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家王立忠咳嗽辨治十法(二)

 岭南书馆1 2018-06-10

王立忠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 50 余年,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机圆法活,知常达变,擅治内科疑难杂症,专长脑病。

中医名家王立忠咳嗽辨治十法(二)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病证之一,本文辨证治疗咳嗽,主要是肺脏感受外邪及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而累及肺脏,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病症,拟定咳嗽辨治十法,仅供参考。

5.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法

多由于饮食生冷、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所致。因脾胃居中焦,有运化水谷、吸收营养和升清降浊等功能,脾运不健,清阳不升无以养肺金,水湿内停,上渍于肺,肺肃降失常,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黏,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意。痰饮停留,胃失和降,气机不利,则胸腔满闷,清阳被痰湿困阻,脾气不足,身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濡滑,圴为痰湿内停所致。

方选二陈汤(《和剂局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加减变化。此方广泛用于各种痰证。

若脾不健运,痰湿犯肺之咳嗽,兼有胸腔满闷,呕吐恶心者,可酌加杏仁、厚朴,以收止咳下气和中之效。若咳嗽气逆,痰多胸痞,食滞,舌苔白腻,脉滑,可选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具有顺气降逆、化痰消食之功。

加减:热痰加桑白皮、石膏、黄芩;寒痰加干姜、白前;吐痰不利加瓜蒌仁、海浮石;脾虚神倦加党参、白术、炙甘草、大枣。

中医名家王立忠咳嗽辨治十法(二)

6.清肺润燥止咳法

多因时处秋令,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卫失和,或风湿之邪化燥伤津及肺所致。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或形寒,身热,大便干结,小便少,舌尖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方选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桑叶、杏仁、枇杷叶、阿胶、麦冬、胡麻仁、党参、甘草、生石膏)。凡燥热伤肺,热象显著即可使用。余用此方将其中党参改用北沙参,善滋阴润肺,又能清解肺热,常用于燥咳,与麦门冬、百合、花粉、玉竹、桑叶等药同用;若治燥邪化火者,可与知母、川贝母、天门冬、生石膏等同用,其疗效尤著。桑叶配枇杷叶,具有清肺润燥,止咳降逆作用;桑叶配麦冬具有清肺润燥作用;蝉蜕配乌梅具有清热生津作用,是治音哑之良药。

中医名家王立忠咳嗽辨治十法(二)

7.清热化痰止咳法

多由于痰热壅肺,肺失肃降,症见咳嗽,吐痰黄稠,胸膈痞闷,且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用自拟方清热宣肺化痰汤(黄芩10 g、杏仁10 g、前胡10 g、桔梗10 g、枳壳10 g、知母10 g、川贝母10 g、全瓜蒌12 g、枇杷叶60 g、桑白皮10 g、连翘15 g、甘草8 g)。全方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之功。

随症加减:痰黄如脓腥臭,酌加鱼腥草、生薏苡仁、冬瓜仁;痰热郁蒸而灼伤肺津,酌加北沙参、天花粉、麦冬;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中医名家王立忠咳嗽辨治十法(二)

来源:本文内容节选自《王立忠医论医案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5,赵润杨、梁慕华、郭健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