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入夏了,虽然局部地区因为降雨勉强凉了几天,但还是挡不住这天越来越热了。感谢工程师威尔斯·开利先生,发明空调,在漫长酷热的夏天,好歹放我们一条活路。 不过夏天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农业社会没空调,这日子就不过了?古人也是肉体,不是仙胎,不比我们耐热多少。翻检古人的诗词,会发现“苦热”“消暑”也是夏天永恒的主题了。 热得扛着,写诗的笔也不能停啊。 天热还怎么写诗? 天再热,也不能阻挡诗人写诗。而古代的夏天能热成什么样?也得亏他们不停写诗,我们大概可以从古人大量吐槽天热的诗句来推测: 重簟无冷气,挟石似怀温。任昉 睡觉时把席子睡烫了,翻来覆去再也蹭不到一块凉,抱着石头又把石头焐热了,真是热到绝望。 弱纨犹觉重,纤絺尚少凉。刘孝威 天气太热了,家里有钱穿得起轻薄清凉的丝织物又怎么样?真不如不穿啊。 □□七月热,如焚复似烹。 炼成女娲石,烈甚祖龙坑。刘克庄 热得像火烧,温度高得足以给女娲炼石、供始皇焚书啊!虽然很夸张,但足见诗人已经热得快疯了。 暑热对体胖的朋友很不友好。 裸肤汗交流,腯体膏将镕梅尧臣 厚道点的朋友也就“人艰不拆”了。 而白居易,作为一个瘦子,偏偏不敦厚,公然从胖子身上找优越感,一点拉仇恨的机会也舍不得放过: 肥者不禁热,喘急汗如浆。 此时方自悟,老瘦亦何妨。 肉轻足健逸,髪少头清凉。 看看这些胖子,没热一会便汗出如浆,喘不上气,还是我这瘦子好,不怕热,而且不但瘦好,秃也好!秃头凉快啊!来自一位发际线失守的老年男子的自我安慰。 王令就比白居易敦厚。老杜挨冻的时候想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王令也颇有老杜心忧天下的精神啊,在饱受炎蒸暑烤的时候,不忘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能把“这死老天怎么还不刮风”说得这么漂亮优雅的也就只有诗人了。 但是即便刮风了,也是微飆不振髮,皎日沸重渊张耒,这么小的风连头髪都吹不起吧! 既然清风无力屠得热,王令就更忧心了,人固已懼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么热的天,不怕把地面上的江河湖海烤干了?就算老天不care地面上的水,难道也不怕把自家银河也烤干了? 当然不怕,因为昆崙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仙境跟人间不一样,仙境的凉快你只能想象。所以这份清凉让王令非常神往,想上天,想成仙。 但是,他的心里毕竟住着一个老杜啊,因此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热到最后只能认命。 古人既苦炎热,也要想尽各种办法消暑解热,从留存的避暑纳凉主题诗篇来看,他们的消暑方案不仅不如空调给力,似乎还挺奢侈,奢侈到难得享受一回得赶紧写首诗记下来发个朋友圈…… 方案一:去离宫寺院避暑 到了夏季,山林里地势既高,植被茂盛,又有溪流泉水,环境优美,气温更比城市低,所以建造在山中的宫观寺院便成了避暑的好去处。 例如唐朝最有名的避暑胜地便是九成宫,也是隋朝的仁寿宫,地理位置优良,依山抱水,深受隋唐两朝皇室的喜爱。 王维年轻尚未入仕时,常陪着玄宗的弟弟岐王一起游宴作乐。岐王贵为皇弟,偶尔皇帝也会把九成宫借给他住,那么王维自然也有幸跟着一起去九成宫避暑啦。他曾写过《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记录此事: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王令还只能幻想一下仙境如何清凉,如何难以企及,而王维去了一趟九成宫,已经看不上仙境了。人生的差距。 但是九成宫岂是人人能去得的?普通诗人也就去寺院禅房避避暑。而唐朝诗人避暑最常去的寺院,应该是慈恩寺了。据诗来看,慈恩寺绿化工作做得好,树高草盛,松竹掩映,还广植荷花,湿地资源丰富,降温效果显著: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卢纶 鱼沈荷叶露,鸟散竹林风。卢纶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李远 更重要的一点,其他寺庙不及的,是慈恩寺有座高塔啊: 古松凌巨塔,脩竹映空廊刘得仁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李端 爬高吹风,自然凉快过地面,因此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刘得仁。 方案二:睡凉席 席子,在古代或称簟,或称莞,有的用竹子编,有的用蒲草编,也就竹席、草席的分别吧,算是降温的基础配置了。据诗目测,草席不如竹席凉快,而竹席,在唐宋时,又以蕲州产的“蕲州簟”最高档,用笛竹制成,质地优良,工艺精细,是居家送礼的良品。 元稹丧妻之后,他的好友白居易怜他从此长夜独眠,孤单寂寞,自己又与他相隔两地,为表安慰便送他一床“蕲州簟”,还写了《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时元九鳏居)》一诗: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 织成双锁簟,寄与独眠人。