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宝玉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

 天地一沙uxnro7 2018-06-08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谈中外人文历史”,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一个红楼梦的故事。最使贾宝玉惊心动魄之事,除了与林黛玉的可能的分离而外,就是与姊妹们的离合聚散,以及花开花落和一般的人事变迁。三十一回里说,黛玉“喜散不喜聚”,而宝玉则“只愿人常聚不散,花常开不谢”。人散花谢,他非常悲伤。早一点的,例如二十七回和二十八回黛玉葬花那个场面。黛玉的《葬花诗》,从头到尾是悲怨之声。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后来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上”。这时候,他的思想是这样的:确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这里,贾宝玉接触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个人处在时间空间两大无限中的有限的人生,如何看法。这本来是一个大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在议论,而佛徒尤其靠这个问题吃饭。

然而,实在也只是一个极其平凡的问题。人生无常,不必等哲学家,就是王熙凤那样欢天喜地地活着的人,也感觉到,也有所议论。十一回里说,尤氏跟她谈起秦氏的病。“凤姐听了,眼圈儿红了一会子,方说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点年纪,倘或因这病上有个长短,人生在世,还有什么趣儿呢!”问题在于这个“趣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生观。如果宝玉的“趣儿”只是他那贵族公子的私利,始终处在个人主义的圈子里,则他的悲伤,基本上也属于王熙凤这种性质。我们且看下去四十五回里写他见了黛玉的《秋窗风雨夕》,拿起来看了一遍,“不觉叫好”,马上“记熟了”。这首诗的情调,跟《葬花诗》一样的低沉:“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然而,宝玉觉得“好”,把它“记熟了”类干,服再看六十九回里的黛玉的《桃花诗》,那悽惨之情更甚于其他:“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是消极悲观到了极点的情绪。宝玉看了之后,“痴痴呆呆,要滚下泪来”。对这种思想感情,他是熟悉的,习惯的。他那首“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可说是这种思想感情的最典型的表达。在第五十八回里,我们见他病好之后,有一天,“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这时候,他大发感叹。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二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再过儿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也不免乌发如银,红颜似缟。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叹息,正叹息间,有个雀儿飞到枝上乱啼。

他又呆想:“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叶,故也乱啼”。他还从雀儿的叫声中听出“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又说:“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不能?”贾宝玉既然把注意力集中在诸如此类的现象上,而且惊心动魄地感到悲哀,对于稍微尖锐严厉的斗争,他更势必出以消极悲观的态度。一定不反抗,不战斗,只软弱无力地接受一切。我们看到第七十回,宝玉病了宝玉因柳湘莲遁迹空门,又闻得尤三姐自刎,尤二姐被凤姐逼死,又兼柳五儿自那夜监禁之后,病越重了,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的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怔忡之症。应思不“典泉他这些时候所写的诗,例如半阙《南柯子》和一首《手足情》(“池塘一夜秋风冷”),都是有感于家庭骨肉的分离。此种离情,不管如何深沉,其中不会含有多少思想意义。此种诗,并未反映宝玉的什么进步性,只反映了一些消极无奈的心情。到了七十九回里,宝玉“因近日抄检大观园、逐司棋、别迎春、悲晴雯等羞辱、惊恐、悲凄所致,兼以风寒外感,遂致成疾,卧床不起。”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了。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呢?留下你的评论互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