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词话: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爱生活

 昵称53805865 2018-06-16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昨天母亲还问我有没有吃粽子,今天下午同事就拿来一包粽子,又在朋友圈看到妹妹包的一盆粽子,过节的气氛顿时弥漫开来。

记得2016年时我说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我比较喜欢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平铺直叙,简练白描,以景入情,闲适惬意。不愧是一代宗师,删繁就简,气韵不凡。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又是一年端午时,情随事迁,南宋史浩的这一首《花心动·槐夏阴浓》似乎更合心境。

花心动·槐夏阴浓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史浩是个蛮有意思的人,浙江宁波籍,19岁丧父,担负起长子长孙的家族责任,家道贫寒,生活磨难,使他养成了年少老成,处事多思的性格。科举及第后入仕,官至南宋宰相,敢于直言进谏,曾推动岳飞平反,还举荐过陆游。

史浩青年时期与宁波天童寺主持宏智正觉禅师交好,这位禅师说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圆相为禅机,藉以开悟听众;二是文采丰富,常常出口就是诗句,清空灵动,既富有禅家的理趣,也能传达出超远的意境。

史浩深受禅悦之风感染,他在《赠天童英书记》中记叙说:

“学禅见性本,学诗事之馀。二者若异致,其归岂殊途?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感物赋万象,如镜悬太虚。不将亦不迎,其应常如如。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

这表明深受正觉禅师“默照禅”的影响。

《全宋词》收录史浩作品146首,多是时令佳节的应景抒情,其中多篇关于节日的诗词,《花心动·槐夏阴浓》便是写于端午佳节的一篇,“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看似写龙舟竞赛,字里行间其实是对人生和仕途的感悟。

这让我想起同属大宋名臣与苏轼有关一个情节。

1099年,64岁的苏轼被贬谪至海南儋州,他在《试笔自书》一文中写道: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日:“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意思是说:

我刚刚来到海南岛的时候,看到海天茫茫,伤心地想:“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孤岛啊!”后来一想,方圆九州,中原大地,包括所有的人不都在大海的包围之中吗? 不都在大陆这个大岛上生活吗?自己就像是小蚂蚁不慎跌人一小片水洼,以为落入大海,于是慌慌张张爬上水洼里的小草叶,心慌意乱,不知道会漂向何方。不一会儿,水洼渐渐于涸,可怜的小蚂蚁终于生还,见到自己的同类,痛哭流涕地诉说道:“刚才好危险啊!差一点就见不到你了!”从我们人类的眼光来看,小蚂蚁不是很可笑么?依此类推,我苏轼目前落到儋州,暗自伤怀,自怨自艾,好像非常不幸,但从宇宙天地的角度来看,我的这种哀叹不也像小蚂蚁一样可笑吗?

说真的,当时看到这一段,我也忍不住笑中带泪.......这是多么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面对困窘解脱自己心灵的艺术表现力,善于运用齐物观、相对论来观照人生,善于以哲理妙悟来超越愁苦。正是在这种随时随地的、有效的自譬自解之下,苏轼将原本哀怨不平之心转化为平和坦然,从而使自己从凄惨的境地中获得了解脱。

“端午节”是史浩这首“花心动”的主题。端午节怎么来的呢?虽然大家都知道,我还是要装模作样的引用一下唐朝诗僧文秀的话:“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是的,国破家亡,直臣屈原,举身投江,以死明志。(不由得想起南明的钱谦益,清军破城,红颜知己柳如是意欲与钱谦益一同殉国,俩人划一独木舟到湖心,柳如是准备跳的时候,钱谦益说,水凉,改天再跳吧,后来..........活到90多岁,寿终正寝。)

宋朝的梅尧臣说: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同属宋朝的张耒说: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最悲愤的当属1276年时的文天祥,他在《端午即事》中说: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想想看,故雨新知都不在眼前,可是丹心仍在,鬓发已白,出师未捷,怀谗畏忌,这次第,也只有与屈大夫同病相怜了,生而彷徨。

文天祥还有一首《端午》: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好一个“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感召之下,明朝的边贡在端午节这一天也刊发纪念文章,他说: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以上是悲愤派,还有感伤派。比如,唐朝的殷尧藩丧丧的说: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同样“丧”的还有元朝的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也有居家过日子派。比如,乐天的苏轼在这一天描述水浴健身风俗,并深情表白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朝云女士,他说: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写这首词时,苏轼已经50多了。在他的最后岁月里,只有朝云跟随左右,写这词后一年,朝云也去世了,卒年34岁。苏轼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伴侣的感激与喜欢,“佳人相见一千年”,深情至此!

讲真,你们说,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是不是取材于苏轼的这首诗?“一千年以后,所有人都遗忘了我,那时红色黄昏的沙漠,能有谁,解开缠绕千年的寂寞,无法深情挽着你的手,浅吻着你额头...........”

宋朝的杨无咎心比较大,端午节这一天不够他忙活的:“角黍包金,草蒲泛玉,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你看,包粽子,逛街,听曲,还自我注解:“风物依然荆楚,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意思是,过去的就过去了,做人呐最重要是开心,莫使金樽空对月,来,干了这杯,还有一杯。

爱包粽子的还有宋朝的陈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反正就是年年包粽子,妥妥吃货!

与陈义同朝代的黄裳当天的日记是这么写得: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当我逐一想象这些文字背后的生活与生命,仿佛已置身于一片新月清辉之中。

回望二千多年前的那纵身一跳,千载而下,多少烈士之心,多少忠义之气,多少风光霁月,就这样被凝聚起来,传承起来,印刻在我们的血脉中。

我常想,汉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人生代代无穷已。你看,从任何一处回望,就有这么多的生动记叙纷至沓来,家国大义,诗与远方,市井烟火,何其相似。

所以,我最亲爱的朋友们:永远热爱生活,永远热泪盈眶。

图片来自网络 文中仅代表作者观点 转载后台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