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师大教授来扬开讲座 马虎不是心理问题 根源在习惯

 东东东gd 2018-06-16

  昨天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平受邀来到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为初三学生家长开讲心理讲座《做为中考考生加分的家长》。这场讲座是该校“4·29”教育公益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要给孩子心理安全感“家不是一个竞争的地方,要给孩子心理安全感,不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刘翔平教授认为,影响考试成绩的不是考场的发挥,而是当下的复习效果以及复习阶段的心理状态。

有些孩子乐观,有些孩子悲观,在同样遇到模拟考试失利的情况时,作出的思考和反应往往差别很大。悲观的孩子会越想越糟,甚至会否定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学一些说话的技巧。刘翔平举例:“比如孩子数学没考好,家长可以说你仅仅是计算题没考好,选择和填空还挺不错的。如果数学每一项都没考好,家长可以说,你的其他学科,比如语文、英语考得有进步等等。家长还可以找出各种夸孩子的理由,比如长得漂亮、家庭条件好、年轻有活力等等,给孩子树立足够的自信。”

对孩子进行限时训练“有一些考生考前焦虑,会出现一些生理现象,比如失眠。”刘翔平教授说,“其实这些生理现象并没有什么大碍,但由于注意力集中在失眠上,越是想改善睡眠状况,却越是欲速则不达。”

刘教授举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的例子,研究者告诉失眠的老人,今天晚上不用睡觉了,每5分钟用筷子敲一次碗。没想到,简单的敲碗治好了老人们的失眠症,“失眠大多是因为注意力太集中,对自己睡不着也要强迫自己睡着的意愿太过于强烈。5分钟敲一次碗,打破了这种集中的注意力,注意力转移后,自然就睡着了。”

对于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刘教授建议,可以采取分时间段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限时训练。比如规定填空题15分钟完成,完成后可以稍加休息。

让孩子养成良好答题习惯

很多考生把自己没考好的原因归结为马虎。不少家长认为马虎是一种心理问题,刘教授说,马虎的根源在习惯,马虎本身不是心理问题,“防止考场马虎,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答卷习惯。比如复杂的计算题,一定不要依靠心算,而是按步骤进行笔算。”

刘教授说,考场上会突发不少心理问题,家长要在考前和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和练习。比如突然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可用申请去一趟厕所的“脱离接触法”或者“腹式呼吸法”来缓解紧张情绪。再如感觉答案就在嘴边但想不起来时,不要再在这道题上拼命想,而是做个记号跳过去,等大脑缓和之后,有时答案会自现。

“不少家长会告诉孩子做完后要检查试卷。”刘教授说,其实检查很有技巧。“先要检查整体,看有没有做漏的题目,再检查选择题、填空题,不轻易修改答案;对于论述题的检查,重点是关键词和要点是否答全。”

记者 蒋斯亮

作者:蒋斯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