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界丨文化名人-李学仁

 东方梦图书馆 2018-06-14






李学仁


一九三四年生于河北石家庄 

号三峡纤夫  龙泉山中人  绿梅轩主

民盟盟员 美协会员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编者按:今年85岁高龄的李学仁老师,深居简出,虽居住于凡尘之中,但大隐于世。几十年来绝少参加美术界的活动,然勤于躬耕。今征得李老的同意后,由“莲界“特别推出李老的作品。)





田园风情的歌颂

——观李学仁山水画展


□ 郑普东


水墨画写意的外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内在蕴含的深化性、使你和我们同好们终生所追求。并以为受益不尽之乐事、使我们有可能产生沟通及探索。在现代的条件下更显迫切,我们尊重艺术的创造、同时也尊重人的创造精神。学仁先生山水画是引人入胜的、他的画有一种朴素的乡土气息、把我们引入了诗情画意之中,使人倍感亲切。这是他长期生活的故土、龙泉山所在、师造化发心源是他遵循生活源的结果,也是他艺术永不枯竭的源的结果。









学仁先生山水画力求完美,面面俱到、简直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从法到理、再到趣、境及意的升华都得到了印证。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所在、冷静地揣摩前人及今人各种笔墨法度、一方面注重生活给养之源,又以重视近人及今人在传统笔墨的再创造、这是一条生生不息的可贵宝藏、他是一个以今人的时空观来认识这样的问题。从精神上来认识传统的价值、不追求古人已经过时,而是取精要之笔墨,这说明他的识见。他是以一个今人的笔墨来抒发自己的精神,新的面貌。从他众多的艺术形象符号展现了出来、从理的角度他深明适度的掌握、从笔墨的收与放、稳与健、粗与细、虚与实、浓与淡、色相上的反差与和谐等等,尽可能的统一在一种和谐的美,他的画没有轻浮,极端乃至狂怪之张扬,也没有甜俗讨好之举。这说明他注重内在的学识与修养。









学仁先生是以抒情的笔墨来烘托形象的,龙泉山正是田园风情展示抒情意味的大好理想之地,近几年来是否人们不再以名山大川来作为自己的艺术表现,而是转向重乡土气息、人们是否不再以展现雄强高耸的峰峦、烟云的变幻为能事。而注重生我养我的一方一隅的乡土,那里的一丘一水、田园茅舍、竹林塘荷、家禽小鸟都成了他们尽情挥写的对象,这也说明人们依恋故土的感情。学仁先生正是以这样的情怀抒发了他的追索。从作品《龙泉九道河》《翡翠涌出打渔船》《一湾清水绕山流》等画作都给人留下了亲切之感,充满了乡土的诗情画意,这里都得到充分的展示。









艺术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他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就是一种真诚,子庄先生常讲:发现是重要的,其实这些平常都能见到的外界事物,而未能发现、或不去表现,而要去表现,所谓自己识见不深、神离而貌移的东西,可要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易的,要做到则更不易。生活与艺术的表现有一个距离、有一个深化的问题,学仁先生对中国画历史有一条清晰明确的认识,更懂得元明以后中国画发展在注重表现上的意趣,不斤斤计较物象外在的传达,而注重内在精神的体现、以超脱的心境去体现笔墨表现的一种意蕴、坚守以写意为旨趣注重画以外的学识修养、加强书法趣味的注入,这是中国绘画的发展至文人画阶段的结果。









学仁先生十分关注其他学养充实、并以冷静的洞察力,及判断力深刻的悟道;只有在后阶段有创造性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开拓自己的艺术天地,判断并选择具有为我之用的有价值的养料。学仁先生是以纵向中去探索的,这是一条十分艰巨的途程。后期的水墨写意画、是以书法人画强调意境、即趣的追求,从他的画中渗入了此道。只有对中国画有十分清晰地认识、法与理、造化与心源、继承与发展、时代审美与艺术创新、诗与画等等从学仁先生的画中似乎都一一得到了解决,这是他的庆幸、也是他成功所在。







三十多个春秋的艰苦探索、几经曲折、几经坎坷、不为生活贫困所压倒、始终乐观向上、只为了一个美好的梦......这是一个有为艺术献身的人他孜孜以求的就是自我的实现、为其如此、他更以辛勤的耕耘去实现更高更深的艺术境地。

1987年9月








作品欣赏







































































特别鸣谢: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李学仁  题字并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