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陈根成教授治疗痛风验案

 兵书战策 2018-06-10

       痛风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认为其乃“四肢百节走痛是也”,所指即是痹证。现代医学借用了“痛风”病名,将其定义为“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仍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

       现存最早对痹证的论述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该病因“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预后“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仲景著《金匮要略》,类似病症虽命名以湿痹、风湿、血痹、历节,并处以麻黄加术汤、麻杏薏仁汤、防己黄耆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方,但其皆有祛风散寒除湿、通阳行营之功效。

       孙思邈有“诸风皆用麻黄”之说。认为麻黄有祛风、散营中寒邪之功效,为治疗痹证疼痛、麻木之主药。麻黄与附子、乌头同用,以增强祛风散寒祛湿止痛之力;与桂枝同用,温阳化气、宣通营卫;与防己、杏仁同用,祛风消肿。

       陈根成教授认为,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主要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聚湿生痰。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日久损及肝肾,波及命门,导致命门火衰、元气不足,“守邪之神”失司,反复感受风寒湿邪,或邪郁化热而发病。其治疗的关键除祛风散寒胜湿之外,在缓解期也要注意健脾益气,温养命门。往往能起到防止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又可起到使“痛风石”自动脱落,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