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造成的面肌麻痹。单侧周围性面瘫,病人面部两侧不对称。患侧表情动作丧失,不能蹙额、皱眉、闭眼,久而久之下眼睑外翻流泪,结膜角膜因长期外露而干燥发炎。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斜向健侧。鼓腮时漏气,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进食液体易从口角漏出,固体易嵌塞于齿颊间隙。麻痹久者面部肌肉逐渐萎缩。部分病人并有听觉过敏和舌前三分之二味觉丧失。双侧面瘫者面容呆板。 周围性面瘫病因有颅内疾病,如听神经瘤、脑膜瘤、原发性胆脂瘤、颅底脑膜炎后粘连等;有颈上深部和腮腺的肿瘤、手术或利器损伤;但最多见的是颞骨及其附近病变所引起的面神经炎症、水肿、受压或断裂,如Bell面瘫、化脓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乳突手术损伤、颞骨骨折、颞骨内外肿瘤、耳带状疱疹、面神经先天畸形等。 面神经损伤依其程度可分为神经失用、轴索断裂、神经断裂,主要依据面瘫程度评分及神经兴奋性试验、肌电图、神经电图检测结果来判定。 治疗方面首先是针对面瘫病因作相应处理,如手术清除中耳病变,解除碎骨压迫,松解周围的疤痕粘连等。神经失用有70-90%的自然恢复率,主要是药物治疗,应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族、类固醇激素,可辅以理疗、针刺、按摩等;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面神经减压术,防止神经变性;检查结果证明神经已有变性,肌肉尚未萎缩者,应尽早行面神经减压术;神经断裂者可行面神经吻合术或移植术;各种治疗无效,面肌已萎缩者可行各种筋膜悬吊术、升面术、肌瓣转移或移植术等,以矫治颜面畸形。 周围性面瘫发病率高,病人往往比较着急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轻信某些土方,结果错失最佳的治疗机会,造成面瘫不能恢复或不全恢复,并遗留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面瘫病人应该寻找有经验的专科医师,通过电试验等检查判定面瘫程度,决定治疗方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