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次,老中医为你由浅入深剖析方法论(一)

 学习雪雪 2018-06-15

本文字数:3659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老中医接下来会有四篇文章讲方法论(这是第一篇),这是老中医对方法论项目的底层思考,也是对时间管理和战略能力的底层思考

  1. 为什么我们需要方法论

  2. 我们需要的方法论是什么样

  3. 如何搭建出我们能用的方法论

  4. 老中医给自己团队搭的方法论


由于涉及业务机密:

  1. 本文不会放有关于方法论的任何截图

  2.  “HOW 如何搭建出我们能用的方法论” ,仅供乐纯内部的小伙伴参考。(乐纯的伙伴可在Quip 内搜索“参考:方法论目录各项明细要求”,即可看到配图的完整版本)



方法论是某种套路,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套路或是 SOP像是我们高中解数学题时的解题得分框架,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事实是我们期望以此为基础建构一套操作系统,进而作为战略落地的实现路径。


基于现实环境,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流程,达成目标


既然方法论不单单是套路(就像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并不同),所以方法论究竟是什么?


方法论是让全体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方法论是收集 - 处理 - 创新的整套流程,方法论是精益组织及调用资源



我们每天说的方法论究竟是什么?



直到现在这个节点,大家在搭的方法论本质是,上文提到的各种“方式/流程”,但方法论,并不仅仅是大家最近在写的方法论目录,方法论可以被拆成两块:

  • SOP (可被复用的套路,就是大家写的方法论目录)

  • PDCA (任务能被追踪到落地为止,实现方式可以是例会,任务池)


之所以我们要反直觉先梳理流程,而不是优先搞定“3年战略”类的目标或“人才盘点/融资”类的资源,尤其还通过SOP(方法论目录)入手,是因为 SOP 是整套系统里见效最快的


我们认为打造实现战略落地的有效路径是:


优化流程 - 盘点资源 - 明确目标 - 精益组织资源以实现目标


SOP 很好懂,比如出门要带“手机钱包钥匙卡”,否则今天忘记钥匙,明天忘记钱包,方法论就是工作版“钱包钥匙卡”,除了供你自己用,它还被用来快速帮助新人上手


举一个真实案例,老中医的团队每次有新人加入,他们从“装什么软件”“如何写文档不丑”甚至到“附近租什么房”,只要有问题,老中医就一条链接甩过去,而不需要絮絮叨叨的说半天


丢链接的另一个好处是输出能够一直稳定在平均线以上,而且是可以不断优化的,比如这次某个小伙伴提了一个问题,我就可以补在文档上,下次再有人问同样的问题,她就不会掉进坑里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需要让完全没有经验的小白看完能够上手做财务、设计,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让有一定工作经验,只不过新加入乐纯的“新人”看得懂


新人常见困难是“找不到对接人”和“搞不清公司流程”,与其等着来一个新人就要烦你一次,不如一次编好方法论,新人一入职就能快速做出你想要的东西


PDCA 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就是一个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闭环:

  • PLAN:工作有规划

  • DO:任务不会被跟丢,按照方法论执行

  • CHECK:检查指标,看自己是不是又掉进坑里了

  • ACTION:针对结果,成功的经验和掉进的坑,更新在方法论上


说的佛系点,这是“ 受想行识”或者“认知闭环”,说的实在一点是:

  • 完成每周工作,而不是你这周拖下周,这月拖下月

  • 事情做好了写进方法论,下次也可以发挥的这么好

  • 事情做砸了赶快去补锅,同时不能记吃不记打


PLAN 最应提及的是那些“长期且重要”的事,在回顾各家公司战略不能落地的核心原因,是每个月的大事件并没有被拆解成王兴提到的“日拱一卒”的任务,更也没有人跟进


所以从长线看,这样的公司看起来都很忙(每天在救火),但没有长期的破局之道,陷入了低水平工作 - 救火 - 低水平工作的死循环,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一套非常清晰的优先级(价值观),每天按照优先级做事:

紧急任务>已经约好的重要会议>优先外包的任务>日拱一卒(独立思考的问题)>日常业务>不需要脑子的劳动>拒绝垃圾任务


做是 PDCA 的中心环节,我们强调以“团队周会+任务池”为核心,Todolist 作为员工私人可选的工具包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学过时间管理,你会发现这是团队版简易 GTD(GTD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把事情做完',是一个管理时间的方法。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而“团队周会+任务池”作为核心,可以同时实现 DO/CHECK/ACTION :

  • DO:周会开始前勾掉你完成的任务

  • CHECK:开会时只确认,哪些任务没有完成?

  • ACTION:任务没完成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通过方法论的优化避免下一次掉进坑里吗?

  • DO:没完成的下一步如何补救?

  • ACTION:哪些任务完成了可以作为案例?如何通过方法论保证下次也能输出到类似水平?



