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临床:一例奇怪的血小板减少

 医路检心 2018-06-08


来源:检验视界网

作者: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杨芳


周末,同事打来电话,说遇到了一例奇怪的病例。



男性患者,47岁,胸部不适就诊,临床医生以心脏病收入CCU, 抽血常规检查生化血常规等,却意外发现病人的血小板都是13、17、21、20。


无论换哪种抗凝管,EDTA 管、肝素管、枸橼酸钠管检测的血小板均<20。但奇怪的是病人没有任何出血症状。一时找不到原因,请血液科会诊后,转入血液科继续排除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第二天上午,咱这心里也一直惦记着这个病例,就决定去病房看一下病人的情况,再给他采个末梢血,采取迈瑞6800血球仪的预稀释模式,准备这次不加任何抗凝剂,再查一次血常规。


听说要去病房,工作不久的一个小美女也要求去,是啊!好多年都没下病房采过血了,这倒成了一个稀罕事了。


于是,俩人就准备好了东西,来到血液科的病房病人床前。只见病人端坐在病床上,精神状态挺好。


'有没有出血的现象?','没有'


'早上刷牙会不会出血?','也没有'


看来还真有点疑问,于是干脆又采了三管血,一管EDTA,一管枸橼酸钠,还有一管是采用仪器的预稀释模式,无抗凝剂。又推了几张血片。



好吧,这次采用光学通道检测血小板,光学法检测不同于电阻抗的原理,它是首先将红细胞、血小板球形化,然后加入荧光染料,红细胞不能结合荧光染料,所以不显示荧光,而血小板可以结合荧光染料,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区分红细胞碎片和大血小板。于是乎,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分别是45、47、52。


是不是有大血小板,咱们显微镜下见分晓。



真的呢,镜下发现较多的巨血小板,大血小板,蛇形血小板,并在片尾发现的聚集成团的血小板。看来病人的血小板并不少啊!


等等,这是什么?怎么每个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都有蓝色的包涵体,圆形,条索状,有的一个细胞浆内还有两个包涵体,这应该就是杜勒小体,再看看,每个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内也都有,真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杜勒小体。会是什么原因呢?



不怕,咱有强大的后援团,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夏万宝老师发来了两张PPT。



哦~那就先和临床医生沟通,医生否认有感染的情况,那就不能排除遗传性M-H异常了。


而且临床医生说已经备好了血小板,准备下午输注。用医生的话说,如果输血的话估计要有医疗纠纷啦!


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在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的类似杜尔氏体的包涵体。患者常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出血倾向,但绝大部分人不表现任何症状。 


此刻再想想病人的一切临床症状,终于真相大白了。于是就有了后来医生推荐病人去苏州大学一附院去做基因检测。


有意义的一天,每天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