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城民间风俗】太平地区婚俗礼仪

 初心阅读室 2018-06-14

隆重而详繁的婚俗礼仪

---记太平地区清末民国时的民间婚礼

结婚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是人伦之始,上可事宗庙,下可继后世。因此,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套详繁的婚俗礼仪程式,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演变,民间婚俗礼仪既有传承,又有变异。至清末民国时,太平地区民间婚礼,既有隆重的排场,又有一系列的繁琐仪式。一般有配亲和结亲两大程式,包括提亲、定亲、担盘、担客目、铺床、行嫁、娶亲、拜堂、闹房、待佛、宴新客、回门、拜祖、望囡等礼仪和程序。

一、配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婚嫁年龄就要考虑婚姻大事。宋代曾规定:“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并听婚嫁”。至清末民国时,太平地区民间盛行“配小亲”,在孩童时就由父母之命配了亲。配亲一般要经过提亲、定亲、担盘三个程序。

提亲旧社会配亲均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男女双方委托能说会道的职业媒人(也称媒婆)到对方提亲,牵线保媒,介绍对方的田地房产、家庭人员、父母性情、男女品貌、年龄般配等。其中一定要告知对方的生肖属相和生辰八字。然后询问对方父母有否要求,是否满意等。如男女双方都感到满意,就可进入下一程序---定亲。

定亲也称订婚,是指男女双方通过互换帖头的方法将婚姻关系以书面协议的形式加以肯定和约束。帖头也称婚姻文书。定亲一般要经过出帖、占帖、礼帖三个程序。

出帖是女方在男方首肯下,写女儿的年庚帖,由媒人带到男方,把年庚帖子放在灶山香炉底下,然后点上香,祈求灶家老爷保佑平安,婚配顺当。

年庚帖内字数要逢双,内书:“年庚X府秀女行年XX岁X月X日时建生。”

占帖是男方得了女方的年庚帖后,选吉日,请阴阳先生“占应”。届时,点上红烛、炉香,阴阳先生从炉底下取出年庚帖,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和生辰,逐个排卜字,看命相是否相合相克,如不相合,将年庚帖退回,叫“还帖头”,然后排出一份“合帖”。

礼帖,指男女双方合帖后,由男方把媒人帖和男年庚帖放进长20 公分、宽15 公分的红漆和书盒内。由媒人送到女方,女方接受后,把女儿年庚帖放入和书盒内,称“受帖”,并以礼答谢。红漆和书盒上铺上青土布,上放银戒指或银手镯等押帖物,中用红头绳系住,再放茶叶包,然后用红毡单包裹,表示姑娘已受茶,双方已正式定亲,不能再婚配。

担盘定亲后,男家要向女家下聘礼,俗称“担盘”。担盘按先后分“担小盘”和“担大盘”。担盘时均要选吉日良辰和办酒席,宴请亲眷,告知定亲和结亲日期。

担小盘为正式定亲向女方下聘礼。是日饭后,男方在客堂内挂好神轴,点燃香烛,在供桌上放置六只木盘,盘内放着银镯、银簪、银钗、银耳坠、布匹、钱钞、茶叶、糕、脚、鱼和书帖头,每只盘内都铺有桂圆、红枣、米、绿豆、花生等。其中,银手筛用红绿线定在方形红纸包上;钱钞担多少,按女方年岁多少而定,到民国后期,物价飞涨,改为担米,以女方一岁为一担米计。是时,主人和媒人面对供桌跪拜三次后,把盘搬上盘船。船到女家,女主人逐件过目,称“相盘”。盘到女家,要将盘内茶叶泡送亲眷喝,意在告知亲眷,女儿已合帖配了亲。回盘时要带去女方描金“允”字红帖。

担大盘为男方向女方第二次下聘金,商定结亲日期,俗称“出日脚”。首先请阴阳先生择定结亲的吉日良辰,并写成成亲帖头等随盘送至女家,如无异议,写允帖,定为结亲日期。男方担大盘的多少及仪式同担小盘大致相同,仅在担米和回盘上有些不同。担米时要扣掉担小盘时的米,回盘时,女方要添一对盘,内放“允”字金帖,铜钿百束绕在盘内,上面放团芯不同的五个团子,意为“五子登科”。女方糕受一半,脚仅留尾巴。盘到男家后,由男方夫妻双全的父母开帖盘,把盘中帖子取出,并把礼品放进饭箩里,边拿边说吉话,取出百束时说“缠发缠发”,取出团子是肉芯时说“肉肉第第”,是柴结芯时说“永结同心”,是铜钿芯时说“金钱发财”。

