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走近《白鹿原》读懂陈忠实

 sindy0605 2018-06-13





白鹿原是陕西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1988年4月启稿,在西安城郊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孤独创作,92年3月完成,出版后一举夺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轰动了中国文坛,畅销二十年多年,共计再版三十多次,总销量超过三百万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也是我个人最为喜欢与推崇的阅读作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众,口口碑之佳,何也?窃以为原因有三:


其一、好看!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我第一次读,便舍不得放下,花了一周左右看完,心里的满足感无与伦比,超好!以后又断续看过十多遍,从第一章起,文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就引人入胜,文字优美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将西北大地的白鹿原,这片传统农业社会的人物,放在天翻地覆的大时代中,以白鹿两家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为主轴,用朴素而极具真实感的笔触,将阅读者不知不觉间,引入其间,同仰共叹,欲罢不能。再读三读之时,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新滋味新发现新感觉,令人叹服,令人神醉。


其二、耐看!整个作品的铺陈广度和情感深度描写,带给人史诗般的画卷感,而对重要人物的内心处理尤为精细,包括对十余处性爱片断的描述,张驰有度,收放自如,毫无做作与生硬感,都给人以精巧别致性格各异恰到好处意犹未尽之趣;


其三、真实!对中国农村社会二千多年自然形成的士绅阶层的形象描绘,皆出自有史可载口口相传的真实人物,古来官分七品,止于县衙,除了皇粮国税以外,中国最广大的乡村地区,皆由乡绅自治,自给自足,以家族为纽带的乡绅阶层,维系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教化,契约,天灾人祸的组织处理等等事物,其所做出的努力与坚守,在这个兵荒马乱狂飚突进的现实中,却被击打得粉碎!其结果是民风失序,善恶不分,爱恨颠倒,道德沦丧,人性渐远,兽性日重。


 


具体分析


时间背景:清末民初 ,新旧交替,改朝换代之际,风雨飘摇之时


情节背景:长安城外白鹿原上,颇有威望的族长白嘉轩公道正派,赏罚分明,体恤下人,恪守传统规矩,与精明能干善于变通的乡约鹿子霖暗中较劲,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这白鹿原上两个大族的安宁与前行。


血性勇猛性格叛逆的黑娃与风情万种追求幸福的田小娥,因为一场族规与世俗难容的恋情,包括后来被动转入的白孝文,主动转入革命的鹿兆鹏和白灵,开动搅动这宁静原上生活,动荡的时代却给了这传统乡村叛逆者们一个改天换地的命运反转机会。


结局:地主乡绅被镇压,革命者胜利掌权,农民分得土地,旋即被全部收回,包括农民原来自有的土地,从此,农民与乡绅皆沦为赤贫一族,为不久之后的大饥荒埋下了伏笔。

 


解构中国传统乡村


土地---乡绅(地主)---农民,千年田土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今天的雇农,通过致富,可以变为地主,而今天的地主,因为败家,亦可成为流民或雇农,财富是在契约之下自由流动的!


土地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所有人安身立命之依托!土地不变,人会变,追求土地资源的所有权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追求,手段与方法不同,勤劳致富,手艺致富,生意致富,读书作官致富,最后的主要财富:买地买房,地是核心!


每每社会动荡,改朝换代之际,几乎所有的队伍,打出的口号都是: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也一样!


中国人的物质世界是土地房屋和肉食米饭,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儒家文化:忠孝仁义,耕读传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精神领袖是皇帝,皇帝太远,日常秩序正常维护者,便是德高望重的族长!


白鹿原的族长是白嘉轩,他的身上集中了一个大家族族长的力量与权威:上遵律法,下立乡约,公平公正,独断乾纲。凡事以责任,表率,效率,为地方秩序与发展,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勤勉向上。


白鹿原的历史就是中国农村的历史,白鹿原的现实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每一处乡村角落。


金庸对陈忠实说:《白鹿原》是为被镇压的全国地主翻案,我看不是!不过是凭着一个朴素的常识与良知,对因为疯狂的阶级斗争而泯灭的人性光芒的反思,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杀与罚,已经过去了,未来怎么办?怎么看?怎么做?看看今日中国乡村,邻里疏冷,秩序凌乱,利字当头,人心不古,我以为《白鹿原》的世界,还远远没有答案。


孟怀球

戊戌年二月初三

巴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