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的孙子造反,说是奉爷爷的圣旨...

 昵称25382711 2018-06-11

历史有妖气

1426年的第一场“血”,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明宣宗元年,汉王朱高煦想要趁侄子朱瞻基初登九五之际起兵夺位。

一时间,他身边一众文武亲信的心湖如秋风吹过,议论纷纷,波起澜涌。有人直言指出,侄子都坐了皇位了,即便有什么变故也是他的儿子或兄弟去继位、轮不到叔父;也有人婉言规劝,别说现有的城池与兵力弱小之至,就算真打,师出无名,又靠什么去争抢天下?悠悠众口,将不合时宜的道理分析得条理清楚、证据充足。

但是,朱高煦摆了摆手,力压众议,说了一个登时令他们无以言对的起兵理由。

朱高煦从袖子里拿出一本黄绸布本,大家赶紧跪下,以为是圣旨,一看上面写着《皇明祖训》。朱高煦念道:“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也就是说,只消认定当下的时局“朝无正臣、内有奸恶”,那么这种特殊时候,按照朱元璋的训示,自己这个亲王就有权利和义务去“清君侧”、去“讨平之”,也就自然可以起兵了。这可是皇祖父亲自规定下来的,自己起兵的权利光明正大、有理有据,可谓“名又正、言又顺”。听了这一席话,劝阻的人也便缄了口。至此,朱高煦迈向皇位的兵锋,终于挥了出去(参见《明史.朱高煦传》)。

事实上,发现朱元璋这句话“有利可图”的并不仅朱高煦一人。

“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于营,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后颁降。”也就是说,朱元璋在世时的确说过如果“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可以起兵“清君侧”,但是“清”完了“君侧”是得赶紧收兵并回封地等待赏赐的,可没叫谁“清”完了就去取代皇位上的天子。

想来,令万千朱氏龙子龙孙“心旌摇荡”的这数十言语,也许是朱元璋说过的最后悔的一句,既容易被过度阐释,又容易被断章取义。从他这位开国皇帝刚刚西去,到整个儿明朝走向末路,这句“神语”屡屡起着“蛊惑人心”的作用,让一些皇室亲王不安分的小心脏无时无刻不在砰砰跳动。可见,“三思而后行”重要,“三思而后说”也同样重要。

那么,当年秉持着爷爷金口玉言的理由起兵谋逆的朱高煦最后怎么样了呢?

那年秋天,即位不久的朱瞻基御驾亲征,兵压朱高煦所在的乐安城,以神机铳箭给城内守军施压。城中多有想绑了朱高煦献降的人,无奈之下,朱高煦只得灰溜溜地投了降。本来朱瞻基还是念旧情的,偏生后来去探望朱高煦时,被满腹怨念的他绊了一跤。于是,愤怒的天子命人取了一口三百斤的大缸扣住他,又在缸周燃了木炭,将一生奢望高位的朱高煦烤死在了炙热的铜缸中(参见焦竑编撰《国朝献征录》)。

戍卒叫、函谷举,铜缸一炬,可怜焦土。

——————

参考文献:

[1] 《明史》,〔清〕张廷玉编修,北京:中华书局,2015。

[2] 《明通鉴》,〔清〕夏燮撰,沈仲九标点,北京:中华书局,2017。

[3] 《国朝献征录》,〔明〕焦竑编撰,扬州:广陵书社,2013。

[4] 《明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撰,北京:广陵书社,2015。

[5]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编纂委会员编,济南:齐鲁书社,2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