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临帖的时候发现,自身的浮躁之气使临摹的字和古人差距甚远,这是形之外精神的东西,好比行色匆忙的现代人,穿上古人的衣服伪装成古人一样,明眼人一看就露馅了。所以决定闭关,在第五十天的时候,找到了心里的这种躁动,。打个比方,古人用八拍完成一个动作,自己仅做到五拍就开始下一个动作,这个不光是技术的问题,是心浮气躁使然。 于是乎决定再进一步去除杂念,空腹空心无念修行,这个过程让人看清楚了自己脑子里频频闪过的念想,这就是浮躁的原因。 小编觉得,书法想学明白,先要修心,在世俗和无我之间任意穿行,一提笔就进入自己的世界。 特别是临王羲之《丧乱帖》前三行,就感觉这种静气难以达到,这种点画极致的精致,源自几代世家传承和骨子里的贵族气,以及道家修行。临其他书家从未有过的感觉,令人神往。 今天小编和大家聊一下字组的连带设计: 不是因为我学米芾就为米芾呐喊,是与不是,听我说个分明。 张芝《冠军帖》 草书为了书写快捷,几乎是笔不离纸,字字连带。草圣张芝的书法,字的连带让气一贯到底。 张旭《肚痛帖》 草书圆转为主,行书方转为主,从这一点上来讲,草书连带容易,行书很难,所以行草书的作品,连带处多用草字。 怀素《自叙帖》 看多了,自然就找到了门道,连带无非是字尾练字首,一法曰“实连”,一法曰“虚连”。 孙过庭《书谱》 此处为实连。 ‘一时而书有’为虚连。 王羲之《初月帖》 王羲之的今草,就讲究连带小组合形成的变化,和方圆兼用产生的丰富视觉效果。 第一二字之间虚连,二三字之间实连。处处对比,是书法的素养。 王羲之把方折笔用到了字的连带上,由此可以看出,书圣在不断的做尝试,敢于吃螃蟹的人,并且把螃蟹吃成美味。 米芾《临沂使君帖》 米芾也具备这种敢于尝试的品质,你看哪位书家敢大量的用实连写草啊?而且把绞转和摆荡换面技术融为一体啊? 这个确实很难,米芾也仅此一幅这样的作品。 真的是匠心独运啊! 诸位学米的米粉,你敢说真正学会米了吗? 王献之《中秋帖》 通过上面的分析,再看《中秋帖》,说这幅作品是米芾伪作是可信的。 米芾《张季明帖》 看出米芾一直再研究这个吧?和上一个帖方法相似。经典的作品只此一件,不可重复,通过读帖,看出米芾一直再追求这个。 学米不容易,形之外精神的东西才是毕生要学习的!!! 王献之《二十九日帖》 王献之在字组连带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特别是《大观帖》里王献之草书作品,潇洒流畅。因为小编的《大观帖》清晰度不高,所以没拍照片,感兴趣的书友可自己查阅。 王献之《地黄汤帖》 王献之《鹅群帖》 但是在细节处理上王献之和他爹的水平已经差距甚远了。 王羲之《丧乱帖》 王羲之《得示帖》 赵孟頫《闲居赋》 赵孟頫就不喜欢弄这个,你看他的连带,只是偶尔有两个字一连,在整篇里形成一个字眼。 赵孟頫就是低调做人,在细微之处讲究精致。 赵孟頫《吴门帖》 所谓字如其人,赵孟頫的字展现出来的含蓄内敛正是他性格魅力,你看,他想纳妾,老婆不同意就没纳成,真是好丈夫啊!元代的女人肯定说:嫁人就嫁赵孟頫!有大才情颜值高还规矩。 米芾《晋纸帖》 米芾可不,有想法就展现出来,有才华就尽情释放。不枉此生!(不要会意错了啊,仅限于书法 米芾《留简帖》 前面已经说了,圆转好连带,方转难,草好连带行难连,所以看其他书家,连带的字多倾向于草,而米芾偏偏要打破这点,并且使这些连带的字形成紧密字组。 米芾的大才情由此可见一斑! 米芾《向乱帖》 “陈十七处”组合太妙了,笔笔换面。米芾尝试在各个环节突破和创新,这些环节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弄虚做怪,值得当代人学习! 米芾《李太师帖》 读完此篇文章,觉得小编说的有道理吧? 米芾,真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