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城民间风俗】黄桥婚俗

 初心阅读室 2018-06-14

自秦汉至明清、民国时期,黄桥与周边地区的婚礼相似,基本因袭周代《三礼》规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入表现黄桥百姓道德情操和美好愿望的内容,相沿成习,形成了黄桥水乡婚俗。

旧时,男女婚姻,父母作主,媒妁之言,并讲究门当户对,流行订娃娃亲。假如男女双方熟悉,认为很相配,孩子三岁(虚龄,下同)就有口头约定,然后订亲。男女订婚年龄一般在八至十二岁之间。结婚年龄男一般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女一般在十五至十七岁之间,但极少数也有男十五岁结婚,女十三岁结婚,其原因主要是受“早养贵子早得福”等封建思想的影响。

民国期间,当一家的孩子年龄六至七岁时,男方家长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张罗对象了,打听谁家有闺女,长得怎么样。女方的家长也通过亲戚或者媒人,亦称喜老太(以前,有人专门干这一行当),打听哪村哪家家境怎么样,小伙子长得怎么样。如果男家对某一家闺女有意,就请媒人上门,送请帖说媒。这请帖用红纸包好红米、千年红,写上男孩的生辰八字,有的地方也叫庚帖。女家受帖后,要把请帖压在烧饭的灶头上部(旧时放灶神像的地方,称灶山),时过三天,女家做事顺当,太平无事,那么,女家便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果男女不是同岁,就要排排男女双方的生肖是否相克,双方落地时辰是否相冲,如果生肖、生辰八字相配,那么女家告诉媒人,要求约定日期相亲。到男家相亲的人大多数是阿姨、舅母、婶婶、姑妈、已婚的姐姐等,女孩子的母亲一般不出面相亲,女孩本身不参与相亲活动。在相亲时,媒人会事先关照男家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女家相亲主要是看看男方家境如何,男孩长相如何,媒人从中会不断为男家添好话,尽量使得女家相亲的人感到满意。如果是男方家境较好,男孩有生理缺陷,如拐腿、癞痢头或者个子特别矮小,面相长得特别丑,那么媒人就会叫男方找人顶替。如果男方家境较差的,媒人就会关照家里要怎么样布置。如果女家相亲满意,就会坐下来吃男方招待的点心、桂花小圆子或水煮糖水鸡蛋,如果不满意,女家就会婉言谢绝男方的点心招待。因此,在相亲过程中,媒人是关键人物,她能说会道,随机应变,故有“花嘴媒人贼念头”之说。

相亲成功后,男女双方择日订婚,女家出席媒人六至八人,男方办酒席四桌左右。主要邀请娘舅、伯伯、叔叔、姑夫等长辈,男方担小盘礼,即送彩礼,一般在二至五石(d伽n)米钱。大户人家在盘中还放置一副金耳环或玉镯等其他首饰,发乡邻喜糖。结婚时担大盘礼十余石米钱,一般小礼和大礼合起来是一岁一石米钱,即新娘的年龄数就是盘礼数。但也有男女双方商定礼钱。

按古时风俗,农村结婚日期都定在立冬之后,除初三、廿七不要改日外,婚庆日期都请阴阳先生选定皇道吉日,再由女家挑定。拜堂成亲的时辰也有阴阳先生规定。结婚日子选定后,男方家中的墙壁要粉刷一下,一般人家要购置家具。新房内一般是中式床脚踏板、中式衣橱、帐桌台,富裕人家还有梳妆台、箱橱等,家境较差的则将家具重新油漆一下,通常称为见新。男方在结婚前二天开始准备婚宴,亲戚开始相帮,酒水小菜开始落桌见数,因此称为“小落桌”。结婚前一天,村上乡邻开始相帮,搭木园堂、借八仙桌、长凳等。布置新房、喜堂(也称高堂),新房内一般是中式床一张,脚踏板一块,床前挂上绣有凤凰穿牡丹等图案的眼罩,床上铺和合草席两条,四周全用红布包裹,席两端一尺处镶嵌红线,新被褥两条,床两边各放两根红皮甘蔗,而且要一样长短、粗细、节数少,床里边还放一杆秤,愿一对新人称心如意,生活到老,越来越甜。男女双方家中门窗、家具等东西都贴上“喜”字,或系上红布带。到了傍晚,亲戚好友前来贺喜,喜酒开始。子夜时分,开始摆茶水更饭,祭祀祖宗,然后大门前烧香、放炮仗。男方操办婚事时,要备一本喜簿,娘舅家的喜礼必须记在第一页第一行,如果娘舅穷,无钱出礼也要写上。长辈出礼要分大礼和小礼(即见面礼)。

