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时节话艾草

 渐近故乡时 2018-06-16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当端午节之际,都有家中门窗悬挂艾草或燃烧艾草的习俗。


关于艾草的传说


相传唐朝名医孙思邈自幼好学, 5岁就开始跟随父亲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经常到山上采药。有天他邀四五好友上山玩耍,有人不小心摔伤,把脚崴了,肿的厉害动弹不了。疼痛难忍,哇哇直哭。想起父亲将中药捣碎给病人敷上,灵(脑)机(洞)一(大)动(开)的孙思邈就从地上拔了一把草放在嘴里嚼烂糊在小朋友疼痛处,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不哭了,而且肿痛也在逐渐消失。其他小朋友问孙思邈是什么药,孙思邈思索片刻,他想,小朋友哭的时候总是哎呀呀的,就把这种草药叫做“艾叶”。([1]崔庆利.艾叶的传说[J].医药与保健,2010,18(1):67.)


但这只能作为一个传说,毕竟端午节传说中的男主——屈原,早在《离骚》中写道:“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那为什么要在端午时节悬挂艾草呢?


农历五月虽是初夏时节,却也已经是炎热的开始。 古时候没有什么科学的消毒措施,往往在炎热的季节会由于气温上升,病毒高发,而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出现瘟疫。而在中国古代,并没有打疫苗或是先进的医学技术来根治瘟疫,总是会因为瘟疫的爆发而白白死去很多的百姓。 后来,有一位赤脚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艾草的艾枝散发出的清香可以驱散虫害和瘟疫,将虫害,瘟疫都挡在门外。只要悬挂了艾叶,便可以避免瘟疫进入家中。 于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的在端午之际,家家都会将艾草悬挂于家门之上,以期待将瘟疫虫害置于家门之外,能够保证家人在炎热的夏季不被瘟疫虫害所困扰。从此便有了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习俗。([2]宗艳艳.中韩端午习俗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92-94. DOI:10.3969/j.issn.1673-2596.2017.09.026.)


现代实验研究也证明,艾叶中含有的芬芳物质,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以及抗凝血、镇静、抗过敏等作用。小编通过新版万方医学中医药知识库查询发现,与艾相关方剂包含:妇科、内科、外科、伤寒温病、骨伤科、眼科、五官科、儿科等病症的223个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