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案例】ALP过高与临床不符合,什么原因?

 医路检心 2018-06-08

肖辉辉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检验科


【案例经过】


2017年5月13日儿科16床患者赵某某,男,17个月,化验肝肾功能及生化其他项目,化验结果中碱性磷酸酶4631 U/L,比正常值高出近40倍,而肝功能其他的项目并未见明显的异常。


首先我们对该标本进行了复查,防止在实验室的中间环节出了什么失误,造成结果混淆。



复查后结果4628 U/L,同管血做两次一定会有差异,而就这两个数值的接近程度来看,标本没有做错,结果一致。


那么会不会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呢,排除的方法就是查看当天的质控,如果质控偏高甚至失控,而审核员没有发现,那么整个上午近三百份的报告就都不准确了,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再次查看了质控,审核员很认真,有两个失控的项目都已经及时纠正了,而碱性磷酸酶的质控很好,高值和低值均在正负2SD内,判为在控。


确定结果没有问题,我们立即与该病人的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医生也认为如此高的碱性磷酸酶与病人的临床症状不符。


那么,质控没有问题,操作过程也没有问题,会不会是儿科护士抽血时,给病人弄错了,或者条码贴倒个了呢?


我们与儿科护士长通的电话,再三确认了抽血过程也没有任何失误。


接着我们与该病人的主治医师取得了联系,主治医生也认为如此高的碱性磷酸酶与病人的临床症状不符。


案例分析】


检验前和检验中都没有失误,那么病人临床症状和检验报告为什么不符呢?


当天检验科的临床沟通小组就与该病人的主治医生及儿科的主任在微信平台建立了一个群,在群里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该患者可能是患有一过性碱性磷酸酶增高症。



为了证实我们的推断,两天后(5月15日),对此患者重取血复查碱性磷酸酶复查结果是3772 U/L。



这个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对该患者一过性碱性磷酸酶增高症的推测。


5月20日,再次取血复查碱性磷酸酶1907 U/L。最终,该患者确诊为一过性碱性磷酸酶增高症。



检测日期

检测结果

处理经过

2017年5月13日

4631 U/L

临床提出质疑,原血复查,查看质控,排除人为失误

2017年5月15日

3772 U/L

重取血复查,做出一过性高碱性磷酸酶症的推断

2017年5月20日

1907 U/L

取血复查,证实推断,临床确诊该患者为一过性高碱性磷酸酶症


【总结】


一过性高磷酸酯酶血症最初偶尔在儿童常规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患儿的生化检查中发现ALP异常增高,且在未干预的情况下ALP水平在数月内恢复正常,这一现象最早是在1954年德国的Bach所发现。1985年Kraut等研究者将此类现象命名为一过性高磷酸酯酶血症,之后有研究者基于其并非疾病状态,将这一现象命名为良性一过性高磷酸酯酶血症(Benign transient hyperphosphatasemia,BTH)。


 BTH的诊断建议满足下列要求即可明确诊断:


(1)血清ALKP明显增高(中位值约9倍ULN);

(2)年龄小于5岁;

(3)相关检查显示无肝脏和骨骼疾病;

(4)肝脏指标正常(ALT、AST、BIL、GGT);

(5)电解质、钙离子、血清尿素氮、血清肌苷水平正常;

(6)ALKP同工酶检测有肝源性ALKP和骨源性ALKP均升高;

(7)PTH和维生素D水平正常;

(8)3-4月后ALKP水平恢复正常。


人体内碱性磷酸酶(ALP/AP)水平存在年龄依赖性的生理波动(以成年人群水平作为比较的基准)。第一次是新生儿期,新生儿的血清ALP比较高(所有比较对象均为正常成年人的参考区间上限),大体是因为妊娠中后期血ALP高水平的持续阶段,约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下降至正常水平;第二次生理性增高发生在幼儿阶段的1-5岁,由于幼儿骨骼系统的迅速成长,血ALP可增高2-4倍,之后有所下降;第三次ALP增高发生在约10-18岁的青春期阶段,同样由于骨骼生长,血ALP水平明显增高,可达4-5倍,之后再生长稳定期ALP水平保持相对恒定;第四次增高发生在老年人群。


此次事件的发生,进一步证实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加强专业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基于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协同合作,使检验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数据,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专家点评:陈汝文(儿科主任医师)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磷酸单酯水解酶,正常人血清中来自肝脏和骨骼,均经胆道系统排泄,当胆汁淤滞,排出不畅时碱性磷酸酶升高,但血清中浓度与年龄有关。故当碱性磷酸酶升高时,尤其是儿童,要评价是病理性升高,还是与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关。碱性磷酸酶异常升高,尤其达数千水平者临床并不常见,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后能及时和临床医护人员联系,及时复核,排除误差,充分体现了工作的严谨性,也体现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来源:检验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