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江山携手 2018-06-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的阅读、写作与计算方式都将产生巨大变化。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文盲和落伍者,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会学习。同学们刚从初中升到高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课程门数多,知识难度大,更重要的是由原先以死记硬背为主转向以理解为主,对能力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怎样才能搞好学习?有的同学以为学习就是把老师讲的知识往脑子里装,就像仓库里贮存东西一样,有的同学只知道多用功,多花时嶂,多记多背,却不讲究方法;还有的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靠老师和家长督促,除了听课把作业做完就算了事。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这样去学习是很难学好的。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学习,下面我结合我校学生特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良好注意力品质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注意力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是一个人学习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每个人上课都能专心听讲,那么80%的知识便掌握了。因为老师为了你们的45分钟一堂课往往精心准备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在准备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将教材内容重新组织;调理化,并能将课本上的某些复杂问题,以学易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有些同学往往把握不住这些,课堂上不认真的听;课后看书又不太懂,久而久之功课就赶不上了,对学习便产生畏惧,失去兴趣,成绩直线下跌。例:崔少朴上课双目睁,目光呆滞,表情专注,成绩很差。真正用心专注,才能学习成功,事业有成。如何才能具备优良的注意力呢?

 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大家都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考试前,复习的效果特别好,这就是渴望获得好成绩的动机,强化注意力特别集中的缘故。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中都能有这种劲头,不愁学不好。所以,不管课堂内容是什么,我们都要认真去听,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即使对某些内容或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也要认真的听。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强化注意力。

 2、要善于控制自己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坚持的意志,这不仅是想什么就得什么那种能力,也是迫使自怀在必要的时候放弃什么的那种能力。”要学会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科学地制定计划,组织学习。如果发现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或外界因素诱惑思想容易开小差时,你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而不是任其发展。

要使自己步入“良性循环:注意力集中→知识掌握好→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厚,避免恶性循环。我曾听说过有些学生对老师讲的问题是:一遍两遍没听过,三遍四遍才了个耳音,五遍六遍知道个大概,七遍八遍才能完全明白,十天半月忘的一干二净。对此我自己也有体会,我觉得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悲哀,也是这些学生做学生的失败,如果是这样的学生,那么便没有什么希望,即使勉强考上大学,也未必能适应未来大学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需要,最终将被成为淘汰的对象。

    3、防止注意力分散

①首先要有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就会集中精力的干好自己的事,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则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的成功总报有怀念态度,容易心猿意马,因而难以真正持久的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所以要防止注意力分散;就必须对学习充满信心。

②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不好时,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注意力当然就不易集中。但是,如旭心情过于激动也不易注意力集中,因此,学习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大喜大悲,情绪起伏不定。

③再次培养学习兴趣:对感兴趣的事,注意力易集中,球迷遇到体育新闻注意力特别集“追星族”对于听到关心的明星时注意力特别集中,上课时老师讲有趣的话题时注意力易集中。所以可以通过培养兴趣,增加注意力,防止注意力分散。

④最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来说在安静的环境中,人们易于集中注意力,而在嘈杂的环境中易走神,保持学习环境安静,自觉维持课堂的纪律。但在我校普遍存在早读静悄悄,白日乱哄哄的不正常现象。

     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自由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主动的认识,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它不仅是我通过眼睛看、聆听、鼻子闻,用手摸等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并从中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科学史上由于仔细观察而获得成功的例子非常多。例如: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就是历经16年观察里成巨著《物种起源》,李时珍历经27年观察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英国细菌学家费来明由于仔细观察前一天做实验用过的烧杯上的霉,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对人类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牛顿正是通过观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达到律。大家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这些人的仔细观察可能那些伟大的发明或发现至今还未能揭开。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的话,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才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但是不能幻想自己一定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爱迪生的助手想发明万能溶剂。科学发现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活动同样也离不开观察,其中在上课和课后看书中都要求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语文学习对音:形义相近的字的辨别,数学课中对几何图形及各部分关系的理解;物理和化学课上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考察等,都需要观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固然是复杂的,但较为普遍的原因都是观察能力不强。差生虽然在课堂上瞪大眼睛,但都没有精确的观察,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那就必须在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

      1、要培养自己有目的观察习惯

平时注意多看一些报刊杂志,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便是你以后进行创作,或提高认识的素材,但一定要先内容健康,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书籍,不能沉透地追星,玩电子游戏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看一些与课本知识直接相关的书也可看一些无直接关系的书,可略读也可精读,都会有收获,从中吸收别人的精华。例如:泛读一篇文章,可从中学习别人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过渡等手法,精读则可学人家用词,语字表达等技巧。如果观察目的不明确,往往“超观花”,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例如:有些人看小说各看故事情节,就不会有所提高。比如,每个同学都可能看过西安的标致性建筑钟楼,但能说清楚钟楼有几根柱子,有几层的人并不多,关键平时没有这个目的;但是每个人恐怕对你们家所住的楼有几层,几个单元,家里有几个房间发了如指掌,关键是与日常生活密切实可行相。所以,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关键是要培养有目的观察的习惯。

