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妙的斗拱 | 屋檐下的建筑史No.4

 RK588 2018-06-09

对于“斗栱”这个名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屋檐上翘,使得房屋虽然出檐很远,但室内仍然有充足的光线。

梁思成先生指出,这其中“是斗栱起了主导作用。其作用是如此重要,以致如果不能彻底了解它,就根本无法研究中国建筑。它构成了中国建筑‘柱式’中的决定性特征。”

在中国建筑史上,斗栱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斗栱究竟是什么呢?

斗,是斗栱结构中用以承托栱的方形木块。栱,是弓形的承重结构。斗与栱层叠相加,实际上是将受力的梁柱化整为零,变化成数百个小构件,再将这些小构件运用榫卯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构件,化解外力、传递重量。

基本的斗栱装置

战国时期的斗栱多为“一斗二升”,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了一件四龙四凤铜方案,案的四角用一斗二升式的斗栱承托。宿白先生认为这种构件应该是仿自木构建筑,估计某些建筑的转角部分可能使用了它。

四龙四凤铜方案

到了汉代,在一斗二升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斗三升,甚至两种斗栱相叠混合使用的现象。虽然汉代木构建筑至今无存,但从部分楼阁式建筑明器上,可以看到当时斗栱的发展情况。如河南焦作出土的七层连阁陶仓楼上的斗栱,就是将一斗二升与一斗三升叠加,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七层连阁陶仓楼上的斗栱样式

历代斗栱演变图,图片出自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一座造型精巧的小型唐代佛寺。虽然现在已经无法探知南禅寺大殿的最早修建年代,根据殿内梁底题记,大殿曾于唐朝建中三年(782年)重修,这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座唐武宗灭佛前留存下来的佛寺。南禅寺大殿的精华,在于保存良好的唐代木结构,如大鹏展翅般的飞檐、缓和的屋顶坡度、结构稳固的斗栱,都是唐代木构造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