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很自卑怎么办?丨自卑与超越..

 小蓝2266 2018-06-13


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过更好的生活。人这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还需不断的克服困难,完善自己。

by 阿德勒


华章心理丨读者雨晴投稿《让自卑产生力量》



01


我很自卑怎么办?



我们身边总会有很多人,问你:“我很自卑怎么办?怎么样才能让我不自卑呢。”


是的,几乎每个人都想过,或说过这样的话。他们有一些自卑的表现,并且深受其害,很想改变自己,却常常在使用很多方法后,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往更坏发展的趋势。


因为,人们有一种常识,总是把“自卑”当成敌人,想象它是一种可怕的,有害的心理现象。


那么自卑,真的这么可怕吗?难道真的没有办法让自卑产生积极的力量吗?



02


自卑的三种主要表现



首先,在解释自卑为何物前,分享一个故事,可能会有助于大家理解什么是自卑。


有一个妈妈带着三个小孩去看狮子的表演,三个小孩都被狮子给吓到了,其中一个小孩,朝狮子吐口水,一个小孩吓得瑟瑟发抖,另外一个小孩哭喊着要回家。


这三个小孩对应的就是逃避,犹豫,破坏。这三种表现也就是自卑的三种主要表现。

  

那么自卑是什么呢?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敌人吗?它是成长路上的阻碍吗?人没有自卑是不是能比现在更好呢?很多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也很多次想过这样的问题,后来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Q1:自卑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敌人吗?

        是的,但也是朋友!


Q2:自卑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阻碍吗?

       是的,但同样是披荆斩棘的工具!


Q3:没有自卑会比现在更好吗?

会,也可能不会!自卑消磨人的意志却也会促使人的改变


为什么这样回答,是因为自卑和自信都是人内心的一种能量,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同时自卑和自信都是一把双刃剑,即能助人也能害人。


是不是和传统教育接收的观念是不一样的。传统观念总会告诉我们,自信是好的,自卑是坏的。



03


自信是什么?



那么我们来解释一下,自信是什么?


自信是一种应对特定事件,情景,能力的评估,是成功后的一种良性情绪。是评估的话那么从逻辑上讲仍有盲目性,因为对能力的评估,有可能高估,也有可能低估。我们的评估依据往往来自过去的经验。


但过去的经验一定能适应当下的情景吗?也许能,也许不能。因为这是综合的不可预估的评估。同时这种评估是带有主观性的。主观上认为自己能做到某件事,就是自信。主观上认为自己做不到某件事就是自卑。


总结成一句话,自信是对自己的判断,是一种情绪。



04


自卑?


那么,我们来看看自卑的定义:


个体对产生的情景,事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无法处理产生的无助,无力的情绪。


大家发现自信和自卑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面对事件产生的情绪,区别在于,自信能产生好的感觉和行动而自卑不能。


这就是人们自卑情绪的产生的原因,没有对自己的能力有合理的判断,或者判断不准确,没有清晰认识自己。


05


正确看待、采取行动



自卑难道没有好的一面吗?自卑的人就不能成功吗?


非也!历史上有太多自卑的人获得成就,身高1米5的拿破仑,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成为“渐冻人”的霍金,小时候被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天生残疾的尼克.胡哲,因为家庭因素有自卑情节的周星驰,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迈克杰克逊,甚至被窃贼嘲笑很笨的曾国藩....


这些人都曾自卑过,甚至成名后还是自卑,但却不影响他们成为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与他们的差距不在于是不是自卑。而在于,我们看待自卑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


几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没有受到过打击,嘲笑,挫折,几乎每个人都怀疑过自己,都产生过自卑情绪,有些人只把自卑当情绪,过了就过了。有些人把它当情绪也当动力,而另外一些人却把这些情绪当成事实,当一种依据,当一种不去改变的借口,并长期侵泡在这种情绪里自爱自怜。这就是人们应对自卑这种情绪时产生的对应方式。



06


阿德勒の故事



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 阿德勒,在4岁时才会走路,5岁时患有佝偻病,后来又患过重度肺炎,所以导致无法从事体育活动,而且入学以后因为数学不好,还被老师视为差生,在家庭中他觉得自己又矮又丑,母亲又偏爱哥哥...