二、结亲

结亲又称做亲,男方称“讨媳妇”、“讨新娘娘”,女方称“嫁囡圄”。结亲的日子称“好日”,男女双方都要办酒宴,称“酒水”,到时,亲朋好友均要持贺礼来“吃酒水”,最多的要吃七日,称“前三后四”,一般人家结亲也要四至五日。其中,第二日为嫁娶、拜堂成亲之日,俗称“正日”。

担客目 结亲第一日,男方搭木园堂,请堂船、花轿,厨师进堂落桌开厨。上午,宴请男女双方媒人及男方娘舅吃酒水,俗称“蹄子酒”,酒后,落实明日娶亲的有关事宜。下午,由媒人主持下担客目。备糕、脚、鱼、干果等盘,去女家送客目钱、全嫁裤等衣服和迎亲帖子,征求女方要求,以备明日迎娶。回盘时,女方要在盘内放二条百束,一只发禄袋,一条红禄绣花床罩及珠光闪闪的元宝和花篮等。

铺床 在担客目后,男方要清理新房,进行铺床。铺床要由二名夫妻双全的至亲元配女长辈来担任。在新床床面上方系好绣花红幔眼罩,中间挂上发禄袋,床面两旁是珠光闪闪的铜钿百束和花篮等,床上铺二条白席,称和合席,上复一条被头,被头上放男方娘舅添房的铺床团子和糕,意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子孙兴旺”。里床放一杆大秤,两根甘蔗,两条扁担,扁担意为压邪,秤和甘蔗喻为称心如意和节节高升。

行嫁 在男家进行铺床时,女家要备好行嫁的嫁妆。新房内除新床外的家具均由女家准备,一般嫁妆为一枱(房棋抬)二杌四箱(箱厨、大箱、板箱、镜箱)十六桶和六铜六锡及棉被、枕巾、衣服等。马桶内放红蛋和红枣各五颗,俗称“子孙桶”,喻为“早生贵子”和“五子登科”。二条棉被对合折叠,放入五只红蛋,用红绸带捆好,称“和合被”。其余嫁妆均贴上“囍”字。到正日上午,将嫁妆搬上事先准备好的行嫁船,行嫁船由四名船工掌船。到下午,男家娶亲堂船开时,行嫁船跟随堂船摇至男家,停靠在岸边,一直到男家母亲接子孙桶后,才能搬嫁妆。