举个实操案例,开周会最可怕的就是变成流水账,大家逐个逐个说自己本周做什么(其他人玩手机),浪费时间不说,由于任务不够清晰,时常能够发现一个本来能够一周完成的任务,划水划了一个月还没有搞定,如果你带过团队,你说什么东西,迟迟没有跟进,就像一块石头丢进大海一样没有回音,你会产生深深的不安全感


而“团队周会+任务池”的逻辑下,开会就只需要快速确认哪些事情没有搞定,找出来原因,确认负责人怎么补锅,再让大家开好下周任务即可


从老中医团队数据看,例会时间全面压缩到 50 分钟以内,并且任务未完成率压低到了 10%以下


Check 是 PDCA 里最被低估的环节,对于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块,设置一套有效数据抓手,相比拍脑子能够有效推动业务增长

  • 拆解为日/周/月不同时间维度下的不同指标

  • 指标拆解为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如果结果指标没有达成,以过程指标作为抓手,逐步拆到有问题的指标,找出具体原因,输出改善行动


举个实操案例,如果你开家店,不能是今天销售额没达到就算了,明天达到了就和撞大运一样,这和守株待兔没啥区别,你要去做的是把销售额拆解成可被测量的数据抓手:


销售额 = 人流 * 目标人群比率 * 进店率 * 购买率 * 客单价


这些数你用各种技术都能够实时抓取,拥有了数据抓手,你才能知道怎么管好你的生意:“今天生意好是因为人流多,让我想想以后如何吸引更多人流”“今天生意不好是因为购买率太低了,是不是我们的店员对用户不够贴心?”


ACTION 的本质就是总结经验后,输出下一步行动,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一次河流,但人经常会反复掉进一个坑,说出前者的是智者,常做后者的是智障


大部分人的工作具有相当强的重复性,而记吃不记打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造成了大量时间被束缚在一些低水平的事情上,导致整个团队不能腾出手来解决真正能够破局的事情


所以如何破局?其实破局之道非常简单



你应该如何使用方法论



破局之道就是每次你想清楚哪些坑可以补,写在方法论里,哪些是你觉得比之前好的,写在方法论里


而在日常使用中,你需要做的就是把部门的方法论目录置顶,每天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方法论目录,只要你开始用,创新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之所以大家对创新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是因为创新有两个意思:

  • 颠覆式创新

  • 迭代式创新


前者是通常意义上说的创新,比如发明了电脑,互联网,原子弹,但你听起来是不是这个离一个食品公司实在有点远,同时技术的快速扩散,使食品公司基本上不能形成技术壁垒作为护城河


如果想要赢,唯一的方法就是增长,而要跑的比别人快,这就需要我们在用户和效率上持续领先


而要比别人的运营效率更高,并不需要你憋个大招,而是大家今天疯跑,明天躺倒的时候,你能够持续“每天前进三十公里”


迭代式创新正是一种积小胜为大胜的方法,完成迭代更新非常简单,你可以把方法论想象成一条从起点通往重点的最快路径,你只需要做三件事:

  • 按照规划走在这条路上

  • 留意这条路哪些是不顺畅的

  • 随手(也可以定期)返修


这样你下一次就不掉进坑里,坦率说,这件事情不应该考核,因为只要你忠实的执行这三步,你就离你预期的结果不会太远



方法论的最终形态



缺乏方法论的思维,你会出现以下病症:

  • 觉得工作特别累,焦头烂额,乱无章法

  • 一直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和抱怨,过程太操蛋

  • 觉得自己在做重复劳动,毫无进步

  • 你没有做出来在你的领域里首屈一指的工作成果


是不是听起来是你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但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方法论并不能帮到他们?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觉,核心原因就是方法论的调用成本太高,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把所有部门的方法论转变成最终形态:

  • 团队管理:你真正用得到的会议

  • 运营监测:你真正在看的数据

  • 项目管理:你当前真正在推的项目

  • 业务方法论:把你的方法论折成一个一个可以被调用的模块

  • 资料库:你真正高频要用的资料


老中医在看了一些大公司的方法论后,老中医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他们的方法论摞起来像书一样厚,半天都找不到,而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的是,如果我要看“XX会议”,“XX方法论”,我就不会花两分钟穿过一大堆不相干的信息,就能立马找到东西,所以像本书一样的方法论并不是我们需要的


之所以一开始让大家写成像一本书一样的结构,原因很简单:


你可以把过去的一两个月想象成清理一个从来没有被打扫过的房间,如何清理是最高效的?


提个思考题:如果你看过《断舍离》或者《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你会很清楚最高效的打扫方法,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拉出来放到地方逐个清理,如果只是一个一个抽屉的收集,最后不是这里忘记,就是那里忘记


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时常会发现这样低效的事情:看会的人在电脑里搜过来搜过去都找不到想找的文件,以至于有些人甚至能够记住这个文档叫什么名字


读过老中医文章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样对脑子带宽的损害有多大,之所以老中医从来不会被这种问题困扰,是因为在很早以前,我常用的文件入口就被放在一起,换而言之,我每天只需要打开一个文档,就能够找到我所有高频在使用的文件,这基本上能够解决 95%以上的日常需求


考虑部门协同和更新,我们采用在Quip上建方法论目录作为解决方案

  • 作为部门 Leader 的控盘系统,能够快速跟进部门当前的重点数据指标和项目

  • 作为部门成员的操作系统,能够快速找到你高频使用的会议、项目、数据


这里有一个核心指导思想:放你真正用得着的东西,而不需要贪大求全


而这还不是方法论的最终形态,乐纯的小伙伴可以搜索“参考:如何使用乐纯 WIKI”,了解到方法论如何赋能于你的跨部门协同业务



下集预告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 PDCA 的任务追踪和 SOP 标准化体系,但除了流程以外,战略和方法论还涉及很多,我们期望再次复述对战略的定义


基于现实环境,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流程,达成目标


在下一篇里,老中医会通过自己搭建团队的经验,为大家讲清楚如何基于现实工作,做精益的资源匹配以达成目标



本文特别感谢 

插画师:碧碧波波

翻译师:伊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