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CF2018丨胡大一:从“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8-06-12

编者按:目前,中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率的80%以上,慢性病所致的疾病负担也达疾病总负担的70%。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慢性病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农村慢性病的患病率正逐年显著增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扶贫攻坚中非常重要的话题。今天下午,中国心脏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教授在2018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上阐述了有关新时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慢性病与医疗


非传染性慢性病是伴随人类的进化过程、由于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产生的适配性疾病。慢性病涉及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家庭、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应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健康和长寿是每个人对人生的美好期待,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其中生活方式占据60%的比例,环境因素其次,占17%,可见医疗行为本身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是微不足道的。


当前,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均较高,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迁移,大力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实现共建共享。


弥合裂痕,应对挑战


弥合裂痕的关键是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心血管医生站在慢性病防控最前线,发挥主导作用。


理念、机制、模式和行为的改变对于疾病治疗有重大影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Framingham研究提出危险因素学说,证实干预高血压、胆固醇、控制烟草这三个因素后,患者很快便出现了心肌梗死死亡风险下降的拐点。因此,William B. Kannel医生曾说,心血管事件,与其说是治疗的开始,不如说是医疗的失败。几十年来,各类心血管治疗药物、手术技术等都获得长足进展,但预防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我国著名心胸外科教授吴英恺也提出,中国心血管病的唯一出路是预防,这一观点也为我国心血管防治工作指明道路。


Kenneth H Cooper医生是体医融合的引领者,他倡导临床医生不仅要做运动的宣教,还要身体力行参与运动。我们应当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有氧运动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附加效果,可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能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长期坚持还有减肥的效果。运动是良医良药,AHA曾有科学声明,称“有氧能力”应被列为“临床生命指征”以预测评估健康风险。


Kenneth H Cooper是体医融合的引领者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防治康养4S服务体系


我国心脏预防康复总体模式,应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建立“4S服务体系”,达到改善生活方式的目的。医生必须以公众健康与患者利益为中心,把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放在一个扁担的两头,促进健康教育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同步发展。


对群众开展并落实自我健康管理,提高人民对心肺肾脏器康复的意识和责任,知识和技能,实践和实效。


对患病人群建立康复预防体系,对高危人群做良好的健康管理,老年群里医养结合,健康人群做健康促进。用五大处方,开展双心医学。


吸烟是心血管事件的“导火索”和“地雷”,吸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诱发血管痉挛;诱导急性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推动疾病进展。落实戒烟工作对于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必不可少。


在医学教育方面,我们需防治结合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同时掌握生物医学技术与非医疗干预技术,培养适合慢性病管理的既懂体育,又懂医学的医体融合实用型人才。


我们要建立“互联网+”的医疗环境,医患双方可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主动进行有效互动,建立“健康医疗服务业的4S店”。医生提供主动管理、服务和关爱,培养教育患者与家庭,而患者发挥自我管理健康与慢性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力,构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有机整体。我们要谨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条件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