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大勇:咫尺之遥的文明与野蛮

 天竺人 2018-06-13

魏玛是德国人的骄傲,“布营”却是他们的心病。如果你对他们说要去魏玛,他们会热情地为你介绍这座文化古城的不同景点;如果你说还要去看布痕瓦尔德,他们的表情瞬间就会凝重起来。有些会在顷刻犹豫之后低声说:“哦,应该去看看,那是我们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于大勇

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的魏玛市虽然仅有6万人口,却是一座充满历史的文化古城。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和地标建筑,如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图书馆、市政厅、魏玛城市宫、包豪斯博物馆、德国国家剧院、圣彼得和保罗教堂等,还有许多名人故居,如歌德故居、席勒故居、李斯特故居、尼采档案馆等。

魏玛像一座“历史有余,现实不足”的城市。说它“历史有余”,是因为这里的很多旧房别墅都有自己的故事:某某在此用过餐,某某在此住宿,某某在此写作。名人的名字可以拾一箩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让·保罗(Jean Paul)、戏剧家奥古斯特·冯·科策波(August von Kotzebue),当然更有那些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师在此生活和创作过,如歌德、席勒、李斯特、巴赫、尼采、瓦格纳等。这座城市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三个重重的印记:古典魏玛(Klassik Weimar)、魏玛共和(Weimarer Republik)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KZ Buchenwald)。

说它“现实不足”,是因为魏玛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对文化如痴如醉,对政治敬而远之”。它很少因为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到魏玛去的人绝大多数是仰慕它的历史氛围和文化传统。魏玛的文明与野蛮

作为一座文化古城,魏玛既保持着气宇轩昂、风姿卓著的不凡气质,又为古今的迁客骚人提供一份与世无争的恬静优雅。魏玛之所以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诞生地,并非因为这里是政治重镇,而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精英想远离明争暗斗和暴力频仍的首都柏林,需要一块宁静之地为德意志的未来勾画蓝图。两德统一后,埃尔夫特(Erfurt)成为图林根州的首府,魏玛却默默地继续扮演它驾轻就熟的传统角色——文化首都。

魏玛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据说,美国人是慕“包豪斯”(Bauhaus)之名而来,吸引法国人的主要是哲学家尼采,日本人多来瞻仰歌德。以色列人则会说:“魏玛?哦,就是布痕瓦尔德附近的那座小城。”笔者今夏前来魏玛,首先迷上的却是那扑鼻而来的椴树花香;当然,还带着始终挥之不去的问题: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为何能与令人发指的人间地狱为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