结婚正日,男家正屋红烛高燃,悬挂象征夫妻百年好合的和合双仙彩色画像。喜堂左墙上贴有“龙”字,挂上大猪脚,右墙上贴有“虎”字,挂上两条鲤鱼,取其脚来脚去,礼尚往来,鲤鱼跳龙门。供桌上摆设两蒸糕、两盘团子、蹄膀、东坡肉、肉圆等菜肴、茶点,果盘里盛满红枣、胡桃、桂圆,取其“高高兴兴、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早生贵子”的吉祥口采。堂明先生八时许开始鸣奏吹打,营造欢乐喜庆气氛。家境稍差的人家,就请鼓手吹打。

女家正日,中午时分已经把子孙包、嫁妆整齐地放在正屋,子孙包居中摆放在双拼八仙桌上。第一个子孙包内藏着红纸包的五个红鸡蛋,称子孙蛋,有红绿千金绸布带系好,其余子孙包是红绸带系好。一般人家二至四个子孙包,富裕人家有六至八个。嫁妆中等人家备有箱子二至三只,浴桶、脚桶、面桶、马桶(大马桶二只、小马桶一只)、长桶、立桶、提桶二只,月子(小方桌)一对,靠背椅一对,饭桶(大小各一只)、茶壶桶、果子桶、把尿桶、鞋桶,还有铜面盆、脚炉、拉帐钩、铜壶、烫婆子、香炉、暖锅、手炉;锡蜡扦一对、酒壶、茶壶二只(一大一小),锡得(盛放针线活工具)、手罩(点蜡烛用),简称为八铜六锡,也有人家八铜八锡、十铜十锡等。还有挂在床前正中的发乐台,用铜钱和红线编成中国结和挂在床前两边的金链条。

在中午十点时分,媒人来到男家后,喜宴开始,一般中午为散饭,六大菜,晚上上酒水,六冷盆八大菜或八冷盆十大菜,一般只喝黄酒、白酒。

旧时男家娶亲全用木船,船梢左右两边各架橹一把,并且用跳板窜出船身,大橹上有三个人,二人把橹,一人纽绷,二橹一人把橹一人纽绷,甚至船头也架有橹。富裕人家,也有租借快船作娶亲船。娶亲队伍由媒人领头,手中拎着一只铜脚炉(里面装着热火灰)、堂明班,一队娶亲人数近三十人。下午一点时分出发,两根竹篙高高地竖在船头。娶亲船路经村庄和桥梁都要放炮仗。娶亲队伍带着礼物:一盘蒸糕、一盘团子、一盘猪脚、一盘鲤鱼(两条),一桌鼻祖酒放在罗琴里,二十四只茶点,十二只冷盘,十只大菜。如果女家祖父祖母健在的话,还须备上一桌太利酒。下庄、生田等村还须带上一对连根带泥的活竹子,娶亲回来时一根留在女家。娶亲船在到女家村口时,二声炮仗。女家门口架起稻柴扎成的三灯火点燃后,媒人先跨过三灯火,进入女家,娶亲队伍在女家门口等候。

这时,女家门前放置一张木梯或竹梯,梯上挂着二根甘蔗、一只筛,筛里还有一面小圆镜子。女家大门故意关着,堂明先生使劲鸣奏吹打着。女家亲戚出面讨开门钱、洗尿布钱,村上乡邻讨喜糖,一般是把男家娶亲船的篙子藏起来,男家有个掼搭联的人出面派喜烟、抛喜糖。此时,娶亲的人手中的礼物不能放在地上。女家亲朋好友拿到开门钱后,才放娶亲的人进去,一般是茶水招待。此时,女家给祖宗过节,同时,新娘洗过澡后,由丈夫健在的长辈,即伯母或舅母、姑母给新娘梳妆打扮。以前新娘都是梳发髻,俗称绷绷头,额头留前刘海,头饰有银叉、如意、骨箸等,在闺房中作陪的小姐妹会把这些东西藏起来拖延时间。三刻钟过后,男家开始放炮仗催新娘上轿,时间短的一刻钟,时间长的三刻钟左右。新娘母亲在旁边再三吩咐、唠叨。新娘在闺房由小姐妹们陪伴着,新娘头戴凤冠、身穿花衣,一般是红棉袄、红裤子和红绣花鞋子,临出闺房前老娘还须喂女儿吃桂花小圆子。新娘必须哭着跨出房门,出房门时必须踏在蒸上,不能踏地,然后哥哥或堂哥沿着地上麻袋铺的路把新娘背上轿,母亲将一勺清水泼在轿后,因此,有“嫁出囡圄泼出水”的说法。

