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为挽救邮局而展开的“疯狂”行动

 汐钰文艺范 2018-06-15

电子时代,手写书信已经成了“稀罕物”,即使是从手写书信时代走过来的老年人,也已经在电子邮件、网络即时通讯的便捷中,渐渐放弃了这种传统交流形式。不过,近些年,《见字如面》《信中国》等和书信相关的电视节目,一次次引发大众对于手写书信年代的集体回望——书信的仪式感和等候时的期待,有着不可替代的温情。

 

手写书信的价值,在西班牙作家安赫莱斯·多尼亚特的小说《高山上的小邮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一群人为拯救即将被裁撤的小邮局、从而寻找到自己精神家园的故事,充满了生活的真实细节,却又有着浪漫主义的质感。用故事中主人公之一的亚历克斯的话来说,这是一首“未完成的疯狂的诗”。



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座心灵大观园,让这些陌生人的人生通过聆听他人的渴望与创伤而重新与世界相连。

 

因为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的日益普及, 许多城镇都渐渐不再需要邮局了。高山上的小村庄波韦尼尔也受到了冲击。村子里唯一的邮差萨拉也即将被调到马德里。

 

这不是萨拉和村民们想要的结果。老太太罗莎是萨拉的邻居之一,她不愿意看到被自己视为亲人的萨拉离开,更不愿意生活在没有邮局的村庄中。恰好,她有一件萦绕在心头60年的往事。

 

60年前,罗莎的好友路易莎爱上了一名叫阿韦尔的男子,罗莎答应帮助她接近阿韦尔,结果自己也爱上了他,并与他结了婚。路易莎在悲伤和愤怒中不辞而别,从此二人失去联系。60年来,罗莎一再将这件事写到信中,希望得到路易莎的原谅,但始终没有勇气将信寄出。

 

罗莎决定发起一个写信接龙:每个收到信的人写一封信寄给村里另外一个人,如此一来邮局一直有业务,政府或许就不会关闭邮局了。抱着挽救邮局的决心,罗莎终于把信寄到了路易莎的老宅地址。此时,路易莎已经去世,她的孙女阿尔玛收到了这封信。阿尔玛按照游戏规则,开始了匿名信接龙。

 

就这样,在一封封写给陌生人的信中,写信人的内心世界真实地敞开了:一心想成为诗人、拒绝常规生活但又不知如何选择未来的阿尔玛,内心很确定自己想做什么,却不被父母理解;隐居在村子里、失去灵感的女诗人玛拉·波斯基,终日酗酒麻醉自己;为了照顾患病父亲而无法离开山村但一直渴望旅行的男孩亚历克斯,靠着阅读麦哲伦、马可·波罗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座心灵大观园,让这些陌生人的人生通过聆听他人的渴望与创伤而重新与世界相连。

 

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在一封封信中展露无遗,而写信,则可能是一种疗愈的方式。

 

安赫莱斯·多尼亚特原来是一名记者。她很早就关注到了手写书信面临消亡的危机,也特别关心通信方式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她一直保持着与亲友写信的习惯,至今还保存着各地寄来的情书和明信片。正是因为对于手写信的热爱,她写下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想要强调小事情的价值,想要说明一个小小的举动如何改变一个人或一个村子的命运,而且这种举动可以由任何人来完成, 即使他们没有意识到。”她说。故事中涉及的人物都是普通人,面对给陌生人写信,他们也犹豫过,甚至在写信的过程中迷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加入写信人的行列,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善举,使得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最终,人们完成了接龙,并且组成了一个书信主题的读书俱乐部。

 

情节的叙述和书信内容交织推进,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结构。在一封封信中,人们似乎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对平庸生活的恐惧、自由和责任的矛盾、在异乡打拼的困苦、因愧疚而被毁掉的人生……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在一封封信中展露无遗,而写信,则可能是一种疗愈的方式。

 

“我们都需要逃避自己,需要成为他人,需要认识其他地方,需要靠近已经离去的、我们深爱的人,需要在远方的时候有回家的感觉……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 写信是实现这些愿望的一种可能的方法。”作者在书中写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