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救李嘉诚贷款20亿买亏损公司,今因祸得福每年收租100多亿

 林小霖 2018-06-11
提出华人首富李嘉诚,有一个人物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的,这个人就是世界船王包玉刚。包玉刚堪称是李嘉诚的大恩人,如果不是包玉刚,李嘉诚的事业肯定不会有今天这么成功。
包玉刚出生于1918年,比李嘉诚整整大了10岁。1972年李嘉诚带领长江集团在香港上市,当时长江的市值才2亿元。李嘉诚这个时候还不能跟霍英东、包玉刚等人相提并论。
当时包玉刚已经成为了世界船王。当时许多航运巨头都是采用短租的策略,不过包玉刚却采用长租的策略。这样的策略虽然保守,但是却更加稳健。因为包玉刚采用这样的稳健策略,获得了汇丰等银行的看好,于是包玉刚获得了银行的巨额贷款支持。包玉刚跟汇丰等银行结成了战略联盟,他还出任了汇丰银行的董事。包玉刚也在短短20年内就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船王。
图片
李嘉诚公司上市之后,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开始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当时李嘉诚为了低成本拿到土地,于是盯上香港的九龙仓。九龙仓拥有香港当时最大的港口之一。不过由于九龙仓的母公司怡和洋行拓展太快,导致资金竞争,严重影响了九龙仓的发展,九龙仓处于严重亏损中。当时九龙仓的股票非常低迷。
李嘉诚这个时候想到了一个奇招,他打算趁机收购九龙仓的股票,控股九龙仓,然后把九龙仓的物业拿来开发房地产。如果李嘉诚成功,那么李嘉诚将获得一只长期下蛋的金鸡。十几年前姚振华就曾经复制了李嘉诚的神迹,收购了深圳物流公司,然后用他公司的土地来开发房地产。
到了1978年,李嘉诚悄悄进行自己的这个惊天计划。李嘉诚在市场上悄悄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不过不久就引起了九龙仓母公司的注意。当李嘉诚收购了九龙仓20%的股票之后,怡和洋行马上关注到了李嘉诚的行动,连市场上发现到了李嘉诚的动作。
图片
当时有一个财经评论员,看穿了李嘉诚的计策,并且写到了报纸上,一时间各路股民都开始疯抢九龙仓的股票。九龙仓的股价疯涨,这个时候怡和洋行也开始布置反收购。这个时候李嘉诚手里的现金已经耗完了,但是他还是没有达到控股九龙仓的目的。怡和还找了汇丰银行出面,让汇丰银行让李嘉诚收手。李嘉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汇丰银行的大班沈弼找到了李嘉诚,让李嘉诚收手。李嘉诚寻思自己确实没有实力跟汇丰对抗,于是就卖了人情给沈弼。不过李嘉诚这个时候把所有的资金都重仓在九龙仓之上,也已经影响到了他的长江集团的正常运转。
图片
这个时候包玉刚看到了石油危机对航运业将造成巨大的冲击,于是有意减船登陆,投资其他行业。李嘉诚找到了包玉刚,希望包玉刚接手李嘉诚手里九龙仓的股票。其实包玉刚当时也可以选择自己从市场上收购。不过当时香港的经济掌握在了几大英国洋行手里,华商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李嘉诚此举也算是给华商出了一口气。包玉刚作为当时华商之首,眼光自然不仅仅是自己的得失。
包玉刚接手了李嘉诚手里的股票,他不仅没有压李嘉诚的价钱,还反而让李嘉诚赚了5000万元。正是这笔资金帮助李嘉诚在后来成功收购了和记黄埔。
图片
包玉刚帮助了李嘉诚,让李嘉诚成功解套。随后包玉刚开始在市场上跟怡和洋行决一死战。双方在市场上不停收购股票。双方的大战也让九龙仓的股票大涨,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年之后,怡和率先发起决战,他们决定要用置地100元的股票置换九龙仓70元股票。当时包玉刚正在欧洲,他听到消息,马上回到香港,从汇丰拿到20亿的贷款。随后包玉刚用105元一股的现金收购,结果包玉刚战胜了怡和洋行,收购了九龙仓。不过虽然胜利但是也惨胜。包玉刚背上了20亿的贷款。
这个时候的20亿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几年之后李嘉诚拿下加拿大赫斯基才花了34亿。当时包玉刚对于李嘉诚的帮助,不仅接手他手上的股票,他还牵线搭桥让汇丰把手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李嘉诚从此开始飞黄腾达。
图片
不过包玉刚帮助李嘉诚,也因祸得福。他虽然背上了巨额的重债,但是后来他把九龙仓拆掉,开发成了海港城。如今海港城已经成为了世界级别的购物中心,也是香港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而且因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海港城人流非常旺。今天海港城一年就可以给包家贡献100多亿的租金,远远超过了当年包玉刚收购的价格。此举也可见包玉刚的眼光。
为救李嘉诚借20亿贷款买亏损公司,今因祸得福每年收100多亿租金,包玉刚不愧是近百年来华商的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