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智慧:修身的目的是经世致用

 zhihui2016 2018-06-14



曾国藩在《君子慎独论》里说:“世上的儒学之士,不屑于格物致知,而沉浸于所谓的善恶之辨,这样一来,慎独的道理,就昏暗不明了。自从人们只关照自己的内心,而不去考察事理,慎独的道理,就更加昏暗不明了。”


“总而言之,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要比诚实更重要。不懂得格物致知,即使事事谨慎,也会有失当的时候。内心修养要附着于事理,不考察事理,慎独将很难坚持下去。”


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经世派大臣引领时代风潮之前,社会流行两种学说。一种是汉学。信奉汉学的人,每天沉浸于考据,不关心国家兴亡,百姓疾苦。另一种是宋学。信奉宋学的人,每天空谈心性,不关心社会具体事务。


曾国藩认为,这两种学说的弊端,对国家,对社会,都有极大的损害。所以,曾国藩提倡经世致用。修身必须和经世致用联系起来。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学说与佛教的根本区别。佛教要人离群寡居,刻苦修行。学佛的人,一般而言,与社会隔膜。儒家不一样。儒家修身养性,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一般而言,一个平时很注重修养,却与社会隔膜的人,在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的时候,抵抗力很差。


小和尚下山,老和尚一再叮嘱他说:“山下的女人都是老虎,碰不得。”这样的叮嘱是无用的。小和尚平时没见过女人,乍一见到,不拜倒在石榴裙下才怪。十年修养,一朝破戒,前功尽弃。所以说,那种苦行僧式的与世隔绝的修养,是不靠谱的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是那些空谈误国的无能之辈信奉的教条。曾国藩的老师倭仁就是这样的人。但曾国藩不屑于做这样的人。


曾国藩与倭仁虽然同样注重修养,但他们的分野从一开始就很明显,倭仁修身只是求一己之心安,而曾国藩的修身最终是为了经世致用。后来,倭仁保守,反对洋务运动,而曾国藩引领时代潮流,师徒俩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就不足为怪了。



已开通赞赏功能。赞赏金额超20的,赠送拙著《晚清强人:雪帅彭玉麟》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