脾气虚、肝木克乘脾土导致的泄泻,可用防风升发脾气,如痛泻要方中防风可把下焦风邪提到中焦,在从中焦提到上焦,最后从皮发散出去。 《本草经疏》讲,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痛,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因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 …… 药房赵爷,在抓药拿着,一块生地看了看,丢给蒋师兄。 蒋师兄笑笑:泥巴。 我不信,拿过来看了看,外表不仔细辨认,真和生地一模一样,为了确认我咬了一小口,泥,嘴里确实是泥;黑心的药材商,我一边嘀咕一边找漱口水,将此情况反映给师娘。 师娘立刻检查这批生地的情况,并再三嘱咐我们,抓药时一定要留心,万不可把泥巴当药,用出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