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智慧》这本书究竟讲了些什么?

 小桥大水人家好 2018-06-08

谢谢邀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叔本华。

亚瑟·叔本华



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37年,他首个指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重大差异。之后他出版了多种著述。

1841年,出版了《论意志的自由》和《论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的合集,第一篇获得了挪威皇家科学院褒奖。

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结果就是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他获得了声誉,使他瞬间成了名人。有人评论说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家。

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他在遗言中说: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学。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赏析

《人生的智慧》用叔本华的话讲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一门艺术”,而他的真实意思其实是“如何尽量避免、减轻人这一生所遭遇的痛苦的一门艺术”。

1.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以及人所展现的表象人的自身。

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叔本华认为主体是取决定性作用的,因为主体不同会导致对客体的看法不同,“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每个人也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此真正决定一个人内心是否幸福的是这个人的自身内在。

我们追求幸福时应做的是对自己的身心多加保持和改善,以拥有“健康的身体 + 健康的心灵”,而非一门心思去占有身外的财产和荣誉。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

财富对于人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它能满足人类的种种需要和愿望。而一个人是否在财产方面得到满足,并不由财产的绝对数量决定,而是由其相对数量决定,也即由这个人期望得到的财产与实际拥有的财产之间的关系决定。人应该拥有财富,但不应过分的追逐执迷于财富,而是善用财富,让财富给自己以自由,让自己完成自己想干的事。

人所展现的表象(人们在他人眼中的样子)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过分看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样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和愤怒都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我们的嫉妒和憎恨也大都出自此根源。

我们应该正确评估自己的自身价值,理性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别人的看法只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产生效果,对我们并非直接存在,而是间接的存在,对我们自身也不能起直接的作用。 但人类不能单独生存,只有生活在群体里时人才能有所作为。群体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一个人若想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在这多方面的关系中得到别人的信任,亦即获得别人对他的好的看法。

因此,只要我们和他人生活在一起,他人的看法就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别人的看法对我们有较高的价值,仅仅是因为其能带给我们好处,能使我们幸福。因此对我们来说,我们在他人眼中的表象——荣誉、地位和名声只是一种自发的、必需的自我保护手段,其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和获得好处。

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基于实用利益的考虑,因此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千万不能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损害自身或使自身痛苦,这样就舍本逐末了。

2.人生的两大痛苦

叔本华认为人类幸福有两大死敌——痛苦和无聊,当你距离其中一端越远时,你距另一端便越近,而人生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或强或弱地摇摆中度过的。

痛苦和无聊是双重对立的,其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部分:外在表现为生活的艰辛匮乏(痛苦)与丰裕安定(无聊),内在表现为精神迟钝(无聊)与丰富的内在(痛苦)。

叔本华认为这四个方面两两组合,只有在外在丰裕安定而内在精神丰富时才是最好的,才能尽量避免两个对立的痛苦根源,因为此时这个人能够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为了生存而忧心忡忡的奔忙。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人类必须劳作,做着些自己不喜欢干的事情,而闲暇则能让人自由地享受意识和个性所带来的乐趣,使人得以把握、支配自身,而只有自身具备某些价值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所以叔本华说“幸福就好像等同于闲暇。”




3.人生的本质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因为人们是受意欲所驱使,而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 意欲获得的满足并不直接被我们感觉得到,它顶多只以反省、回顾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意欲受到的抑制却是肯定的,因为这种状况会明显表现出来。例如当我们生病时才会想起平时身体健康的好,但身体健康时却并不会感觉到这种好处。每一快感的产生不过是意欲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意欲获得了解放,因此快感只能持续想当短暂的时间。因此,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的智慧不是追求快乐,而是规避痛苦。

“生活并不是让我们享受的,我们必须忍受它和克服它。”“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而规避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节制我们的欲望,我们应该把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等的期望调至一个节制、适宜的尺度;我们不应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的期待;我们不要热烈地追求尘世的一切,也不要强烈抱怨我们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功败垂成。

4.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认识自己——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愿;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何种职业,需要扮演何种角色;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活在当下——不要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味沉湎于对往事的回想。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

学会孤独——人的拥有就在其自身,归根到底人所能寄望的也只有自己,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无法忍受孤独的只能去热衷与人交往,而能承受甚至享受孤独的则是自身拥有充足的人。一个充足完备的人应当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而不是人的一个统一体中的一部分。“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我们应该把部分的孤独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

珍惜拥有之物——只有在失去了某物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它的价值。人们常想得到未曾拥有之物会如何如何,却很少想自己失去现在拥有之物又会如何如何,若有人肯念及后者,那他就会为自己所拥有之物感到直接的、比以往都更大的喜悦,并用各种方式防范失去他的拥有之物。

5.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心中只有自己,眼中却只有别人——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主体的“我”;同理每个人都不会注意到自身的缺点,却只会盯着别人身上的缺点。

面具和伪装——人都有其两面性,如果真的相信这世上有头上长角的魔鬼或身挂铃铛的傻瓜,那我们只能成为他人的猎物和玩物。

在弄清一个人之前,不要与他过分亲密并结下愚蠢的友谊。 “在与他人交往中,人们就像月亮和驼背人——总是露出其中的一面。”“无论如何,对一个我们刚刚认识不久的人,都应注意不要评估太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显示自己聪明智慧是在间接地指责别人的愚蠢和无能。

每个人都喜欢优越感,因此每个人都会 出于天性地靠近能给他带来优越感的物体。“

一般来说,在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够让人喜爱。这些人很容易就会获得心地很好的美名,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喜爱找一个借口,以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

保持礼貌——不礼貌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随意和不必要地以不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人并因此产生仇怨,就如同自己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子一般疯狂。礼貌之于人,如同热度之于蜡,能让一个执拗的人也变得顺从和与人方便。

“礼貌的言行就像假币,在使用假币时也吝啬、小气就是不智的表现,而慷慨施与则是聪明的做法。”

沉默是金—— 不要去驳斥别人的看法,因为冒犯和得罪别人是很容易的。 不要将自己的秘密透露给别人,我们要把个人私事视为秘密,并且不要告诉相熟的朋友,因为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他们对我们那些最无可挑剔的事情的了解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利。

“任何你的敌人不知道的东西,都不要告诉你的朋友。” 不要在言语和表情上流露出愤怒和憎恨,这不仅徒劳无益,而且不智和危险。“我们越能成功地避免由话语和表情上表示愤怒,就越能成功地通过行动把它表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