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章 操作性条件反射

 亲和友善 2018-06-15

第11章 操作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通过“流口水的狗”的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他之后,B.F.斯金纳通过一系列箱中老鼠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只由简单的“刺激”和相应的“反应”组成,可用于培养习惯的“触发点”,并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习惯能为你带来奖励和享受,那么你更可能会坚持这个习惯;相反,如果一个习惯为你带来的是惩罚和痛苦,那么你不太可能长久坚持它。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习惯,而从头到尾你的内心对这个习惯都是抵触的,那么你不太可能长期坚持下去。能让你长期坚持的,只能是给你带来快乐的习惯,不可能是使你痛苦的习惯。

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速效减肥。你也许能坚持某个速效减肥食谱好几周的时间。一般人会觉得,这几周足以让人克服养成阶段的困难,从而长期坚持下去了,对吧?但很遗憾,这不可能,因为这些食谱太过严苛,而且对身体健康有损害。它们会带给你无尽的痛苦,所以一旦你停止给自己施压,便根本不可能继续坚持。

乍一看,操作性条件反射可能有些复杂,但它的诉求其实很简单:你想培养的习惯带给你的快乐要多于痛苦。当然,在短期之内,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一个习惯带给你的是长期的痛苦,那么它实在没有培养的必要。而评价某个习惯带来的是长期的快乐还是痛苦,是充满主观色彩的。像健身、省钱、多读书这样的习惯,尽管它们在客观上能给你带来无尽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认为这些习惯值得培养。

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为了保证你的习惯在短期之内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大于负面效果。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来替代原来的习惯,就必须尽可能保证,相比于其他解决方案,这个新习惯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程度的愉悦感。这并不好把握,但一旦成功,带来的改变便是长久的。

以下是我发现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平衡新旧习惯的切换过程所带来的愉悦感和痛苦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