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纲目》的那些事

 朱1971 2018-06-13

《本草纲目》金陵本是中医药领域唯一以书籍形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医药文化,原书海内外共存全帙7部,国内只存2部,分别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上海图书馆。本次医药科技版是首部四色彩绘的完整金陵本。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本草纲目》的首次刊印是在金陵,因此此版本被称为金陵本,是《本草纲目》的祖本。然而,它的问世与一位叫王世贞的明代著名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王世贞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本草纲目》金陵本。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生于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公元1526 年12 月8 日),卒于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590 年12 月23 日),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十七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 万历时期出任过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 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死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等。

王世贞与《本草纲目

 

在金陵期间,李时珍除了为人看病, 还继续收集资料、采药辨药,不断完善书稿, 同时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够出版自己的书稿。李时珍编撰书稿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之中,晋左思《三都赋》赫然在列。左思其貌不扬而又出身平民庶族,构思十年而成的《三都赋》不被时人所重视,但是有较高声誉的皇甫谧作序并为之宣扬,人们竞相传抄,以致“洛阳纸贵”。受此启发, 李时珍认为,要找能够让《本草纲目》“洛阳纸贵”之人,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是绝佳的人选。

于是明万历八年( 公元1580 年) , 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书稿,满怀希望地乘船去江苏太仓拜访王世贞……

关于这次会面,《本草纲目》王世贞序如此叙述:“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睟然貌也, 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这次王李会面其实并不顺利,从王序中所用“谒予”两字可见,尽管李时珍年六十三,王世贞年五十五,但王世贞对李时珍并不是十分重视。好在李时珍面色润泽,身体清瘦,谈吐不俗,第一印象不错, 遂“留饮数日”,如此李时珍才有机会向王世贞介绍他的书稿。

然而,王世贞当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细读《本草纲目》,因为此时他正忙着另外一件大事,即昙阳子羽化之事。据钱大昕《兖州山人年谱》:明万历八年,四月始谒昙阳子访道,自称弟子……九月昙阳化去,公为作传,敬美书之。

其中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此时的王世贞正迷恋于道家养生成仙术, 并反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方士进行的批判和驳斥,两人思想上存有冲突。故王世贞《弇州续稿》书中对李时珍的来访有一番描述,略有嘲讽之意:蕲州李先生见访之夕,即仙师上升时也。寻出所校《本草》求叙,戏赠之。

李叟维稍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

   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元晏先生序。

华阳真逸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

   何如但附贤郎舄,羊角横抟上九天。

从诸多文字表明,王世贞对李时珍本人及书稿并非十分重视,最后还是答应作序了。以序中“予方著《弇州卮言》”可推定,这篇序的初稿在二人初次见面之时便已写成,但不知何故十年之后才将序言完成并交付。

那时王世贞正在南京刑部尚书任上,两鬓斑白,身体衰弱,加之其弟王世懋已于万历十六年( 公元1588 年) 英年早逝,伤心不已;又无端受到弹劾,年前冬乞休不允,此时再次上疏乞致仕。践守前诺,故将前作之序略加润色,于万历十八年( 公元1590 年) 春上元日这一天手书交给李时珍的。

关于王世贞迟迟没有作序有各种说法,有认为是因为李时珍拿不出高额的酬劳,这纯属臆猜,是没有依据的。但通常认为是由于王世贞10 年间过得颇不顺利,又因辞官在家,心情不佳,懒得修改与完善序稿,这是有文字记载为佐证的。

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古人医儒相通,王世贞尽管是一位文学家,但对医理也十分精通,他发现了《本草纲目》书稿中有很多错误与不足,必须花大力气进行修订与补充,而不要急于刊刻,对此李时珍心悦诚服,于是又花了10 年时间进行严谨编修后,再次找到王世贞,得到了认可,于是王世贞欣然作序,然后交与李时珍。根据这一说法, 今天我们看到的《本草纲目》,不仅仅因为王世贞作序之后而得以出版,而应感谢王世贞的对书稿的意见,使得内容更加丰富与完善,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世贞在序言中评价曰:“上自坟典, 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这篇序言对于该书的评价甚高也恰如其分,称它为“性理之精微”,表明其中有精深的哲理;称它是“格物之通典”,无异谓其是一部百科全书,他的序言为金陵版《本草纲目》的出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内容的杰出,加上王世贞序言的赞扬,李时珍几经周折,终于在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 年)联系到金陵书商胡承龙,胡拜读过《本草纲目》手稿之后, 认为这是一部很有收藏价值的杰出之作, 决定出资刻印。当时李时珍已年届古稀, 终因积劳成疾,老病交加,从金陵回到故乡蕲州,刻印之事交由长子李建中代办。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 年)该书正式在金陵甫将刊行,三年后(公元1596 年)正式首刻问世,也就是《本草纲目》的祖本──金陵本。从此金陵本成为后世各种版本《本草纲目》的源头,最能反映其原貌。该书一经出版,很快风靡全国,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必藏之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