新娘上轿后,娶亲的人开始搬嫁妆,首先掮子孙包,掮子孙包的男子都得是养儿子的,是由男家父母预先指定的。在搬嫁妆时,大部分村庄有一个规矩,搬一件嫁妆,要放一个炮仗,娶亲人每人只能一次搬一件,不能搬第二次,所以,男方娶亲时,需带足炮仗和娶亲的人。

新娘上船后,如果送亲船上的客人还未到齐,娶亲船也不能先行,男方必须要等送亲船先启程,娶亲船才能撑篙动橹开船。在娶亲回来途中,娶亲船和送新船在途中经常别苗头,显高低(即比赛),尤其在路经河边村庄时,男女双方的船夫都竭尽全力,只见船头前浪花翻腾,男女双方互不示弱。如果送亲船领先男方先到男方河滩时,只能停在河边,不能靠岸,要等娶亲船先靠岸,娶亲船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得到村边河里打招三次,然后才能靠岸,新郎必须跑步拎着两只提桶,拿着两根甘蔗抢在娶亲船靠岸前,在河滩上取水,倒在自己的缸里,这叫“抢水”。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为止。

送亲船靠岸后,媒人领着新郎,伴随着堂明先生的奏鸣吹打,再三邀请,新娘才肯上岸,由媒人搀扶进轿子,并要走“青龙头”,即正规的大路。花轿到男家大门口时,男方父母要故意回避媳妇,否则日后婆媳之间会“逆面冲”,也就是说,婆媳之间关系不会融洽。新娘步入大门时,首先要跨火盆(即三灯火)、踩瓦片,并要小心跨进门,切忌踩门槛,新鞋上不能沾泥,走上红毡毯。接着由明堂喝礼先生主持婚典。据几位八旬老翁回忆口述,新郎身穿长夹袍,腰系红绸带,胸戴大红花,脚穿红布包底的布鞋。新娘一身红,头盖红方巾,结亲时,新郎新娘手牵红绸带,随着喝礼先生高声喝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拜长辈,只记得左拜拜、右拜拜,一共七十二拜。然后由一个养儿子的男子手持一对红烛,一步一步后退(即不能转身),引领这对新人进入洞房,红烛放在床边帐桌上,同时另一位男子用两只麻袋交替铺路,一直到新床踏脚板前,新郎新娘得沿着麻袋铺就的代代相传之路,步入洞房。在一声声鞭炮、奏乐声中,新人进入新房,新郎新娘要同时坐在床沿上,而且新娘要端坐在床沿上,不能随便起身,这叫坐富贵。进入新房后,大多数新郎溜出新房,任凭别人轧新房。轧新房也有规矩的,公婆、长兄、寡妇、戴孝和孕妇是不能进新房取闹的。当时的轧新房,主要是相互拥挤,当时一般的新房面积都比较小,只有十多个平方米,如果成群的人涌入新房看新娘,相当拥挤,一般新娘由喜老太呵护着,同时,喜老太还有一件事必须做好,待红烛里芯子烧到一定长度时要夹掉,保证红烛的蜡不快速融化,绝对不能熄灭。

傍晚五时,开始发席,女方送亲的人称新客,主要有媒人、哥、弟、姐、妹和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平辈和摇艄的人,长辈是不能送亲的,送亲的一般有四至六桌,其中一桌是送亲船上新娘的伴娘,即村上小姐妹。新亲的席位在男家是最好的,哥或弟坐朝南位置,吃朝南的,要给厨师红包。送亲酒水是另外配置的,先茶食后冷盘,上炒菜再上大菜,其中上三道点心。因此,吃送亲酒,通常会说“吃荡船”。

挑方巾没有固定的时间,有的一对新人进洞房后,闹新房时,其他人逼着新郎挑方巾,一睹新娘芳容丽貌,也有在吃夫妻夜饭时挑方巾,即新郎用红木秤杆掀掉新娘头上的红绸方巾。

吃夫妻夜饭是旧时必不可少的,喜老太妙语连珠,好话成篇,逗得新郎新娘开心,然后喜老太向新郎讨红包。

在回门前,婆婆会领着媳妇到伯伯、叔叔和隔壁人家走一下,因为在蜜月内是不能窜门的,如果冒犯这个规矩,新郎就得领着新娘到这家门前放炮仗、鞭炮、点香、磕头跪拜、道歉、去邪,获得那家主人的原谅。

晚上八时许,一对新人回门,喜老太领头,女方用双拼八仙桌以礼相待,男方一般八至十人。回门过后,男方全家开始吃团圆饭,一般在子夜时分。翌日清晨,新娘要早起床打扫卫生,下厨帮婆婆烧早饭。早饭时分,男家给同一村落挨家挨户分派一碗桂花小圆子,这圆子叫“粘嘴团”,意谓我家新娘子今后请多包涵。中午时分,新娘母亲及伯母、舅母、姑母等长辈到男家“做满月”,亲朋好友前来“吃倒冻”,下午新郎领着新娘拿着礼盘去娘舅家做排稀饭祭祀祖宗。

