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临《颜勤礼碑》

 熙越 2023-07-07 发布于上海

一路从汉碑到唐楷,我不得不说《颜勤礼碑》对我的挑战最大,简而言之,就是怎么也写不好。并不是说之前的其他碑帖临得有多好,而是说至少就我的标准来说,还过得去,但《颜勤礼碑》这一坎好像怎么也过不去。

我目前的主业还是临《多宝塔碑》,至今有一年半的时间,还需要继续打唐楷的基础。与此同时,体验汉碑以来的名帖名碑,即每个碑帖选出连续的32个字,在3天左右的时间内逐字临写,并在最后通临一遍。在《颜勤礼碑》之前,我每个碑帖的临写呈现在照片里的样子,基本都是一次过的。但这回......

由于始终不甚满意,我选了3组分别32个字,第1组临了三遍通篇,第2组两遍,第3组1遍。第3组之前,我还特意更换了纸张和毛笔,以期有点变化和进步。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褚遂良当年问虞世南,自己和欧阳询比,谁写得好,虞世南也很有意思,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欧阳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纸笔都能书写如意,你能这样么?” 依着这段佳话,我也就能理直气壮一些,褚河南尚且挑纸笔,我这种菜鸟还是要多试试更好的纸笔组合吧。

其实我在《颜楷的意义》一文中,已经提到过《颜勤礼碑》的妙处。总结来说,这部于颜真卿古稀之年写出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主要特点,分析如下。

篆法的内化

颜真卿出生于文字学世家,自身也有深厚的古文即篆籀功底。其实这一涵养在他早年的《多宝塔碑》中就有体现,只不过在那时,其篆籀学养的发挥还仅限于文字的结构组成。例如下面六个字的写法,均源于篆书而不是沿用一般的楷写法。

▽左为《多宝塔碑》字体;右为小篆

这种篆书的写法在《颜勤礼碑》依旧偶有出现,比如“牓”字中“旁”的写法就直接来源于篆书。▽

但《颜勤礼碑》的篆意已经不停留于字的结构表面了,而是不显山露水的内化于每一笔画中。临过《多宝塔碑》的人会很清楚,颜真卿在那部作品里,以露锋入笔为主,笔画的起止和转折处多用方笔。如“福”字的转折处皆为方笔。▽

但到了《颜勤礼》,方笔就骤减了。我们知道圆笔来源于篆书藏头护尾的写法▽。

但颜真卿并没有将其机械的嫁接于他的楷书中,而是充分吸收了这种圆劲感而化于无形中。假如我们仔细观察《颜勤礼碑》的笔画时,就会发现,极少有如上图那般滚圆的起止处,它只是没有《多宝塔》那般的尖锐和方硬,虽然圆润了许多,但并不失其筋骨。

▽左为《多宝塔碑》;右为《颜勤礼碑》

关于“圆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知道行草书和篆书中的转折处多用圆转,而《颜勤礼》中的横折竖画、横折弯钩等笔画转折处也给人一种圆形的感觉,但此“圆”非彼“圆”,其实《颜勤礼碑》的笔画转折处依旧大多维持方折,只是提笔之后不用方切下笔,可以说是形圆而实方。

▽左为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右为《颜勤礼碑》

▽左为《多宝塔碑》;右为《颜勤礼碑》。

重心偏上

其实写过颜楷的人都感觉得到,颜鲁公的字重心靠上,一般称为上紧下松,但“紧”这个字不太适合内部宽绰的《颜勤礼》,所以只说重心偏上。在颜真卿留下的楷书作品中,大概只有《麻姑仙坛记》中,他才刻意将重心压低以呈现方正稳重之态。但到了《颜勤礼》,他的重心安排又回到了《多宝塔》时期,我们从中可以理解为:颜真卿将体现方正、庄重、肃穆的手段更换了,不再拘泥于结构重心均衡的“方”。

▽左为《多宝塔碑》;中为《麻姑仙坛记》;右为《颜勤礼碑》

撇捺收敛

上面提到颜真卿依旧沿用重心偏上的形态来处理《颜勤礼碑》,那么他又如何去体现方正庄重呢?在我来看,就俩字:克制

很多人写字,喜欢把横、竖、撇、捺写的非常肆意,一方面是长度过分,一方面是曲度夸张,控制得好就呈现飘逸潇洒,控制得不好就会显得花哨轻浮。在《多宝塔碑》中,笔画还多有开张的姿态,但《颜勤礼碑》却表现得非常收敛,尤其是撇捺的处理,无论是长度、弯曲度还是末尾出尖都很克制。

▽左为《多宝塔碑》;右为《颜勤礼碑

外实内虚

《颜勤礼碑》状似茂密紧实,其实笔画中处处留白,主要是通过拉宽笔画之间的距离、断开笔画之间的连接以及笔画向外微曲等方式实现。我常觉得黄庭坚的字外松内紧,恰好可与之作对比,尽管黄山谷称自己“极喜颜鲁公字,常常意想为之...”。

▽左为黄庭坚《颜师古幽兰赋》;右为《颜勤礼碑》,即使笔画偏多的字,内部也较宽绰。

书写难点

①形态之多变

如果说《多宝塔碑》的众多勾画大多都能套用一个固定模式的话,《颜勤礼碑》中的勾画就不尽相同了,一任自然,原生态的模样,因此临写时就没有什么公式可据。而毫不程式化,正是《颜勤礼碑》的艺术魅力,也是临写者要面临的难题之一。

▽《颜勤礼碑》的几种竖弯钩

②方圆之分

“方圆”的把握也是另一大挑战。一般人临写,容易出现过方或过圆的情况,或是该圆的地方不圆,该方的地方不方。其实《颜勤礼碑》虽以圆笔为重,但方笔并不少,像下面的“士”字▽,三个笔画中有两笔都是方起笔的。

▽也有些转折处保留了其一贯的方切

③横细之度

横细直粗一直是颜楷的特点之一,《颜勤礼碑》也不例外。我们临写时要做到细足够细、粗足够粗,真是太考验用笔的控制力了。一旦把笔画粗细写得差不多的话,整个儿感觉就都没有了,如同叠叠高游戏,这一块关键的木块被抽出后,堆叠得再高也将全体坍塌。

▽《颜勤礼碑》的笔画粗细处理

我临《颜勤礼碑》

之前铺垫了那么多,就是为了这最后的亮相。先后多次临写,依旧是不满意的,但我搜了下网络上的各种临写,也都没有什么优秀的临作,偶有一两幅乍看还挺像的,但经不起多看,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方圆”和“粗细”的处理上。颜真卿的用笔是极其丰富的,我们要学的正是这种功夫,如果临写处理得较为笼统,那就失却颜楷的精髓了。

我准备在临写《多宝塔碑》较为满意之后,将《颜勤礼碑》作为我的主攻对象,估计没个三五年无法如意。目前而言,仅作为体验,只得尽量放下内心的不满和纠结,暂搁此贴继续往前走。

▽我临《颜勤礼碑》其一(4天,日均3小时)

▽我临《颜勤礼碑》其二(3天,日均3小时)

▽我临《颜勤礼碑》其三(3天,日均3小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