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古风歌曲《渔家傲·忆端午》 渔家傲.忆端午 - 罗中旭 作词:郭梵丁&欧阳修 作曲:张艺 杏园林独樽酒浇湿了心口 闻鼓隆浮水中观舟楫争渡 我站在江头微风送梅露 千年后共思楚离不同 花已动情正浓无意梦暑中 听胡音诵骚录一弯月怀古 漫漫路远修 瞬息间些许悲痛皆止于吊屈中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杏园林独樽酒浇湿了心口 闻鼓隆浮水中观舟楫争渡 我站在江头微风送梅露 千年后共思楚离不同 花已动情正浓无意梦暑中 听胡音诵骚录一弯月怀古 漫漫路远修 瞬息间些许悲痛皆止于吊屈中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 祝语出自心里, 端拱互揖有礼。 午月风和日丽, 节至粽香飘逸。 安居乐业可喜, 康健心宽得意。 幸有强盛国力, 福享繁荣之利。 。 【万】芳流传至今天, 【水】浪翻云为洗冤。 【千】年亘古恒不变, 【山】色葱茏暮色暖。 【粽】香飘满汩罗畔, 【是】为祭奠好屈原。 【情】真龙船竞渡岸, 亲爱的朋友 五月初五 端午节 特意送上节日的问候 愿你端午幸福安康 愿收到的朋友 好运财运一生相随 愿打开的朋友 幸运幸福时刻相伴 一颗粽子一颗心 颗颗粽子表关心 愿你事事都顺心 称心舒心总开心 一颗粽子一份情 颗颗粽子献真情 愿你天天好心情 友情爱情重亲情 祝端午快乐笑满家园 生活美满好运连连 端午节 “粽”是特别牵挂你 特地派个吉祥“粽”子问候你 祝愿你的 生活“粽”是快快乐乐 人生“粽”是幸幸福福 事业“粽”是精精彩彩 爱情“粽”是甜甜蜜蜜 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 来明明白白过端午! 端午节又来了,有人说在这一天与朋友之间互祝“节日快乐”是错误的,因为端午节这一天是祭祀的日子,说祝福的话只可以说平安、安康,是不能说快乐的。那么这种说法真的对吗? 一、端午节起源于节令。 关于端午节,我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然而事实却是,端午节并非因他而出现,而是在尧舜时期就有了端午节,端午最初只是一个节令而已。我们都知道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的日子,而且也就是在这一天,天气才算真正开始热了起来,所以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在这一天都会举行图腾祭祀。百越之地在先秦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因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的标杆,便将端午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另外,在其他一些地方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二、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在不同的地方其习俗也不大相同,当然,在这一天吃粽子却都是一样的。包好的粽子有棱有角,很像一把刀子,所以人们把感情寄托在它的身上,认为它能割除疾病和灾害(并不是因为屈原)。夏天到来之后,天气变得炎热起来,疾病也就多了,送一盘粽子,可以代表着安康、吉祥、祥瑞。古代有端午节这一天用兰草沐浴的习俗,因为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将即将产生的疾病和瘟疫驱走。在这一天,人们还吃“五黄”,采艾蒿,吟雄黄酒,赛龙舟,非常热闹。 那么,端午节这天祝“节日快乐”究竟有没有错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由节令演变而来。中国古代文明是农业文明,人们的生产生活受节令的变化影响很大,端午是天气由冷转热的节令,在这段时间人们由于天气原因容易生病,所以端午节最初是因人们为祛除邪祟、避免生病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而产生的。而至于纪念屈原、伍子胥等传说则是后来才与这个传统结合起来的。所以说严格意义上讲,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祈求幸福生活而产生的节日,在端午节祝“快乐”也无可厚非。而有些人认为端午节要说“安康”不能说“快乐”,则是一种文化知识浅薄的表现。端午节与清明节不同,清明虽然是节令,但是很少有人会把清明当做一个节令来看,更多的是当做一个祭奠祖先,寄托哀思的日子,所以大家都不会在清明时说“节日快乐”。但是端午节在很多地方(如广东)的文化中自古就是喜庆的,多少年来,端午节上用的很多东西,包括用的纸,都是红色的。在广东,端午节敬神的对象是水中的龙,并非屈原,大家过端午节都是非常高兴的,这也便有了赛龙舟、吃龙船饭的说法。 再者,我们都知道很多东西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随时代而有所变化的。端午节最初是赋予了夏天到来这个节令的意义,而后来在南北朝时期,楚地开始流传屈原的传说,纪念屈原的意义也就被赋予到了端午节里。而发展到现在,端午节的意义又有所改变了,它被赋予了现代节日的放松身心等意义,在端午节这天说“节日快乐”并无不妥,无论是古代节日还是现代节日,它都是以调节服务人们生活为目的的。 三、专家说:不能说“祝快乐”是不对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其实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样。虽然纪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他引用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的句子驳斥道,这有什么不能快乐的。乐观和开朗,也是这个节日的应有之义。无须太拘泥。 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温州人一般称农历五月为“恶月”,因为这个月气候恶劣,流行传染病多。根据温州人的传统,一般是不会在农历五月结婚、建房、搬家等,从这个角度来说,端午节给大家祝福“安康”“平安”是没错的。 但是,端午节也是个快乐的节日,如果不能在端午节祝福“快乐”“幸福”,这明显是不对的。虽然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而来,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端午节还有其他许多的习俗,比如赛龙舟、撞蛋、挂香袋、包粽子、吃薄饼、猜灯谜、喝雄黄酒……这些都是让人快乐的。 四、多关注传统节日的本来含义 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倩予认为,说“端午节快乐”是很正常的。“人们本身接受的固有文化观念和自己对节日的内心感受是有距离的。” 王倩予说,一些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附加了很多带有倾向性的东西,比如说屈原投江这种悲壮的情节,这是当时的掌权者希望这种爱国意识内化在人们心里。而现代社会过于强化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相对于历史人物和故事,人们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更有意义。 由此,小编想到另一个节日——春节。春节早先的出发点是过年,传说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一种叫“年”的动物在腊月三十日晚上出来伤害人类,而在篝火中加入竹竿,通过竹竿燃烧时发出的声响吓阻“年”,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因此,小编认为,我们对待端午节,也应该像过年一样。纪念屈原既不要搞成形而上学的膜拜,也不能单纯的吃喝玩乐,而应该择其中间而处之。在不忘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的同时,更应过好今天的幸福生活,至于是否祝福节日快乐或者节日安康,都是可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