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世贞——没有我,你们看不到《本草纲目》

 旧时斜阳 2019-10-25


 公元157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起眼,比起后人津津乐道的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这一年并非平淡如水。

 首先,名臣高拱死了,这位失败者到死都没放下心头的不甘,临终前写了《病榻遗言》四卷,写了自己被人暗算,丢了首辅的整个经过,还顺带将胜利者张居正骂了个遍,这本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但在万历十五年后,这本书还是被人刊印了,成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重要证据。

 比起高拱,同时代的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就的显得冷清了许多。

 这一年,61岁的李时珍费劲千辛万苦,花了27个年头,走遍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才将典籍上的错误一个个的改正了过来,也澄清了许多根本不存在的传说,终于将这部医药巨典编篡完成。

 本着造福天下百姓的念头,李时珍很希望这本医术能出版面世。

 他相信这样一部经过自己认真考察,认真打磨,适用性的书就算不能成为超级畅销书,至少也能顺利出版,摆在书架的前几名,任世人查阅。

但现实给了他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

当他拿着《本草纲目》找出版商出版的时候,若大的南京城竟没有一家书局愿为他刻制编印,给出的理由很冷血——不赚钱。

现实让李时珍始料未及,本着为天下患者谋福利的念头,他还是希望这本书能顺利出版。

为此,他天天去求出版商,哪怕自费也可以。

但没有一家愿意接这个活。

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了,李时珍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王世贞。

你没看错,就是王世贞。

就是那位骂过严嵩,恶心过严世藩,黑过张居正、戚继光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戏剧家、诗人的王世贞。

张居正死后,作为生前骂过张居正的人,王世贞很快成了上天眷顾的幸运儿。

 一路顺着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刑部尚书做到了正儿八经的二品官,官场上的得意顺带着文学、史学、戏剧也跟着水涨船高,短短几年就顺利出版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

 这些书现在来看都是晦涩难懂,但在当时可都是当年的畅销书。

可以说在南京城王世贞绝对算是书商的宠儿。

正因为王世贞的名声太好,太大,所以来找他写序言的人很多。

李时珍当年与王世贞有个一面之缘,决心试一试,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

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秋天,已经62岁的李时珍背着重重的一袋书稿,从蕲州乘船沿江东下,一路劳顿,于九月九日到达江苏太仓王世贞的家。

急切的李时珍向王世贞展现了自己的书稿,并将自己27年来吃过的苦,受过的伤,以及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的用意说了一遍。

应该说,这个策略很成功。

没有人能听着这一切不感动的。

更何况,王世贞还是一个很感性的诗人。

诗人的多情,让王世贞对眼前的这个老人所做的一切很感动,他很爽快地答应为李时珍做序的要求。

李时珍没想到对方答应得这么爽快,高兴之余恨不得拉着王世贞的手说上三天三夜的感谢。

但天生不善于说话的他,只是说了句“一切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你很快就能在书架上看到你的《本草纲目》了”。

李时珍的确很放心,只可惜王世贞却让人很不放心。

忙于应酬的王同学竟将这件重大的事给忘了,而且一忘就是十年。

十年后,王同学才想起了这事儿,出于愧对李时珍的心里,王同学很快就提笔写了留在《本草纲目》开头的序言。

纪称:望龙 光知古剑,觇宝气辩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 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辩字称康  ,析宝玉称倚顿 ,亦仅仅晨星耳。楚蕲阳李君东璧 ,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睟然  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 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 ,有 ?本草纲目?数十卷……

王同学为人虽不靠谱,但写文章的水准还是很高的。

有了这篇序言和王世贞的大力推荐,《本草纲目》终于迎来了出版的曙光。

南京城最大的出版商胡承龙立即收稿刻印。

而就在这一年,王同学还没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序文就病逝。

如果时间再久一点,也许就没有今日的《本草纲目》了。

《本草纲目》的书稿在1593年完成了印刻,然而,此时的李时珍已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去。

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公元1596年),《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至此,这本劫后余生的珍贵医书很快就成了畅销书。

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跟着被一个叫弥格来的波兰人带入欧洲。

从此,《本草纲目》开启了暴走形式,彻底红遍了全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