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称呼古代皇帝,除了他的名字外,还有其他代称,比如汉武帝、唐太宗、万历这些,我们一说,你就知道他们分别是刘彻、李世民、朱翊钧。这里就涉及到了谥号、庙号和年号了。 谥号有褒贬之分 谥号:源于西周。在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死后,都会有一个谥号,算是给此人一生言行高度概括的评价。 庙号:起源于商朝。即帝王死后在宗庙中被子孙后代和天下臣民共同祭祀供奉时的称呼。 年号:汉武帝首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为什么汉晋称某某帝,而唐宋叫某某宗 “××帝”是谥号,“××祖/宗”是庙号。在之前,并不是历朝历代的所有帝王都有资格进入太庙接受供奉的,也就是说有的帝王是没有庙号的,只有有一定业绩功德的帝王死后才可以位列太庙,也就是常说的“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功宗德)”。 太庙 比如两汉四百多年29位皇帝中,最终仅有7位皇帝保有庙号,像汉元帝刘奭原有庙号“高宗”,后来还因为德行不够而被除去了。 所以说对于这时候的皇帝而言,庙号是非常稀有的,并不是人人都有庙号的,但谥号基本上都有,所以就用谥号来代指他们。 汉元帝刘奭 而从谥号到庙号的代称转变,是因为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庙号成为了溜须拍马的工具,呈现泛滥趋势,不论帝王是否有功德在身,都给上庙号。 李世民 后来更是从一小串几个字发展成一大串十几个字,比如,清爱新觉罗·弘历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反正就是什么词好就往上面堆,怎么说的好听就怎么来。 爱新觉罗·弘历 到了明清时候,皇帝一朝在位只有一个年号,于是又开始用年号来指代了。
![]() 教材解读更懂教材,更懂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