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第六十五集

 江山携手 2018-06-09


 

新浪博客优秀诗词每月两期,每期五评,佳作鉴赏,置顶一周

为答谢随风飘逝兄长厚爱,遵嘱将每期管窥同时发在兰亭文苑诗词圈论坛栏目,录用诗词来自我的关注、兰亭文苑、旧韵新风及本人任管理员的诗词圈

 

 

 

其一、诗作 五言 依韵求师君北岭西风紧

阳关红柳

冬夜朔云起,市嚣污旱尘。

绕楼流浪狗,萦梦打工人;

乡野有明月,碧城无旧亲。

累来思火炕,老母盼添薪。

 

天气渐寒,又到了打工人难捱的时候,心随着节气流转早已飞回故乡,可接下来的春运又让这颗思乡正切的心备受煎熬。

这首小诗关注打工者的境遇,体味打工者的心思,细腻生动,质朴传情,留此存念。

首联从“冬夜”这个凄寒清冷的现实写起,所谓“朔云”,也是起自北方的云,这里的“云”也不是舒卷飘逸的象征,而是无根漂泊的写照,云也是遮住温暖暗生阴气的东东,北方的云入于冬夜,便给这原本就凄清森冷的冬夜更增添了几许寒意,“起”的动感,令这寒意又生出战栗的感受。气氛渲染到位。

而在这冷气森森的冬夜里,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诗人把镜头从冬云漫漫直接切入这个角落,把我们领到打工者的生活空间。“市嚣”除了车来马走的奔波,还有灯红酒绿的搅扰,锦衣玉食的奢华,和高冠博带的富贵,都与尘飞屋漏、灰头土脸的打工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似写景,实则写人,景生情致情入境和。

颔联承上,把镜头更加具体化,聚焦于物象,一个大大的特写,催人泪下。“绕楼流浪狗,萦梦打工人”,这两个看似无干的物类放在一起,在人心里产生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震撼感受,也与诗人此前的一首词作中“雨声蕉上泪,花似那时人”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语言如此平实,意象也并不出奇,却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文字,来说明这一联的妙处,拙笔到此,真是深深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奈了。

颈联扬起,复转入景,带着些许兴的意味,把这“流浪狗”般的狼狈困顿感受,抒发到空景中,更显凄惶。“乡野明月”遥对“碧城”孤寒,亲情呼唤,聊慰好梦难成。异乡光景,身边岁月,多少伤痛和无助,多少辛苦和孤单,都可以承受,都可以在明天或许更好的期望中得到些许缓解,唯有夜梦中,那无法抹去的心痛,才会隐隐作乱,让人心生不安。

尾联承接抒情环节,把颈联中“兴”起的弥漫长夜的情怀,重新聚拢,这是打工者一个美丽的梦境,仿佛借了明月的念力,将镜头伸展回故乡,聚焦在母亲身边那温暖的火炕边,身心疲惫的打工者,仿佛看见母亲沧桑的白发满脸的期盼,“盼添薪”真是神来一笔,把打工者和家乡亲人的相思之情渲染的淋漓尽致,高度概括又平实朴拙。

整首诗于细节处见真情,于朴拙处见精到,声如乐府韵薄唐人,风骨品流直追汉魏,沧桑跌宕处让人心生震撼。临屏和作而至于此,更觉诗人情怀真挚功力了得。

 

 

 

其二、漫兴(七)

西江野老

心怯年光近腊前,东风吹月到梅边。

香侵小院来玄鹤,影上珠帘失篆烟。

乡思任渠生久矣,浮云于我有何焉。

明朝有意耕南亩,天下却无可种田。

 

 

这首小诗描摹冬景,抒寄乡思,借题挥发,以物传情,用典浅近,老调出新。

首联直抒心事,一个“怯”字传神,既是心声,也是状态,更画出了诗人的形象,低调而谦逊,朴拙而平实,面对日升月落逝水流年,面对人生际遇风雨雪霜,始终秉持那种谦恭随顺却不失风骨精神的中正之心,到底是说梅,还是说人?“近腊前”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梅的精神。一个“怯”字,将梅与人联系到一起,人在梅前的谦逊诚恳,暗含着诗人对梅的仰慕和青睐,“月”的引入,既是实写夜景,也是含蓄地表现梅的风骨清格,月下梅光,清寒玉色,正是诗人“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品格气韵。

