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采集一副“完美”的多普勒频谱

 筱妤汐 2018-06-10



一、灰阶模式

首先,清晰的灰阶图像是彩色频谱的基础!

注意调节以下按钮以清晰的显示血管、突出病变部位:

  • 总增益(2D)

            ——同步的调整屏幕上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在整体图像太亮或太暗时使用这个按键,突显病变。

  • 时间增益补偿(TCG)

            ——当图像中的一部分太亮或者太暗时使用。每个单独的滑动件调节图像中的单独一个水平平面的亮度。

  • 聚焦(Focus)

            ——将聚焦调整到感兴趣区(病变处)。

  • 频率

            ——一般是在满足声束足够穿透力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频率。

  • 深度(Depth)

            ——设置深度时应使病变区得到完整的显示且远场没有大片的“浪费空间”,相关的解剖结构也必须保留。


二、彩色模式

选择彩色模式,调整取样框(Steer)

取样框应尽量小,比要观察的区域略大即可;这是因为取样框越大,帧频会越小,图像的连续性会越差。

取样框的长轴必须大致与血管走形一致。

如果出现彩色混叠及溢出,应调节Scale和Color增益 ,使血流信号均匀的充满管腔。

  • 彩色量程(Scale)

            ——量程调整对血流的敏感性,设置较低的量程可用于检测低速血流,设置较高的量程可用于检测高速血流。调节Scale使管腔内不出现彩色混叠及溢出。

  • 彩色增益(Color)

            ——当血管内的彩色信号充盈不好时,应该增加彩色增益,并且配合调节量程。当彩色信号“外溢”到血管外时应该降低彩色增益。


三、频谱的采集

打开频谱模式,调整取样容积:

  • 取样容积(SV  Size)

            ——应放在血管中央,大小不超过血管管径的⅓。寻找血流信号使用大的取样容积,精确测量使用小的取样容积。过大的取样容积使频带增宽,频窗变小。

    注意:角度的校正

  • 角度校正(Angle  Correct)

            ——多普勒方程需要通过这个校正的角度值来计算流速。若角度超过60度,就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所以取样线尽量与血管壁一致且多普勒角度≤60°

校正角度86°,PSV:618cm/s,应调节Angle  Correct使角度≤60°


矫正角度至60°,PSV:84.5cm/s。


得到频谱以后,还要调节以下按钮以得到漂亮的波形!

  • 频谱增益(PW)

            ——频谱增益控制多普勒频谱的亮度。过高的增益可能导致频谱的测量值过大,而增益过低可能导致测量值偏小。最佳增益是恰好显示出波形,而没有多余背景回声。

  • 基线(Baseline)

            ——基线代表大部分频谱波形的底部。基线是可调整的,放置的位置通常是为了避免混叠的出现。

  • 反转(Invert)

            ——频谱可以反转,波形既可以显示于基线之上又可以显示于基线之下。配合基线的调节,避免混叠的出现。


Scale是非常重要的调节按钮哦!

  • 频谱量程(Scale)

            ——增加量程可以测量更高的流速而不产生混叠,降低量程用于测量较低的流速。多普勒频谱以约占据频谱显示窗口的三分之二为宜,而不是紧贴顶部或底部。


调节Baseline和Scale,使频谱显示完整,不出现混叠:


  • 扫描速度(Speed)

            ——至少应该显示三个以上完整的频谱。适当的扫描速度,可把波形拉长,更精确地测量波形的某一部分,还可以节约扫查时间哦!

一屏的频谱共用了6.6秒钟


一屏的频谱共用了3.6秒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