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 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 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 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 见簟如见人,收到礼物的元稹非常感动,也依韵和了一首: 蕲簟未经春,君先拭翠筠。 知为热时物,预与瘴中人。 碾玉连心润,编牙小片珍。 霜凝青汗简,冰透碧游鳞。 水魄轻涵黛,琉璃薄带尘。 梦成伤冷滑,惊卧老龙身。 “蕲州簟”的价格似乎也不便宜,不太好买,比如韩愈就买不起,都得靠朋友送。韩愈这人长得肥胖,又嗜睡,每次去别人家,都让人家给他备好席子。 胖乎乎的韩愈当然也想给自家置办一床高档 “蕲州簟”的: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 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 倾家荡产也想买一床。 可惜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没钱是硬伤。 所幸他的好友郑群知道他有难处,大发慈悲,精准扶贫,送了他一床八尺大席,而且质量相当好: 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 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 体坚色净又藏节,满眼凝滑无瑕疵。 韩愈一下得偿所愿,得到这么一床好席子,看把他给高兴的,赶忙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迫不及待就躺上去。 倒身甘寝百疾愈,就一床席子,爽得他百病全消。 可韩愈这人毕竟不太敦厚,睡上高档床品便忘了本,不顾还有更多人睡不起席子,自顾自地发狠话:却愿天日恒炎曦。反正我有高档凉席了,干脆就让这天一直热下去吧,让你们没席子的都羡慕嫉妒恨吧! 而他对郑群表达感谢的方式也很微妙了,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金银财宝什么的都报答不起你的恩情,我只能生生世世跟你当朋友以表达我的感激了…… 说实话,我也想有个郑群这样的朋友…… ![]() 后世的王安石,非常看不起韩愈的这一行为。谁让王安石这人敦厚呢! 当时欧阳修家也有一套夏季消暑的顶级配置:端溪石枕+蕲州簟。 欧阳修很爱睡觉,而自从别人送了他这两样助眠神器,爽得他直欲辞了官带着枕头席子回老家长睡不醒了(终当卷簟携枕去,筑室买田清颍尾)。可见欧阳修很爱惜这一套枕簟。 但是,一旦夏天有客人来家里,比如王安石吧,聊天聊困了,欧阳修便拿出这一套枕簟供客人休憩,扫除堂屋就阴翳,公不自眠分与客。 欧阳修这么大方慷慨,把王安石感动得不行啊,便发感慨: 知公用意每如此,真能与物同其适。 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 欧阳公真是好人啊,不知比那韩愈厚道到哪里。 ![]() ![]() 方案三:宅男最爱竹夫人 “竹夫人”是一种竹编器,又叫竹几,竹夹膝。尺寸不小,四面镂空通风,形状用法都类似抱枕,夏天睡觉时可以抱着或放床上,纳凉降温: 炎暑厌闻花锦被,清凉宜近竹夫人王十朋 隐背时烦木童子,伴眠犹有竹夫人李纲 这可比抱石头睡觉更轻松安全啊。 ![]() “竹夫人”自宋朝起便用得比较多,宋朝以后的诗人们也经常在诗里吟咏,并且从命名就可以看出,这件竹器寄托了太多宅男幻想…… 因为可以抱着一起睡觉,自然而然便被众多宅男娶为“夫人”了: 床空新聘竹夫人陆游 而且他们不但把竹抱枕幻想成老婆,还要擅自加戏,想象她会不会有心理想法,会不会也像陈皇后、班婕妤那样望专房之宠、怕秋扇见捐?比如吕本中这首《竹夫人》: 与君宿昔尚同床,正坐西风一夜凉。 便学短檠墙角弃,不如团扇箧中藏。 人情易变乃如此,世事多虞只自伤。 却笑班姬与陈后,一生辛苦望专房。 而明末吴伟业的这首《南柯子》写得更是妩媚风流,直白多了: 玉骨香无汗,从教换两头。受人颠倒被人勾。只是更无肠肚、便风流。 娇小通身滑,玲珑满眼愁。有些情性欠温柔。怕的一时抛掷、在深秋。 ![]() 而黄庭坚觉得啊,一个竹器,不就用来凉膝搁臂的嘛,还不至于封作夫人,顶多算个小婢。于是他将朋友家的“竹夫人”改名叫“青奴”,还写了两首诗调侃朋友。 其一: 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 公自有人同枕簟,肌肤冰雪助清凉。 就是说啊,这竹抱枕又不是真美女,就是个抱枕嘛,所以我们这些单身狗正好可以拿来消消暑助睡眠,而朋友你不缺美人陪你睡觉的嘛,并且陪你睡觉的人一定皮肤光洁如冰雪,可比竹抱枕清凉多了。充满单身狗的恶意了。 其二: 秾李四弦风拂席,昭华三弄月侵床。 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 这首又接着上一首继续怨念:你家养了如此多才多艺的歌姬,晚上有人唱歌有人弹琴,夜生活多么丰富,就更不需要抱枕了,我跟你不一样,家里又没养歌姬,到了晚上只能老老实实上床睡觉,干脆把你的竹抱枕送我吧。 ![]() 以上略举了几种古人在炎夏降温消暑的方法,除此之外,古人也会吃冰镇的瓜果、喝冰饮料、去池上泛舟,甚至有些地方还建有专门纳凉的销暑楼阁。 花样是非常多的啦,但看起来都挺耗费人力物力的,所以最经济节约又容易获得的还是白居易的意念消暑法: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