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考定终身”已非主流,中小学教育如何应对?

 老刘tdrhg 2018-06-13
“一考定终身”已非主流,中小学教育如何应对?

王营
 
近日,有媒体对2万余名“00后”高考考生、考生家长和其他网友发起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受访的“00后”考生认为参加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的大考。出国求学、选择艺考、自主招生考试等等,“千军万马”并非必须要挤一个“独木桥”,对待高考,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不再笃信“一考定终身”的观念。
 
近年来,随着高考政策的调整,高中毕业生上大学已不再凭一次考试成绩决定自已未来的命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正逐步被打破,考生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成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正如“00”后考生所言,参加高考其实就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的大考。面对这一变化,中小学教育如何应对?
一是要减轻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以分数为主要录取依据的高考时代,学生别无选择,要想改变命运,只有拼命学习高考必考科目,因为“提高一分”,就可能“干掉千人”。考试和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使学生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有一刻的懈怠,有人形容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人间地狱”。在考试和分数面前,所谓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高考选择机会的增多,有望淡化考试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这样以来,中小学就可以旗帜鲜明地搞素质教育,并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适度减轻考试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并非取消考试、不要分数,因为无论是选择出国求学,还要选择艺考或自主招生考试,仍然需要文化课成绩过关,因此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仍然要督促学生打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
二是要善待有特长的学生。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学生可能文化课考试成绩一般,但在文学、艺术、体育或创造发明等方面却出类拔萃。在以文化课分数为录取依据的高考时代,这些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往往被学校和老师称之为“不务正业”,需要补其文化课成绩不好的“短板”,削平其特长发展的“长板”。
新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有些学生的“短板”无论怎么补也补不长,为了让其得到充分发展,唯一办法是发展的其特长,让“长板”更长。高考政策调整后,无论是高中实施的选课走班,还是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都是为了让学生依其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为适应这一调整,中小学要改变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善待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并创造条件,为他们发展特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舞台。
三是要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及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准备。中小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注重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把实现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增强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其次要根据自已兴趣、爱好、能力设计职业生涯,并教育学生坚定职业信念,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不懈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提醒学生不可盲目从众,左右摇摆,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热门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