娶亲 娶亲是整个结亲过程中最有情趣的环节。正日下午,男家用堂船、花轿、鼓手等去娶新娘。专供结亲使用的堂船,四周挂有五颜六色的玻璃彩灯,彩光锃亮,船头有二根竹篙和一支头橹,艄有大橹二橹和二根画眉竹。花轿为绣花围幔轿,轿内铺有锦被。发轿前,媒人和男家父母要在轿前叩头、筛酒。发轿时,由“篾笪火”开道,梅花灯笼照轿,花轿由四个与新郎并辈的青年在爆竹和鼓乐声中抬上堂船。随后,两个媒人手执“堂名”灯笼,挟着和书盒,偕同代表男方的带亲,带着糕、脚、鱼等上堂船去娶亲。堂船开时,花轿抬到轿子船上,随堂船到女家。女家要“过节”,请祖宗吃酒水,新娘跪拜叩头,化喜锭,称“别祖”。船将到女家时,放爆竹三声,鼓乐齐奏。女家闻声,将准备的梯子隑在正屋沿上,梯上放一双新鞋,表示女家屋沿不低,女儿出嫁后,日脚步步高升。又故意把门闭上,鼓手在门前三吹三打,俗称“吹天门”,当带亲送上“开门钿”、“抱囡钿”等,女家才开门接客,媒人送上和书盒,搬上礼盘,其中,一名接亲人挑着二盘糕慢慢走进女家,称“鸡鸣走担”,最后把二根画眉竹隑在屋沿下。随后,接亲人在女家坐茶,吃简易酒水。时辰到,鼓乐齐奏,在爆竹声中,花轿抬到屋前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新娘脸盖红色复面布,头戴珠冠,内着男方送来的嫁衣,外穿红色绸缎绣花喜服,头盖大红方巾坐在母亲或嫂子房中。喜娘拎着脚炉放入花轿内,意为“暖烘烘”。接着,鼓手吹响胡筒,新娘放声大哭,意为“哭发哭发,越哭越发”。娘舅(无娘舅时由胞兄代替)从母亲或嫂子房中抱着哭声不断的新娘到中堂事先准备的糕上,称为“踏高”,然后再抱入花轿。接着轿手起轿,梅花灯笼照轿前,在鼓乐声中抬到堂船上,由喜娘扶进船舱。整个过程,新娘脚不沾地。然后,空轿抬回女家屋前停一下,称“回轿”。回轿后,花轿连同画眉竹一起到轿子船上。堂船开时,长喇叭吹奏三声,船头上“旺炉”点燃,以示兴旺。娶亲堂船到男家村里,要在河港快速来回摇四到六次,俗称“摇出水”,又称“打照水”,意在表现娶亲时的隆重场面和热闹气氛。是时,爆竹声声,鼓乐齐奏,三橹齐摇。大橹“外出吊”和篙手“一篙定方位”等高超技艺吸引着男女老少齐去观赏。堂船将到男家河滩,立即点燃大门前用柴扎成的“三灯火旺”,意为避邪。堂船到河滩,篙手一篙子下时,新郎父亲(无父亲时由近亲长辈代替)双手各提一只水桶(内放一根秤和一根甘蔗)去抢船头滚上来的一股水,一边喊:“堂船到了,抢青龙水咳”。一边舀了半桶水,快速进厨房,厨师接着水就喊“饭镬浦哉”,将水倒入水缸,俗称“抢水”,以讨口彩,满、发之意。船停河滩,喜娘一手提子孙桶,一手拿红纸包裹的“万年粮”,从堂船上走到步沿上高喊:“本宅太太接子孙桶、万年粮”,本宅太太接后,把万年粮放进米窝,把子孙桶提进新房。喜娘再次捧镜盒由喜房先生引进新房。并讨取“捧镜钿”。接着,男方搬嫁妆进新房。

拜堂 结亲的高潮是新郎新娘拜堂,仪式既庄严又隆重,是成亲的主要标志,俗称“拜天地”。晚上七点左右,木圆堂内张灯结彩,喜堂上挂和合神轴,下供天地纸马神位,供桌上置三只果盘和一只斗,果盘内装满桂圆、红枣、花生米等。斗内盛满米,蒙上红纸,插上一杆秤,斗前竖一面铜镜。供品前点燃一对龙凤花烛和一对大红倍烛,案前地上铺和合席,上复红毡单,意为“花烛夫妻”、“和气好合”、“龙凤呈祥”。时辰到,掌礼唱:“吉日良辰,奉请新官人登堂”,在鼓乐声中,新郎着黑色长袍马褂,点戴红色顶点黑色礼帽,在前后红烛引照下,行至拜案前,跪拜天地神位,礼毕回老房。接着,掌礼唱:“吉日良辰到,发轿”,鼓手高奏长喇叭,在鞭炮和爆竹声中,新娘由喜娘扶持着从船上登上花轿,在梅花灯笼照引下抬进木圆堂。掌礼三唱:“吉日良辰,奉请贵人登堂合卺,恭辑成双”。在大红花烛引领下,新郎新娘先后登上喜堂,女东男西,持红绿牵锦站在案前,面朝天地神位,随掌礼的呼礼声三跪九拜,新娘在喜娘的扶持下拱拱手即可。拜毕,就在堂上做“留饭蒸”仪式,把“万年粮”用竹盖盖住,放在新郎新娘面前的杌子上,由夫妻双全的父母和祖父母围在杌周,双手放在盖上,在掌礼的唱礼声下揭盖,同喊:“留饭蒸长万年粮”,接着由母亲掮万年粮放入米窝内。拜堂结束,新郎新娘手持红绿牵锦,前有龙凤花烛引路,后有大红倍烛照明,踏着麻袋男退女进,面对面徐徐进入洞房。帮忙者把麻袋一只接一只铺在地上,新郎新娘在麻袋上行进,意为“传宗接代”。