第三天称三朝,男家要请村上乡邻吃“三朝饭”,一对新人拿着两根甘蔗和礼物看望丈人和丈母,称为“望冷清”,当晚要回男家。第七天,新娘可回娘家看望父母,称为“转脚”,但仍不可在娘家过夜。

一个月满后,新娘回娘家,才可小住一至二天,新娘回家时,娘家必须要准备一盘团子派乡邻。次年农历四月,新娘回娘家,可住多日,甚至一个月,娘家要给女儿备置篾席等夏令生活用品,称为“大寄”。女儿回家时,还要准备二大盘大粽子,分派给男方村上乡邻和亲眷。

招女婿,亦称上门女婿、做儿子。其礼节与讨媳妇相同,只是男方当作女方,女方按男家的礼节操办婚事。结婚那天,姑娘要到男方梳妆打扮、出嫁,小伙子在女方娶亲,男方的亲眷送亲、吃送亲酒。小伙子过门后,必须随女家的姓。

旧时,富裕人家一对夫妻婚后多年未育或只生女孩无男孩,老祖宗认为这是断香火,就要儿子讨二房娶小老婆。民国期间,黄桥曾有几例。新婚后,丈夫不幸去世,一般公婆不允许媳妇改嫁,只许找男子上门,这称为“推杠头”,有人家境穷就叔叔娶嫂子,称之为“叔接嫂”。

如果兄弟姐妹多、家境差的人家,无钱娶黄花闺女,就会托人说通小寡妇,造成“抢亲”的场面,未经公婆同意,强行娶走小寡妇成亲。还有,村上一对青梅竹马,因女方父母不同意,双双出走,自行拜天地,待到养了孩子后,回家认亲,这称为“偷结婚”,解放前曾经有过。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中国《婚姻法》,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反对包办婚姻,积极提倡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规定法定结婚年龄。土地改革后,订娃娃亲、配小亲、花轿娶亲逐渐消失,男女青年可以自由找对象,也有通过朋友亲眷介绍对象,但仍要过“相亲”这一关,姑娘和长辈到男方看看家境、小伙子。六十年代初起,相亲成功后,一般都要拍订婚照,彩礼一般送金耳环。“文化大革命”中,婚礼最简单,“只吃开水,不吃糖”,不办喜酒,大庄、张庄、生田等地还举办过集体结婚仪式,面盆、脚桶、便桶和土箕、扁担作为嫁妆。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结婚时,男方的家具一般都置欧式三大件:门床、三门衣柜、五斗柜,嫁妆除日用品、箱子外,还有缝纫机、录音机等。后来,家具讲究多少条腿,即沙发、茶几等。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男方备置组合式家具和沙发、茶几等。女方嫁妆除日用品、生活用具、用品外,以冰箱、彩电、家庭影院等家用电器为主。结婚时新娘穿婚纱礼服,新郎穿西服,开始流行婚纱照,逐渐发展为拍情侣相册。从九十年代末到目前为止,男女青年自己找对象,亦有通过朋友、亲眷介绍过后,男女互相了解,然后结婚。婚礼通常保留着部分传统形式,送彩礼,仍有媒人(六至八个),喜酒中、晚饭二顿不分散饭、酒水,都是酒水,六冷盘或八冷盘,大菜蹄膀、全鸡、全鸭,走油肉、酱汁肉、水煮鲩鱼块或蒸鲈鱼、桂鱼等,六炒或八炒,还有三道点心。结婚那天,请摄像师全程跟拍。娶亲一律使用轿车,新郎随车娶亲,浩浩荡荡,少则八辆,多1至十八辆,娶亲时,上门酒一桌,男方娶亲上门时,女方仍用梯靠在门口,讨开门钱,村上乡邻还要讨喜糖、喜烟,不过仅是形式,男女双方预先商定,给女方即可。男家娶回新娘后,婚车开往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或黄埭丽水长滩等景点兜风景,拍摄一对新人各种倩影,并制成光碟作为纪念。新娘进入男家时,仍须跨火盆或跨“三灯火”,不能踩门槛,踩瓦片已经不多见,拜堂仪式已经消失,一般一对新人直接由媒人领入新房,新郎和新娘象征性地在新床上坐一坐,然后娘舅、舅母铺床,新郎新娘与客人一起喝喜酒,一桌一桌敬酒、敬烟。富裕的家庭在老家搭木园堂,晚上进酒店,举行中西合璧式的典礼仪式,招待亲朋好友。大老板的家庭二顿喜酒都在星级酒店招待亲朋好友。现在的婚礼,既传统又现代,简单、热闹又隆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