两句结点都落到梅处,人与境和,人与梅遇,写梅实则也是诗人的“夫子自道”,然而颇有新意的是,诗人没有直白傲慢地以梅自况,而是用“怯”、“近”、“边”这样表现距离的词,有意拉开自己与梅的距离,传达对梅韵梅风梅骨梅情的仰慕之心,这样谦逊低调的态度,比之以梅自况清高自诩的超然,给读者的感受是更接近梅的冰心雪骨品质精神,而且与普通人——俗人、凡人——的距离更近,读来亲切感人,诗人的低调,于字里行间仿佛还有另一层草根含义:我与凡人并无本质差别,只是歆慕梅风雪韵,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这一层意义,看似以梅自喻的题材翻新,实则也是立足点使然吧。

细品之下,诗之雅道、韵之源头,无一不是这样的谦逊低调,处处体现着人道与天道之间的本然关系,人的傲慢本是随等级进化而来的妄自尊大,充其量也只是给同类“摆的脸子”而已。真正深入人心千古流传的艺术作品,只有人的进取不息的香火精神和谦逊质朴的清格风骨,从来没给醉心于高人一等拒人千里的傲慢及其经营留下任何余地。

颔联承上写梅边风致,是“梅香”给“小院”招来了“玄鹤”,人的角色还是让位于“寒梅玄鹤”这些天然的“清澈澄明之品”,言外之意,诗人的清格雅兴仿佛是沾了“梅香”的光,一如既往的低调谦和。对句紧承此意,说梅影和鹤影斜上珠帘,给人气带来了几分清雅精纯。人与梅鹤之间的距离,既是人的谦逊也是人的情味。“失篆烟”典雅精到用典无痕。

颈联转折,翻出乡思,既是乡思,也是对复杂情思的笼统概述,“生久矣”极言人生漂泊的无奈,“有何焉”则放言跳出杂务挣开束缚的洒脱。

尾联一笔,寓意深远,把全诗的出新处做了个点睛。诗人超然于世的清高情怀不在于出世之心傲世之举,或许也是出于无奈吧,“出”的,是浮云富贵的贪婪欲望,“入”的,是梅香小院的质朴平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基本平台,平实质朴摒弃贪婪也意味着守成,说说出世之心装点门面或许无伤大雅,对于早已脱离了土地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优裕的人来说,再回到土地自耕自作的渴望,说来也算是一种奢侈的贪欲了。

说得直白点,有得有失,不可两全。有位明星回答记者关于上街被追拍偷拍的事情时说过:既然成了影视明星,就不能拒绝拍照追捧,这也是明星的义务。

小诗之咏怀寄情没有刻意的装点修饰,最难得是,贯穿于全诗的谦逊低调中正平和,于现今浮躁的人情形势下显得尤为亮眼,读来亲切,深得雅道传统的真正底韵。

 

 

其三、渔家傲 山里妹子

邹义年

 

目秀眉清牙齿皓,乌丝两束肩头跳,

小巧银珠依耳闹。

姿容俏,丹唇未动先来笑。

 

生就西施羞月貌,才情举止追清照,

最喜乡音哼小调。

神情妙,人来便带春光到。

 

清新欢快的小词,像山间奔涌的清泉,跳荡欢歌,像冬日里一缕和暖的春风,摇曳生姿,给人带来身心愉悦的感受,词里着力描摹的那个乡间小美人,更是让人驻足流连百看不厌,恍然间,竟似秦罗敷转世,汉乐府重来。

小词如好女,没有雕琢不用装点,浅白直语,好像乡音俗语,亲切随和。

起句用“清”“秀”“皓”粗笔勾勒相貌神情,一个“跳”字,颇具动感,把个美人情状性情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是一个山野村姑,不是阔家小姐,也非金领丽人,自有一番不与尘嚣相干的清新风色。

“小巧银珠依耳闹”,“闹”字颇有神韵,它的背后,是那青春野色的活力四溢带给人的直观感受,而小巧,除了实写配饰的精致灵动,更双关此女的身段苗条姿容秀丽,毕竟,人间传统,女子还是以小巧精致为天赐美人的先决条件,若是身高马大难免让人联想到男性化的型格流品,有失清纯典致。

上片结句承接前面的铺垫,直接写到姿容俏丽,“俏”字神动,最有声色当属“先来笑”,而这笑意春风万缕,如沐仙露,却在“丹唇未动”之前先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风韵情致,说来不难想象。直白口语,却直抵要关,真切生动地传达了美女清新而又婉媚、单纯却寓满风情的独特魅力。让人想起那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千年美女,个性风貌或有不同,顾盼生姿风情可人却异曲同工。