闹房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新娘坐在床沿上,新郎用秤梢挑脱新娘头上的红方巾,称“挑方巾”,挑方巾时,喜娘喊:“方巾挑得高,养个伲子做阁老,方巾挑得远,养出伲子中状元”。个别地方也有夫妻双全的母亲代挑方巾的。挑开方巾后,亲友邻居不论尊卑老幼,拥入新房,在床上寻找甘蔗、红蛋,相互争抢,嬉戏取闹,称闹新房,俗称“俏细娘娘”。旧俗认为,婚庆之时多邪神恶煞,而闹新房可以压邪,所以有“新婚三朝呒大小,长辈、小辈都可闹”、“越闹越发”之说。是时,新房内灯烛长明,闹房者说说笑笑,向新娘、喜娘提出种种难题,使之大出洋相,气氛欢乐、热闹。但也有戏谑、秽言等过分之事。

待佛 正日上午开始,男家请道士做待佛,请天地神灵吃喜酒,有敬神驱邪之意。拜堂结束后的夜里,新郎要在待佛时拜佛。拜佛按“群性”、“落性、”“通神”、“上家堂”四个程序进行。在供桌上安放全羊、全鸡和一只背留10 公分猪毛的全猪,称群牲。到时在法师的法令下,刮掉背上的猪毛,分解四肢,称落牲。通神时要新郎跪拜神位。天亮前,在道士的乐曲声中,新郎捧神位放进堂屋家堂里,家堂里点燃香烛。

宴新客 拜堂结束,男家要宴请女家新客吃“碰风”。女家除姨夫外的至亲长辈及胞兄在娶亲时随新娘去男家,称送亲,送亲客人称新客。新客随堂船到男家后,要等到拜堂结束才能进男家门。是时,男家热情接待,先坐茶,后吃酒水,因酒水规格高,特别丰盛,称“碰风”。碰风最多设三桌,每桌为拼半桌,一般为三人一桌或六人一桌,娘舅坐正桌,其余依辈份坐下桌,喜娘坐勿落则做出角。是时,茶水工要敬三次酒,送三次热毛巾。宴毕,新客要进新房探望、辞别新娘,称“回房”。回房时,娘舅或胞兄要拿一把铜钿撒向新房床顶上。回房后,新客再次坐茶。茶毕坐行嫁船回女家。

回门拜堂成亲后并不意味着结亲的结束,还有第三日的回门等。回门时,男方亲眷吃正酒。是日早晨,在喜娘陪同下,新郎新娘吃夫妻早饭(也有在正日夜里吃夫妻夜饭)。是时,厨师把女家带来的万年粮分煮后放入六只花边碗内,端在新房内的杌子上,然后夫妻对坐吃早饭,喜娘拣一只虾时说“弯弯顺”,拣鸡块时说“扑扑长”,拣鱼片时说“养个伲子跳龙门”,拣块肉时说“肉肉伲子”。吃过夫妻早饭后的八点左右,新郎新娘在媒人、喜娘的陪同下坐堂船回女家,称回门。回门时,要带糕点、脚和一桌丰盛的上门酒水,以孝敬女方父母。有仙逝的,则用这桌酒水“过节”。至下午二点左右,新郎新娘带着送亲新客夫妻(要夫妻双全的花烛夫妻)坐堂船到男家认亲,带回的酒水空盆、碗内均要放些米。认亲新客到后先坐茶,休息片刻,吃认亲酒水。是时不分男女,每人一桌,称“吃独桌”。洒水丰盛,热情接待,茶工敬酒、送茶、送热毛巾。

拜祖晚上正酒喜宴结束,亲眷朋友离去后,举行“拜祖”仪式,俗称“拜三朝”。是时,拜案上红烛高照,新郎新娘偕合家长幼,面对神轴和祖先神位,按辈份先后成双成对一一跪拜、磕头。拜三朝结束后,在堂内拼成长桌,合家围桌吃团员夜饭。新娘在新郎陪同下给长辈一一敬呼尊称,逐个敬酒,合家团圆,欢乐一堂。结亲礼仪至第四天,女家长辈女眷备

望囡船带糕、脚、干果等到男家看望新娘,称“望囡”。这是女家亲眷第一次上男家的门,男家颇为重视,备酒水接待,新郎在新娘的陪同下,逐个认亲敬酒。结亲礼仪结束后,还有“满月”、“送拜节”等婚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