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从“筋”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观点

 百花园qingxue 2018-06-0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向年轻化、低龄化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中医对于该病的理论认识归于“痹痛”范畴,相关论述较少;西医对该病的认识较之领先,腰椎、椎间盘退变及机械压迫神经学说是目前的普遍认识[1,2],但并不能圆满解释该病的发病机制,而且经手术治疗后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高达约30%的事实,也充分反映出其不足。本文以中医“筋”的观点从整体上重新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根据笔者多年的治疗心得,从中医“筋”入手对其进行论述,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新的认识,以期引起共鸣。

  1.“筋”的含义

  早在《易经》中,就有“筋”一词,《易·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黄帝内经》中《灵枢·经脉》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把筋归于“五体”之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普遍认为“筋”包括了: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腱膜、椎间盘、神经、血管等。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突出机械压迫神经学说的病机,明显被包括在了“筋”的范畴里面,与其关系密切。

  2.“筋”的损伤和“筋缩”

  古代文献将筋的损伤类分为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翻、筋萎及筋缩等。对于这些病症中外医学书籍很难找到详细的论述,作者认为可理解为因为某种损伤而引起“筋变”(包括了“筋”的位置及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而这些病名中“筋缩”是最容易理解和体会的,“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筋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就是伸缩了,这是筋能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的原因。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长期久坐并缺少拉筋的锻炼,亦会造成筋的收缩,引致这条筋日渐缩短。

  3.“筋缩”的发病原因

  筋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才能保持伸缩力、弹性,防止老化。按此讲来,如果筋失去了活动的机会的话,那么筋缩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随着电脑机械化的普及,现代人的工作多以静态为主,生活节奏加快,交通越来越方便,出门就坐车,上下楼乘电梯,回到家就在电视或电脑前一坐,缺少筋骨的锻炼,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筋在缩短。

  产生筋缩的“筋”和正常的筋比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筋缩的“筋”从病理或性质上看,会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严重的还会出现萎缩。触摸筋缩的筋,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举膝等动作大不如从前。另外,筋缩了的筋还会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搐等一系列病症。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产出的腰腿痛、下肢放射痛、患肢萎缩等临床症状其实是“筋缩”所造成的。这些原因和现代医学对于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不谋而合。

  4.目前诊断不足,忽视“筋缩”的存在

  目前很多医生在诊断中太过依赖如磁共振、X光检查、超声波等医疗检查的结果。只强调辅助诊断所带来的所谓“实证”,而忘记了这些检验报告只是辅助检查的结果,忘记了这些检验报告在临床诊断中所属的地位,就算找到了的病变,如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退化或椎间盘突出等,许多医生就断定它们便是病因,而忽略了其他并存而影响身体的主要因素[3]。

  中医学的治病理论,是以辨证论治为中心,检验报告只是用作参考,诊症是以患者的自身感觉为依据,通过辨证论治来替他们治病。在伤科,切诊尤其重要。切诊不单包括脉诊,更包括触、摸、按、压、叩和摇等手法,我们将触、摸、按、压统称为“摸法”。关于摸诊,历代医学文献屡有记载,例如清代的《医宗金鉴》便提到:“以手摸之,以悉其情”。通过“摸法”,能获得许多病情资料,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详细一点来说,借着对患者损伤部位仔细认真的触摸,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肌腱的素质、关节的状况、损伤的位置、性质及程度等,再配合X光检查、磁共振等辅助,更能得到确认。

  为医者切忌遗忘患者的主诉而舍本求末、舍近求远,亦切忌盲目崇拜科技仪器而失去医生的主导地位。在哲学及方法学的层面上,我们是否应该回顾对循证医学中所提及有关“实证”的理解与提倡:受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及其带来的实证,还是返璞归真地重新尊重基于临床诊疗效果所带来的反证?

  5.目前治疗之不足,忽视“筋”能稳定脊柱的功能

  脊柱是一个由“骨”(颈椎、胸椎、腰椎)和“筋”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构成其的任何一个结构发生改变都会对其他结构产生影响,有的影响可以通过身体代偿而不产生症状,但是有的却不行,甚至产生严重后果[3]。“筋主束骨”,脊柱的稳定性主要是“筋”所决定的。一般手术是摘除病变的椎间盘,但是摘除后肯定会对脊柱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有的患者会在术后出现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再次突出就是这样的原因。而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从“筋”入手,用“筋”维持脊柱的稳定,千万不要忽视“筋”的作用。

  另外,中医目前的“保守治疗”也存着这样的问题,最明显的是“牵引疗法”的不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最常见的就是牵引腰椎的疗法,腰椎牵引床应用广泛,但其牵引的位置局限在腰部,对脊柱整体的牵引效果不佳。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发现,有的病情严重的患者(特别是腰部肌肉粘连严重,甚至出现了“板状腰”)只牵引腰部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4]。