平直语言,一如所写对象的清真纯净,不用雕饰,不用铺排,简简单单寥寥数字,生动的形象便宛在目前,与人物身份相合,与全词情调一致,香气怡人如沐清风。

下片伊始,稍稍抽象出来,概括写此女之完美无瑕,貌比西施,才追易安,也是汉乐府手法,秦罗敷的自夸之语,也是颇多溢美之词。不为真的让人信服,只为烘托气氛,铺张情势,为下文张扬打下伏笔酝酿情绪。

“最喜”句,方才点出美女身份出处,“乡音”“小调”透露出美女对家乡的感情,“哼”字的自得其乐、轻松蕴致,充分表达了美女心境,安居乐业自足自乐的清澈明达。

“妙”在何处,是全词收束的又一高峰,飘逸的罗裙卷来阵阵春风,人到春到,形容女子春情洋溢让人一见之下如沐春风,从外貌写到气质内涵,那种从内到外不可抗拒的天然魅力,是任何矫饰雕琢都难望项背的效果。“春”意味着清新,“春”意味着回暖,“春”意味着真纯,“春”更是生机活力的象征,万物复苏的前提,“春”给人的想象有多少,“春”给人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诗人对这乡间美女的观感和品味。

 

 

 

其四、事忙心闲

刘源春

岁月积由天,分分秒秒前。

扬帆无恐后,流水不争先。

累苦匆忙事,从容自在缘。

人生须品味,文火肉香边。

 

选这首诗颇有些风险,这类诗不好写,更不好评,平常的心思,平常的日子,很不容易入诗,但是有感于这首诗寓于平实中的哲理,还是选来与大家共赏,至于赏析,我姑妄赏之,诗友们也姑妄读之就是了。

题为《事忙心闲》,心与事都与时间有关,所以首联便直接入戏,说到“岁月”,就一大实话,但是说到由来,颇有点意外,通常我们说起岁月并不深想是人事还是天事,这里诗人把累积和面对分开来说,岁月流转是天意,人道在于面对和接受,“分分秒秒前”看似平常语,却高度概括了人对时光的无能为力,我们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抛在时光面前,愿意也好,不甘也罢,都终将要面对那严酷无情的分分秒秒。人生真正逃也无处可逃的,便是这“分分秒秒”,一切要逃避的东西,究其本源,都来自于这“分分秒秒”片刻不离左右的折磨和煎熬。

把人推向“分分秒秒前”人就产生了各种焦虑,刚健进取的个性,难免争分夺秒与生命逞强,温吞醇厚的型格,便会生出逃避和委顿之意。

承接此现象,生出颔联,上言“扬帆”是说人事,下言“流水”当写自然。如上联的“分分秒秒前”一样,看似平常,寓意深刻而广远,颇得老庄深蕴。诗人认为,“扬帆”之争在于心争,不见得每一颗不甘为后的心思,都能体现为与“争”相应的行动和与“先”相合的效果,因此这一“恐”字极为精到准确地描述了人事人道的“胡作非为”。站在一个偏离自然之天道的心理波澜去看世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以主观强烈的“恐”为出发点,所生发的一切行为,都与人最初想要“争先”的愿望相去甚远,这也就是人们面对时间面对岁月“流水”生发的遗憾和抱怨的由来。

比较“流水”,便知人的“恐后”多么的荒谬,流水既不恐,当然无从“争先”,回头再看“扬帆”寓意深刻不着痕迹,人类的“扬帆”这一行为,恰是要借助“流水”的力量与同类争先,抛开妄念,究其根本,人要跳出与同类争先的窠臼,虚心向流水学习“为先”的本领,人的眼界就大为开阔,在同类浩浩荡荡的“扬帆”恐后的争执中,可以像“流水”那样,在超然于这种争执的过程中,随顺自然地达到“为先”的效果。水至柔克刚,奔流而下却无坚不摧,正是人类的“恐后”之心所向往的。

诗人此联,用词极为恰切,人间的“争”,并非“争先”,恰是“恐后”而已,通常的结果都是欲速而“更”不达。

颈联续接“流水”句转下,说回人事,就人而言,可能心存侥幸地认为在尘世是享福取乐吃香喝辣,于宗教眼光来看,人在世上行一遭,是与“累苦”结一段孽缘的。“匆忙事”是前生天定不可调和,但是“心”是可以通过努力多少能够自控的,人事之间的差别,略见于此。随缘自在从容乐天是可以通过修行涵养——承接上联的意思,学习流水——逐渐接近的。

尾联紧承颈联,说到从容,人生才有味道,慢品人生,方可享受从容。以肉作喻,一语双关,人本是血肉之躯,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缺憾,都来自于欲望和肉身的不可调和,人在世上,就如温火烹调,慢慢煎熬始得真味,从容自在地品味慢火细攻的过程,哪怕是烹煮自己,也能从中体味到香浓醇郁的温馨甜美。

