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形形色色的端午节令植物

 cxag 2018-06-16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即是传统的端午节(“端”即“初”之意,“午”为地支之一,农历五月地支属“午”或称“马月”,故名,又称端阳、端五、重五、天中或菖蒲节)。

据民俗学家介绍,每年自农历五月起,天气渐热,蚊蝇孳生,极易发生传染病,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到了端午时节,阳光尤为炽热,百毒齐出,所以端午节原本是人们祛病防疫的节日。在多姿多彩的端午习俗中,有不少是与花草植物有关的,譬如悬蒲插艾、包粽簪榴、射柳斗草……而“天中五瑞”即端午节花草中的“主角”,可避夏季瘟疫,驱除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之害。


“五瑞”之一——菖蒲

 


“五瑞”之首便是菖蒲(Acorus calamus),菖蒲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株型高大,叶丛挺立似剑,且常近水而生,故有“水剑”之称。它初夏间抽生花茎,黄色小花组成肉穗花序,香气浓郁。端午节门悬蒲叶,饮蒲根雄黄酒,相传可避瘟除邪;浴池水中放入蒲叶艾草,孩童浴后伏天可不生疮疥。菖蒲全株含β-细辛醚、菖蒲稀二醇等芳香性挥发油,故气味芬芳,药用价值颇高。中医认为其味苦辛、性偏温,入心、胃二经。功能开窍宁神、和胃化湿。适用于神志不清、健忘、耳鸣、胸腹胀满、噤口痢等症。

它们不是菖蒲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另有多种植物也包含了“菖蒲”或与菖蒲相近的名字,却与端午菖蒲并无干系。首先是同菖蒲一样生长在水边的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和花菖蒲(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它们虽然在无花之时叶形酷似菖蒲,极易混淆,但它们都是鸢尾科鸢尾属,叶片经揉捏后不会散发菖蒲家族特有的芳香;其次是唐菖蒲(Vaniot Houtt),又名菖兰、剑兰、什样锦,为著名切花,叶片酷似菖蒲,同样是鸢尾家的(鸢尾科唐菖蒲属),它原产南部非洲,由中国传入日本,名字是日本人起的,所以姓了“唐”(在日本人眼里,中国即“大唐”);鸢尾家的“菖蒲”还有庭菖蒲(Sisyrinchium rosulatum),鸢尾科庭菖蒲属,为初夏观花地被;另有一种“九节菖蒲”,系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的干燥根茎,虽入药,但毒性较大,不可与药用的石菖蒲相提并论;最后还有一种叫作“香蒲”的湿生植物,香蒲科香蒲属,人们常在夏天将其雌花序点燃后驱虫,因其名称、形态、生长环境和功效与菖蒲近似,故易混为一谈。

 

“五瑞”之二——艾

 


艾(Artemisia argyi),别名:艾叶、艾草、蒿子、灸草、草蓬、艾蓬、香艾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艾叶多皱缩,质地柔软,气味清香。多生于路旁、草地,在古代针灸学里,就以艾草的老叶制成艾绒,用以灸疾除病。我国自古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节日的重要内容,将艾叶、艾根做成老虎的样子,即“艾虎”,插于门楣或悬于中堂辟邪。明代《山堂肆考》中记载:“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待艾蒿、菖蒲干燥后用火点燃,通过烟熏杀菌、驱虫和防病,可谓是古代最原始的灭菌术。

主要用途: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蒿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蒿茎叶中所含芳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及结核杆菌等多种病菌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不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宜随意食用和入药。所以,对于那些沉迷于艾叶青团的吃货,我只能说……

 


 

“五瑞”之三——石榴

 


石榴(Punica granatum),别名:安石榴、丹若、若榴、山力叶、天浆,安石榴科安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据《本草纲目》载:“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花期5月,花有红、黄、粉、白等色,分为花石榴和果石榴两大系统。果夏秋季成熟果实又有酸甜之分,鉴别方法主要是:一看果萼,酸者张开,甜者闭合;二看叶片,酸者狭长,甜者宽短;三折枝条,酸者柔韧难断,甜者硬脆易折。


石榴原产小亚细亚和巴尔干一带,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据汉《博物志》载,系张骞出使西域,从安石国带回,而另据对出土帛书《朵疗方》考证,早在张骞之前就已引种。石榴在我国寓意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古代造桥时,常在石料粘合剂中掺入石榴籽粒,以使石桥更加坚固耐久(石榴谐音“石留”);在西方,石榴则象征着太阳、王位和权力,因其果萼酷似皇冠,故有“加冕苹果”之称。在我国北方,端午节这天,老人都要给子女的头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求平安富贵。


主要用途: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止泻等功效。同时,石榴花的根皮、茎皮和果皮含石榴碱,可煎汁用作驱虫剂而减少疾病的传染,但石榴碱为脂溶性且有一定毒性,故用于杀虫时,服用者忌食油炸或含有脂肪食物以免中毒或降低药效。正因有上述功能,加之艳红的石榴花恰好在农历五月盛开,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五瑞”之花。


“五瑞”之四——蒜

 


