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百变不离馄饨丨 - 风物君语 - 不少人对早饭都很挑剔 ▼ “ 儿时,里巷中到了午后常听见有担贩大声吆喝:“馄饨——开锅!” 这种馄饨挑子上的馄饨,别有风味,物美价廉。那一锅汤是骨头煮的,煮得久,所以是浑浑的、浓浓的。馄饨的皮子薄,馅极少,勉强可以吃出其中有一点点肉。但是佐料不少,葱花、芫荽、虾皮、冬菜、酱油、醋、麻油,最后洒上竹节筒里装着的黑胡椒粉。这样的馄饨在别处是吃不到的,谁有工夫去熬那么一大锅骨头汤? ——梁实秋《雅舍谈吃》 ” 靖江在江苏,虽是个江北小城,但知名的美食可不少,“喝汤包,品江鲜,囤猪肉脯”已是很多人游靖江必做的事。其实,靖江还有一种更为街头、百变的小吃——馄饨。 在靖江,满大街几乎都是馄饨店。当地知名的有很多,像老渔婆菜场的钦球菜叶馄饨、柏木老汤馄饨、孙记马桥馄饨、桃子馄饨、长脚馄饨等。较为独特的是,靖江城里的馄饨店大都跟专卖店似的,只做馄饨。 春节大年三十的晚上,别处吃饺子,靖江人呐,吃馄饨。 馄饨打哪儿来? 馄饨,又叫“云吞”,起源于汉朝,原本用于祭祀。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后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改为“馄饨”,宋朝之后演变为家常点心。 关于馄饨的更多“冷知识”,来这里看👉“馄饨”到底是什么? | 风物研究所 江苏人是出了名的爱馄饨。一年四季,街头巷尾,清晨、晚饭、宵夜……如果不知道吃什么,那就“来碗馄饨好啦”。 应季的菜,最鲜的馅儿 在靖江,仅用当地时令特产,便可做出令人难忘的美味。 靖江物产丰富,四季的菜蔬不用担心,光是青菜便分大青菜、小青菜、鸡毛菜,另外荠菜、笋尖、菠菜、长豇豆等等,都是做馄饨馅的上选。 选当令喜欢的菜洗净,焯水,细剁,新鲜猪肉同样细剁成肉糜,加一把韭菜或香菜做香头,新鲜的鸡蛋只取蛋清,用油、盐、味精等搅匀调味后,拿厚薄得当且很有韧性的馄饨皮包好。煮熟后的馄饨呈半透明,里面的馅心若隐若现,好吃又好看。 这里的馄饨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 馄饨在北方大多是带汤吃的,偶尔也有炸着吃的,也不叫炸馄饨,而叫“炸元宝”。但到了南方,馄饨吃法有了明显改变。 在靖江,馄饨的吃法多种多样,算是真正发扬光大了。 也有小笼包一样的蒸馄饨,同样会带一碗汤。还有像锅贴那样的煎馄饨,煎好盛在满是烧热的鹅卵石的砂锅中,上桌时还吱吱作响。 再有就是闻名于世的刀鱼馄饨了。 前面提到的馄饨,大都是当主食吃的,而刀鱼馄饨却通常用来尝鲜开胃。一般每碗仅有四五只如指甲盖大小的小馄饨,馅是刀鱼肉做的,可谓一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