  6.临床体会

  6.1 以“拉筋”疗法为主,内外结合,注重整体功能之恢复 对于患者而言,解除病痛、恢复正常的功能才是最终目的,而不是追求“X”光片上好看的图像。我们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该着眼于“筋”,只有“筋缩”得到纠正,脊柱的稳定性才能得到改善,患者的病痛才能得到持久的解除。目前中医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拉筋,再配合中药内服可达较好的疗效。本人经过长期的学习整理和临床操作,体会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最主要的分为三条“大筋”:从头后枕部正中“风府”穴,沿督脉经循行一直向下,到尾骨下“长强”穴;从头后枕部两侧“风池”穴,沿左右膀胱经循行一直向下,经臀部“环跳”穴,再沿下肢后侧正中线向下一直到脚后跟处结束,左右各一条。

  6.2 “拉筋” 拉筋法一般可分为被动及主动两类。被动拉筋法:患者需要医师或他人协助进行拉筋,好处是医者可以帮患者拉过痛点,令效果更为显著;坏处是胆小怕痛的人可能会对此突如其来的剧痛产生恐惧,因此不能放松肌肉。主动拉筋法: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创出一套自行拉筋法,让患者毋须他人协助下自行拉筋,这不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效果亦很显著,而且可以每天进行,持之以恒便成为一种长期的保健运动。

  主动拉筋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卧位拉筋法安全指数较高,对腰椎间突出症有很好的疗效。

  卧位拉筋法[5]做法:①将两张安全稳妥、平坦的椅子摆放近墙边或门框处;②坐在靠墙或门框的椅边上,臀部尽量移至椅边;③躺下仰卧,右脚伸直倚在墙柱或门框上,左脚屈膝落地,尽量触及地面,双手举起平放在椅上,做十分钟。期间左脚亦可作踏单车姿势摆动,此有利放松髋部的关节;④移动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脚转换,再做十分钟。行拉筋法时应特别注意:凡有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长期体弱的患者等,一定要先请示医生是否适合做这类拉筋法。

  6.3 中药内服 中药的内服,应该以补肾强筋,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为治则,目前我科常用的中成药腰痹通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疗效确切,适合没有时间煎中药的患者。另外,还常用养筋汤(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加减,疗效确切。

  6.4 典型病例

  例1:邓某,女,27岁。2008年5月11日就诊。诉腰部疼痛,双下肢麻痛反复1年多。查体:腰部压痛(+),左右腿直腿抬高(+),加强(+),腰部肌肉紧张板结。CT示:L4/5,L5/S1椎间盘向两侧突出。曾在汕头人民医院行保守治疗2月,病情稍有减轻,回成都探亲后复发,病情加重。此患者乃因工作关系,长时间在飞机狭小空间以不舒展姿势工作,平时运动极少,腰部“筋缩”严重,肌肉粘连,脊柱弹性下降而致病。治疗以改善“筋缩”,舒筋活络,行气止痛为原则:①行“卧位拉筋法”左、右腿各1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1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次。②中成药腰痹通胶囊内服。经3周治疗后,症状消失,活动如常。嘱其继续“拉筋”锻炼,改变生活习惯,当获稳定疗效。经电话回访,患者诉一切良好,未再复发。

  例2:张某,男,42岁。2009年3月2日就诊,主诉腰部疼痛,右侧为重,右腿麻木疼痛,会阴部麻木。查体:腰部压痛(+),右腿直腿抬高(++),加强(+),腰部肌肉紧张板结,呈板状腰。CT示:L4/5椎间盘向右侧突出,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曾在成都第一人民医院行保守治疗3月,病情反复,医生建议行手术治疗。此患者长时间驾车,姿势不良,体育运动极少,“筋缩”非常严重,肌肉粘连,脊柱弹性下降而致病。治疗也应以改善“筋缩”,舒筋活络,行气止痛为原则,但是要注意应左右侧一起治疗,以达整体拉伸之效,不能只治疗右侧症状:①行“卧位拉筋法”左、右腿各1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1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次。②中成药腰痹通胶囊内服。经4周治疗后,症状消失,活动如常。嘱其继续“拉筋”锻炼,改变生活习惯,经电话回访,患者诉身体良好,未在复发。

  7.总结

  综上所述,“筋”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关系密切,各种原因引起的“筋”之改变,特别是引起的“筋缩”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我们在治疗上应该重视从“筋”论治,从整体论治,以“拉筋”为主,内外结合,消除“筋缩”,改善“筋”的功能,维护脊柱的稳定性,从而解除患者的病痛。对于本人提出的三条大筋及拉筋方法,均是本人的经验体会,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严胜军.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07,8(9):59-61.

  2 万太玉, 金可国.62例腰椎手术综合征的原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2,23(1):22-23.

  3 张立国, 朱裕昌, 徐玉良, 等.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5):335-337.

  4 徐为国,陈圣华,鲁光钱,等.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其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679-3680.

  5 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9-266.

  6 朱增祥.筋缩论[M].第一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132-1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