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痛:的中医诊断、分型及治疗

 岭南书馆1 2018-06-09

一、胃痛的定义

胃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失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又称胃脘痛。胃痛往往兼见胃脘部痞闷、胀满、嗳气、反酸、纳呆、胁痛、腹胀等症状,电子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多阳性,甚至可见吐血、黑便、呕吐、卒腹痛等症。

二、胃痛的诊断要点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纳呆食少,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有关;

3、发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三、治疗原则

胃痛的基本治则为理气和胃止痛,常用治法有散寒止痛、消食和胃、疏肝理气、清胃泻热、活血化瘀、清热化湿、养阴和胃、温阳止痛、健脾和胃等。在审因论治时,适当配合辛香理气之品往往能加强止痛功效,但服用此类药物应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以免伤津耗气。

四、胃痛的中医分型及治疗

1、胃气壅滞证

主症: 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

兼症: 纳呆食少,嗳腐,或有明显伤食病史,或有感受外邪病史并伴有风寒、风热、暑湿等相应表证。

舌脉: 舌质淡红,苔白厚腻或薄白、薄黄,脉滑,或兼浮、浮数、濡。

治法: 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加减: 紫苏梗、紫苏子各 6~10g,醋香附 6~10g,陈皮6~10g,清半夏 6~10g,茯苓 6~15g,川楝子6~10g,延胡索 6~10g,焦三仙各 6~10g,炒莱菔子 6~10g,炒鸡内金 6~10g,连翘 6~10g。

胃痛:的中医诊断、分型及治疗

2、胃中蕴热证

主症: 胃脘灼热,得凉则减,遇热则重。

兼症: 反酸,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疮,大便秘结。

舌脉: 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方药:《金匮要略》泻心汤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散加减: 黄连 6~10g,黄芩 6~15g,大黄 6~10g,乌贼骨 6~15g,浙贝母 6~15g,煅瓦楞子 6~15g,蒲公英 6~15g,陈皮 6~10g,茯苓 6~15g,清半夏 6~10g,川楝子 6~10g,延胡索 6~10g,焦三仙各 6~10g。

3、肝胃气滞证

主症: 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加重。

兼症: 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

舌脉: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加减: 北柴胡6~10g,赤芍、白芍各 6~10g,川芎 6~10g,香附 6~10g,陈皮 6~10g,枳壳 6~10g,旋覆花 6~10g ( 包煎) ,郁金 6~10g,川楝子 6~10g,延胡索 6~10g,炙甘草 3~6g。

4、肝胃郁热证

主症: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兼症: 嘈杂反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

舌脉: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景岳全书》化肝煎合 《丹溪心法》左金丸加减: 牡丹皮 6~10g,栀子 6~10g,黄连 6~10g,吴茱萸 3~6g,陈皮 6~10g,法半夏 6~10g,茯苓 6~15g,川楝子 6~10g,延胡索 6~10g,枳实 6~10g,瓜蒌 6~15g,煅瓦楞子 6~15 g ( 先煎) ,浙贝母 6~15g,蒲公英 6~15g,龙胆草 6~10g,炙甘草 3~6g。

5、胃络瘀阻证

主症: 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

兼症: 病程日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 呕血、便血之后,面色晦暗无华,唇暗; 女子月经衍期,色暗。

舌脉: 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失笑散合 《时方歌括》 丹参饮加减: 丹参 6~15g,檀香 3~6g( 后下),砂仁 3~6g ( 后下),蒲黄 6~10g,五灵脂 6~10g,三七粉 3~6g ( 冲服),川楝子 6~10g,延胡索 6~10g,陈皮 6~10g,法半夏 6~10g,茯苓 6~15g,炙甘草 3~6g。

胃痛:的中医诊断、分型及治疗

6、脾胃虚寒证

主症: 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

兼症: 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

舌脉: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温中健脾。

方药:《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6~15g,桂枝 6~10g,白芍 6~15g,干姜 6~10g,吴茱萸 3~6g,煅瓦楞子 6~15g ( 先煎),陈皮 6~10g,法半夏 6~ 10 g,茯苓 6~10g,延胡索 6~10g,炙甘草 3~6g。

7、胃阴不足证

主症: 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

兼症: 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咽干唇燥,大便干结。

舌脉: 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而数。

治法: 养阴益胃。

方药:《温病条辨》益胃汤合 《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 6~15g,生地黄 6~15g,麦冬 6~10g,当归 6~10g,白芍 6~15g,石斛 6~10 g,延胡索 6~10g,香橼皮 6~10g,炙甘草 3~6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