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开始,互联网金融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监管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众所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头上,于是一批公司为了自保,流血流泪哭着喊着也要IPO上市,比如:趣店、和信贷、拍拍贷、乐信、融360等,一是赶紧让投资人们套现上岸,二是为获得一张上市公司的护身符,股价的涨与跌都已经放到了最后。 2016年,坤鹏论曾在文章中写过,互联网金融是有历史使命和历史寿命的,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要想让它们自掘坟墓,互联网+,那基本得等到猴年马月也不一定行,于是国家就放一批互联网野蛮人进来,让他们使劲儿折腾,可劲儿造,恰逢前些年货币政策宽松,货币连连超发,相当于开着飞机撒钱,金融日渐发达,再加上这些野蛮人都是从互联网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信奉的法不禁止便可为,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点缝隙就敢往里面钻,碰上投机味道浓浓的金融,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般欢畅。 那时候,在互联网圈有个名言——互金钱多人傻,速来!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为中国的金融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老百姓真切体验了金融的美,也切肤感受了金融的痛,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一波又一波浪潮风口中,几亿中国人集体补了金融的钙,这在历史上,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的奇迹,但我们就这么实现了,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走完了外国几百年的路。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我们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支付,我们直接跨越了刷卡支付的普及,进入全面的移动支付时代,坤鹏论敢说,目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比中国的移动支付强大,你甚至可以一周时间甚至更长,身上不带一分现金,只要手机在手,说走就走。 但是,金融的核心是风控,金融是国家的命脉级产业,所以当互联网金融把全民带上路,倒逼传统金融机构纷纷主动互联网+,并基本可以实现互联网金融能做的一切,互联网金融的历史使命也就基本结束了,说得难听点,如今的互联网金融跟药渣差不太多,快寿终正寝了。 最终金融依然是银行等机构来主导,剩下的是极少数盘子足够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阿里腾讯京东旗下的金融业务。 所以,回溯复盘,互联网金融,要不就做成像蚂蚁金服那样的庞然大物,要不就紧跟风口赚安全的快钱,如果到现在既没做大,也没赚到钱,坤鹏论只能说,你的互联网金融人生相当失败,赶紧洗洗睡吧,因为黄金时代早已过去,如今连破铁时代都算不上,或者转向投入到下一个风口,话说,当下的区块链界就有不少从互联网金融退役下来的人。 互金十年,九死一生! 坤鹏论之前曾说过,为什么余额宝要不断限额,甚至现在还要抢份额,主要的原因在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当某个金融体大到一定程度时,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成为“大而不倒”,也就是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庞然大物,以至于整个国家的金融政策也要受其牵制,而它们的一点点风险,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而不倒”潜藏的危机惊醒了世界,G20倡导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每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也就是全球公认的“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同时,全球每个国家都在极力避免出现新的“大而不倒”。 所以,已经在“大而不倒”榜单中占了四席(中、建、工、农)的我们,必然不会允许再诞生新的“大而不倒”,特别是已经看到像余额宝这样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威力后,更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们开始纷纷转身。 2017年1月,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在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公开表示,尽管“FinTech”一词很火,但蚂蚁金服更愿意用“TechFin”来定义自己,未来将只做技术(Tech),支持金融机构做好金融(Fin)。 2017年4月22日,彭蕾在出席2017哈佛中国论坛时表示,蚂蚁金服追求的并非用金融赚钱,而是致力于用技术使得金融更具包容性。 去年,蚂蚁金服集团开放平台负责人俞峰还曾说过:“蚂蚁金服目前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目的并不在金融本身,因为中国不缺一家金融机构,这不是蚂蚁金服的使命。我们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的技术,这些技术也会开放地去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 坤鹏论认为在BAT中,阿里绝对算是敏感度相当高的,但还是多次被政府罚款,杀鸡儆猴,甚至让《马云挥泪换了他背后最有权势的女人》——彭蕾。 蚂蚁再大,终究还是蚂蚁。 人要知进退,懂取舍,精明的商人更要如此。 4月23日下午,在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善于造词的马云又提出了“新三观”和“新三性”,他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琢磨: “企业家不同于生意人、不同于商人,生意人是有钱就干,商人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企业家却是要以家国利益为重,以未来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重。” 在监管的态度越来越明朗下,最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开始纷纷表态,“不做金融”。 京东金融说:我们的全部金融资产会转让给金融机构,从自营金融转为服务B端金融机构。京东要做的是做科技型产品服务,即B2B2C模式,帮助金融机构做相关运营。 百度金融说:我们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 乐信说:我们不做金融,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永远做大家最好的合作伙伴。 而腾讯则一直没有把金融业务独立显露给世人,在财报中,它被放到了其他业务中。 按说,没有了金融这样无限大的想象空间,不管是蚂蚁金服还是腾讯金融的估值应该受到打压,结果,它们却都逆势上扬,估值继续不断攀升,甚至突破万亿不是梦。 4月10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蚂蚁金服准备融资90亿美元,估值高达近15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 几乎在同一时间,巴克莱发布报告称,鉴于蚂蚁金服多样化的支付交易服务和快速增长的线下支付用户数,将其估值从1060亿美元提升至1550亿美元,上调幅度达46.23%。 安信证券上周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参考腾讯估值,蚂蚁金服30倍的P/E较为合理,预计2018年公司净利润约54.8亿美元,公司估值约1645亿美元。 而就在去年,市场对蚂蚁金服的估值还停留在600亿美元、75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过去这一年里,蚂蚁金服的估值实现了翻番。 天风证券近期发布研报称,腾讯金融(微信支付+财付通)的估值可以达到1200亿~1440亿美金。 而京东金融虽然体量较前两者小很多,但据最新传闻,它已经启动高达130亿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并购金融牌照、技术研发和市场投入等,投前估值达到1200亿,投后估值将达到1650亿~1900亿元。 为什么都不做金融了,同时遭遇强监管,它们的估值居然还都大幅提升? 坤鹏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强监管下,最不利的是那些中小玩家,强监管下,淘汰出局的是大批中小玩家,像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则会和传统金融机构一样,享受强监管的红利,收割中小玩家的地盘和用户。 2.先进科技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更高利润,技术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个暴利行业。而在这块,坤鹏论认为蚂蚁金服会比腾讯收获更多,因为从历史上看,腾讯一直不以服务企业客户见长。 3.金融也是生意,所以不管是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同样摆脱不了对于流量的永远渴求,腾讯的微信和QQ是中国属一属二的流量怪兽,而支付宝则是第三大移动互联网入口,光凭流量就能稳稳地赚大钱。 比如:对腾讯开出1200亿~1440亿美元估值的天风证券这样分析: 腾讯以“连接”为切入点,从消费信贷(微粒贷)、财富管理(理财通)、互联网保险(微保)、互联网证券(自选股、微证券)和信用授权 (信用+),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小微客户的覆盖不足,借几乎零成本的渠道优势,汇聚长尾成为全场景服务商。 4.无场景不金融,如今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已经占据了移动支付92%以上市场份额,已然形成金融场景的绝对垄断,对标Visa的2803.98亿美元市值、万事达的1851.80亿美元市值,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的市值并不夸张,甚至还有不小的想象空间。再精准对标到PayPal,其市值目前为926.71亿美元,还曾一度突破千亿美金大关,无论是体量还是未来潜力,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要更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