全诗贯通以气,从容道来,各联之间的起承转合,也是文理契合的起承转合,形式与内容勾连互动,有机结合,给人浑然一体的印象,又转接有序,错落相合,气氛与理趣相得益彰,从容不迫。如通篇所言人生之大局,越品越觉有味。

 

 

其五、排律·问族锦里沟

清江野老

 

作者:田昌令(土家族)
锦里沟寻岁月深,春秋三百到如今。
虽呈满眼风情舞,难掩当年血泪痕。
改土归流慑巴裔,离乡背井落荆岑。
皇恩永蔽宠疑假,族眷难逢名隐真。
幸有祖藏田氏谱,可欣时认土家人。
莫言异地三江远,应续同源一脉亲。
梦醒施南容美后,情依盐女廪君魂。
楚天景色缘何美?万象和谐钟古村。

注:①锦里沟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是一个土家族集中居住的村落。②改土归流,是指清朝为强化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改土司制为流官制;锦里沟田家湾的土家族是1734年因“改土归流”从鄂西宣恩迁入的。③三江,指清江(土家族的母亲河)、长江、汉江。④施南、容美,是当年土家族地区的两大土司,锦里沟土家族居民的先祖田光祖即是施南土司下属的忠峒土司第十七代土司王。据史载,当年容美土司王田旻如不服朝廷改土归流被逼自杀,其部落逐放陕西。⑤廪君、盐女,是土家族的先祖。

 

近来网上流行锦里沟诗词,琳琅满目各领风骚。

独取此首,惟其视角独特,寄慨遥深。

土家诗人不看山景,不羡水风,倾心歌咏宗族故土,亲情血脉,那种感受自是不与人同,携来与同道共赏,自是别有一番风情特色。

首联开门见山,来寻亲族,锦里沟的一草一木,在诗人眼中,都不是寻常风景世外仙宫,而是根根血脉一袭族风。“深”字既有源远流长的感慨,又有根深叶茂的自豪,道出了土家子弟对祖风族土的一往情深。

一条龙脉,衍生九子,九子不同,各有所好。所谓“春秋三百”并非真正的土家历史,但或许是锦家沟土家人的历史,诗人此处既从字面上关联锦家沟,把诗笔直接指向本篇的题旨,同时也暗指“改土归流”之后的三四百年土家世界的变迁,把深沉苍凉的历史感,与明丽怡人的眼前景勾连到一起,把历代君王对土家族的统治政策,与土家族一脉相传的香火源流整合到一起,凝成沧桑沉重的气氛,也流动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下四联承上,直抒诗人的主观倾向,这里的山路蜿蜒曲折,这里的溪水清澈明丽,这里的姑娘窈窕善舞,这里的小伙儿刚健威猛,这里天然钟毓灵秀,这里乡俗曼妙风情,可是诗人却以独特的灵心,会意了山水生灵自然风骨所蕴藏的斑斑史痕,用感伤的眼光,捕捉到了三百年间迁徙流亡图强自立的沧桑血泪。强悍刚健的巴人族裔,被驱赶强制落入这荆楚大地,虽龙脉风光一贯千里,在我们看来并无分别,但是对于当年背井离乡的巴人子弟而言,这确是一场改天换地的“浩劫”。说到因宠,说到皇恩,善良本分的土家巴人也难免心生疑惑,故土难离的伤痛,更加深了疑虑和抵触,当年迁徙的情景,浮在诗人眼底,又从眼底流到笔端,简化成轻描淡写的亲情自然。

“幸有祖藏田氏谱,可欣时认土家人”,既亲切,也生疏,欲寻亲族,名掩姓隐,几百年的风尘烟火,熏黄了记忆,同化了方言,抹平了风调,隔断了乡情,只有那卷代代相传的族谱,印证着土家人的血脉相依。诗人到此感慨万千。

下一联“莫言异地三江远,应续同源一脉亲”始转,“梦醒施南容美后,情依盐女廪君魂。”回想列祖列宗的功业,感受一脉相亲的血缘,诗人满怀热情,呼唤族人心牵魂与,代代同根,不忘故业共守余荫。

尾联仍旧从宗族的自豪感出发,看景观人,都带着有色的眼镜,以一个土家人的视角,来看锦家沟的和谐,仿佛荆楚大地也因为有了这巴人的血脉而焕发新彩。

就像戴着镣铐的舞蹈,身份和血缘的限制和束缚,反而更强化了诗人独特的感受,使得这一篇纪行之作有了不同一般的着力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