     2、要抓住事物的物征:

观察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例如: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很难找到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是这样正常人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但长相各有不同,即便孪生兄弟,在外看来好像“一模一样”难以分辨,但其父母一眼便可分开,关键是抓住了本质特征。粗看:外目人都挺像→抓住本质特征。细看:每人都有区别→抓住本质特征。所以,要认识事物必须抓住本质特征。学习中也是这样,有些东西外形相似,实则不同,如果文中的“已、乙”“戌、戊”理科中有些题目一字之差,题意大变。例“分解”→水解”。

     3、要善辩多思:

爱因斯坦说:“只有你的眼睛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良好的观察品质量善于发现细小的,都很有价值的事实。观察不等于消极的注视,它需要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瓦特观察水壶盖会跳动,而发明了蒸汽机,这正是瓦特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入积极思考的结果,当然与瓦特同一时代甚至之前的许多人都见过水壶烧开水的现象,但却未深入思考,而瓦特比他们多的仅仅是思考,便有了伟大的发明。牛顿是从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这一最普遍的现象,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关于哈雷慧星的发现,我国早在公元163年就有记录,而英国人直到17世纪才发现,比我们的祖先晚了两千多年,只可惜我们的祖先只有观察记录,没有积极的思考,最终与一个伟大的发现失之交臂。科学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总是青睐于有心人的。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做学习上的有心人。

     三、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班成功的秘密武器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我们经常听有些同学自己喜欢学某一门课程,往往也就能学好,有些同学往往由于自己的好悟产生了好学科的偏差,对有些课没兴趣,有些学生由于初中乃至不上学基础未打好学习上产生了为难情绪,久而久之对该门功课丧失兴趣,成绩不断下降。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坐在同一个教室,入学成绩差不都,又是同样的老师授课结果为什么成绩相差较大呢?我想这主要应在自身找原因。从根本上还是要看对这门课是否有兴趣。

科学史上这样例子很多,法拉弟21岁时,还是一个印刷厂装订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英国皇家学会听科学讲座,他被大科学家戴维的演讲和实验所吸引,使他地科研产生了巨大兴趣,终于在电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40年后14岁的柏琴中了一次法拉弟的科学讲座,被有趣的实验所吸引,最后成一位出色的化学家,发明了人工合成染料,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缺少激情,这也正是我们同样和其他学生学习,但却不如别人的原因。

兴趣和爱好是可以培养的。那么如何培养呢?

1、利用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对我们来讲应成为一种乐趣,如果为了应付家长或者老师你永远也学不好。现在我们所开设的这些课程中每门功课都有他有趣的一面,语文、英语可以帮助我们交流,可以使我们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可以陶冶情操,数、理、化可以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民族的过去,畅想未来,增长见识。但不可避免每门课都有它乏味枯燥的一面,数、理、化上的有些公式定理;语文、英语中的生字、单词,历史中的记事件发生时间等。但有些可以找记的窍门,这时可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轻松有趣。例如:通过口诀记化分析,记溶解性表等。要避免死记硬背。例如:关于化学方程,若逐一专记,费时、费力、效果又差,但若掌握了有关瓜规律,记方程式则变得轻松有趣。例如:C1/2与碱反应,只需知C1/2水反应,和取碱和则C1/2与NaoH,KoH、Ba(OH)2、Ca(OH)­2均匀。

2、知难而进,扬长避短

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偏科情况,有些偏文,有些偏理,这样一高一低必然不稳,摔跤。记得我自己上学时也存在严重偏科,→第一次高考失败→自己总结→对外语产生兴趣→第二次高考英语提高60多分。通过这件事说明,每个人都不要否定自己,始终告诫自己“我能行”,这样你对每门课都能学好。

3、苦中求乐

学习有提一件苦差事,要完成大量作业,要记大量东西,同时它可能占了你玩的时间,有些知识也显得枯燥乏味,你不可能要求每位老师将课堂变成故事会一样。当然,同学位往往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希望老师的课尽可能都讲得生动有趣,就象讲故事一样,那么设想如果数学老师光讲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轶闻趣事,历史老师天天给你讲历史故事,那么深奥的数学知识公式定理怎能教给你,这样的方式你能学好历史吗?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如果我学习不好,将来不可能有所作为,且不说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就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身边生活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要面对现实,苦中求乐,才会有所作为。当然,对每门课只要你认真的去学,你就会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我想每个人都体验过苦思。想使尽脑计,最终攻克了一道难题的那种兴奋和快乐。

同学们,近几年的高考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不断扩招,(录取率20%—超过50%),试题难度在不断下降,这对于我们大多数能力水平处在中等的同学非常有利(重点学校学生=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美好的前量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关键就是要看你们能否把握好时机,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心人的。预祝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取得好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