蒜(Allium sativum),别名大蒜、胡蒜、蒜头、独蒜。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高原,西汉时从西域传入内陆。据说早在5000年前,巴比伦人已开始用大蒜治病;公元前1500年,埃及古药典记载有22种用大蒜治病的药方;2100年前,罗马人远征欧非大陆时天气酷热,瘟疫流行,凯撒大帝命令士兵每天服1头大蒜以增强抵抗力,在当时对方士兵大面积感染的情况下,本方士兵安然无恙,最终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便建立了当时最强大的古罗马帝国;直至二战时期,大蒜仍被认为是“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用于治疗受伤的士兵。在我国,大蒜入药首见于南朝《名医别录》,民间也有吃大蒜可以避“五毒”之说,有益健康。故此,在端午节时附于菖蒲之上,悬于门外,可同收辟邪驱瘟之效用。蒜头的气味辛烈,平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华中、华东一带至今还有端午节早饭吃大蒜和鸡蛋的习俗。俗话说大蒜“百利一害”,这“一害”指的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口气”,从中可见其功效之卓著了。

主要用途:以鳞茎入药或食用。大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硫醚化合物、芳樟醇等成分,具有杀菌作用,是大蒜中所含的蒜氨酸受大蒜酶的作用水解产生。


“五瑞”之五——龙船花

 


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又名山丹、仙丹、英丹、百日红、水绣球,为茜草科龙船花属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其名字的由来是古代端午节参加龙舟竞技的老百姓为了平安顺利,就把这种花插在龙船上,久而久之,这种花就被称为龙船花了。龙船花于17世纪经英国引种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国,1980年代开始从欧美引进杂交新品种,使我国龙船花的栽培品种更加丰富。原种龙船花开红色或黄色花,园艺品种有白、粉、橙以及双色。龙船花植株低矮,花叶秀美,适宜庭院栽植或盆栽观赏。

主要用途:根、茎:清热凉血;活血止痛。主咳嗽;咯血;风湿关节痛;胃痛;妇女闭经;疮疡肿痛;跌打损伤。花:月经不调,闭经,高血压。有散瘀止血、调经、降压之功,治跌打损伤,痪血疼痛,疮疖痈肿。孕妇忌服。


“配角”之一——端午花

 

若说端午这部“大片”,光凭这五大“主角”来唱“独角戏”,未满有些单调。所以必须靠一些“配角”来增色。

端午花即蜀葵(Althaea rosea),又名一丈红、大麦熟、熟季花、棋盘花、饼子花、端午锦等,锦葵科蜀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虽说屈居“配角”,却是诸多端午花草中唯一冠以“端午”的植物,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蜀葵茎直立挺拔,叶大,表面粗糙,总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着生于枝条顶端,花期6-8月,有粉、红、黄、白等色,原产中国及亚洲各地,因在四川最早发现,故名蜀葵。明杨穆《西墅杂记》载:倭人入贡,见栏前蜀葵花不识,题诗留问。诗云:“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从此得“一丈红”之美名(被“五尺栏杆”遮挡,仍“尚留一半”,不就是“一丈红”了么)。蜀葵花色丰富,植株高大,可在路旁、水边丛植,也可作背景材料,点缀于草坪效果也很好。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天在我国各大公园和城市绿地中,已经很难见到这种乡土植物了,取而代之是来自国外的各种奇花异草;而与之相反的是,如今欧美国家的花园里,蜀葵的倩影却处处可见,人们非常喜爱它并积极研发新品种,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佛逊也是位园艺达人,他曾经成功地培育出了开黑色花朵的蜀葵——但同“海归”龙船花相比,蜀葵的园艺品种却很少回归国内,看来有些“乐不思蜀”了。


“配角”之二——枇杷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又名卢橘、金丸、腊兄,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与樱桃、杨梅、青梅并称“初夏四宝”,也是端午节前后的时令水果,因其叶形(一说果形)似乐器琵琶而名。它秋养蕾、冬开花、春结果、夏成熟,是“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其营养丰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鞣质、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还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枇杷止咳糖浆可是很熟悉的噢。现代医学也有证明,枇杷果中含有可防癌、抗癌物质——丰富的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食之大大有益。

“群演”——粽子是怎样“炼”成的

有了“主角”和“配角”,还得有“群演”。这端午的粽子才够美味。

首先是包粽子的材料,各地气候条件各异,植被分布不同,所选植材不尽相同。北方用芦苇叶、玉米叶,华东用箬竹叶或毛竹笋衣,华南用麻竹叶、粽叶(粽叶芦的叶片),这些禾本科家族成员构成粽子外衣的主流。当然,也有荷叶、芭蕉叶、美人蕉叶或者槲叶,热带地区还会用到柊叶、砂仁叶甚至如刀锯般锋利的露兜树叶。

至于粽子“内涵”中的植物材料,除了必不可少的糯稻之外,根据不同口味,有小红豆、绿豆、花生、玉米、枣……可谓丰富多彩。

相比那些“名角”,默默无闻的“群演”或许更能吊起吃货的胃口。限于篇幅,明年端午专门开一篇聊。好了,先过节去吧!

 

文:郑炜  图: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