所以阿德勒一直很自卑,但阿德勒的父亲告诉他:“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情。”鼓励他不能相信眼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大胆突破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后来,阿德勒努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从医学博士到学理学家,师从弗洛依德又脱离洛依德开创自己的心理学派系。正如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描写的一样,他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了自卑,走上卓越的道路,成为心理学界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师。


他在书中这样写到:“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必须减少自卑感,却不必完全根除自卑感,因为它是构建某些事物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改变他的目标。”



07


自卑产生的原因



自卑的表现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逃避,犹豫,破坏以外, 抱怨,推卸责任,自负,寻找优越感,嫉妒,拒绝尝试和改变等都是自卑的具体表现。


自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 生理原因


大多数具有先天性的身体障碍,长时间疾病,或者天生长相不佳的人,更有可能长时间伴有自卑情节。


第二种 家庭原因


有研究表明,小时候经常遭到父母打骂,父母经常侮辱,嘲笑,和讽刺,贬低而长大的小孩,长大以后都会多多少少有过自卑或者伴有自卑情结。


还有一种境况是家里特别受宠的小孩,因为从小几乎没有受到过挫折的小孩,长大后,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怀疑自己,导致产生自卑心态,或是被忽视的小孩,长大后会怀疑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没有价值。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中的父母经常会给小孩传递自卑的观念。比如经常说一些:“我们家很穷,我们家都比别人笨。


第三种 经历的原因


一种是在成长过程种,比如在学校,工作,或者恋爱方面遭遇过重大挫折,并且没有及时得修复,很有可能会对未来得生活造成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满足得愿望,比如一个小女孩因为家里很穷,姐妹很多,一直穿的时姐姐们穿过的鞋子,而几乎没有穿过新鞋。长大以后这个女孩赚钱以后会疯狂的买鞋。


第四种 社会因素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果把有钱人的生活当成常态,那么势必会引起另外一部分人的心态不平衡。


比如很多大学生裸贷买苹果手机的现象。不合适的对比对象。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对比别人,有些时侯成为我们获取成就,幸福的一种手段。但如果选择一个差距太大的对比对象也是会引起人们的自卑心理。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反差太大。


第五种 个人认知的原因


如果说个人的视野狭窄,圈子过小 又不愿意学习和看书,就会造成自己的眼界不足,认知能力有限,看待事物只能看到表面,而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 从而可能会高估别人,而低估自己。


容易产生自卑情结的人群?


1.生来有障碍或身体缺陷

2.受宠或被忽视的儿童

3.没有感受到爱的人

4.遭遇重大挫折的,内心承受力差,心理年龄一直没有成长的人

5.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清晰认识自己,不清楚自己价值观,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



08


积极的自卑



回到今天的主题,自卑是种情绪,一种力量,如何让这种力量产生好的积极的效应呢?


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积极的自卑呢?它一定是满足三个条件:


1.利己

2.利他

3.利于环境


具体的方法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正确的认识自卑,每个人都有自卑的时刻,学会理解自己。

2.正确的认识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自己的能力与梦想,期望的差距。

3.与其他人产生链接和交流,去和别人合作,去体会别人关心与爱,去给予别人关心与爱

4.当自卑情绪来的时候,把它当成改变自己的动机和契机。选择积极行动,制定改变计划

5.从小事做起,从小目标培养自信.

6.自我激励,或者接近让你有自信的环境和人。

7.遇到挫折后,正确的归因,所有的因素归于环境或者归于自己都是不可取的.

8.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


如果你也像很多人一样,深深的沉浸在自卑情绪里,要认识到,这种感觉虽然很难受,但这并不是真的。也不要承认自己天生自卑,而无法改变。而是行动起来,往自己期望的方向努力,让自卑在你的人生中产生积极的力量,成为你通往成功的利剑。相信你也可以超越自卑。

 

作者简介:雨晴,销售培训师、三级咨询师、终身学习者。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伴感性与理性,随沉静与跳跃,铸真性之美,做知性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