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博容书屋 2018-06-17

当前, 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领域,涉及对教师、学生、 资产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切实规范了管理服务秩序,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了信息化服 务能力。但校园信息化的开展依托于行政组织结构,业务应用条块分割明显, 业务办理需要在 多个业务系统中走流程、报信息、等审批,提供的用户体验不佳, 不符合智慧校园的发展理念, 因此需要对信息化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适合智慧校园发展的应用服务模式。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校园信息化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现状

校园信息化从初期的局域网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再到现在动辄几十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规模, 都是伴随着需求的深入、技术的发展而陆陆续续建设起来的,它们的开发框架不一致、数据规 范不统一、系统间协同度低,但每个业务系统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其它要素系统进行交互。 因此, 研究者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平台的概念, 包括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 认证平台、统一信息服务平台。 统一平台可以将校园各业务的应用系统接入进来,进行数据、 用户、服务层面的整合——统一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基础数据的抽取、处理、存储和交换; 统一 身份认证平台完成用户在各业务应用系统内的身份认证, 实现单点登录; 统一信息服务平台提 供用户入口, 以获取各类个性化信息与应用服务。 三大平台相互协作, 实现数据的统一集成、 应用的统一入口和用户的统一访问。

此后一段时间内, 各学校纷纷建设统一平台(如一站式服务平台、信息服务门户、统一服 务平台等),在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用户不必再在各应用系统间频繁切 换,只需登录平台, 便可方便地获得个人的数据信息、可以使用的业务系统、可以查看的信息 服务等,故统一平台从形式上改善了信息化服务的体验,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问题

但是, 统一平台后端的各业务应用之间并没有实现融合,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没有改变, 业务处理的复杂度也没有降低。 也就是说, 业务系统只是将自己接入到平台而已,虽然实现了 前端面向用户的统一,但后端业务仍然各自分立。概括来说, 统一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在数据层面,业务数据被私有化,数据流动性不足,无法发挥联合效应。业务部门既是 应用系统的使用者,也是业务数据的管理者、维护者,对业务数据享有使用权——但现实情况 是这种“使用权” 变成了“所有权” , 借用数据敏感、数据污染等各种不适宜开放的理由来阻 碍数据共享。因此, 当业务应用共享到数据中心后,由于校园各应用要素相对封闭,业务数据 还是囿于系统内部,很难打破数据与教学、数据与科研、数据与管理、数据与服务之间的紧耦 合关系,因此应用要素之间的数据交互少有发生,数据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在业务层面,校内应用相互割裂,业务流程存在闭环,各应用之间的融合度不高。一个 应用的业务流程存在闭环本无可厚非,但放在数据共享、业务融合的时代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目前, 各校园应用都限于完成自身的业务流程闭环,而相互之间没有交集,如教学的系统负责 教师数据、课程数据,科研的系统负责教师数据、课题数据——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尚且“教学 科研不分家” ,却在信息化应用上教学、科研各自为政,使得两者本来密切的关系被拆分开来, 因此难以形成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活动之整体联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③在应用层面, 前端面向用户的统一推送已实现, 后端的协同机制还未建立。各业务部门 负责自身业务范畴内的系统应用, 如应用数据的产生、业务流程的处理、数据的共享交换等, 但由于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走部门之间的协作流程, 故在很多情况下数据共享交换工作仍 然依靠邮件、 U 盘甚至打印稿等处理手段, 而没有直接通过业务系统间的流程协作完成——这 种数据共享的方式存在数据泄露、数据丢失等安全隐患;当共享数据被导入到业务系统之后, 又存在数据多源头、多版本的问题。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业务流程是构成业务应用的“骨骼”、是沟通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之间的“桥梁”,业务 流程的梳理和改造是业务应用融合的前提。本研究以党校的教学评价工作为例, 探索业务流程 的智能化改造, 从而为业务应用融合奠定基础。党校的教学评价由主体班次学员评价、网络培 训学员评价和专家考评小组评价三部分组成, 与教学评价相关的教务管理、学员评价、多媒体 录播、 网络培训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部门, 各部门利用业务管理系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改造前的业务流程

在业务流程改造前,教学评价工作主要采用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流程 如图 1 所示。由图 1 可以看出,各业务系统虽已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和平台接入,但由于业务的 独立性、数据的源头性, 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不越雷池一步”: 各应用之间并未实现真正的 业务联动, 同一数据在不同应用中也没有实现数据共享,采取的还是“导入导出” 这样的离线 方式。 可以说, 整个教学评价工作的流程是离散的、应用是割裂的、数据是静止的。 一项信息 化业务应用涉及上层的用户、中层的应用和底层的数据,如果说上层的用户因工作机制等的羁 绊不容易实现协同,那么作为底层的数据则有望成为推动应用融合的“引擎”。

自浙江大学率先提出要建设“令人激动” 的“智慧校园” 以来,关于怎样建设智慧校园的讨论此起彼伏:

  • 网络通信专家如朱洪波等认为物联网能够实现智慧校园的泛在感知、多域融合、 支撑共享和智能服务, 他们关注基础的网络如何互联以及数据如何获取等问题;
  • 教育技术专家如黄荣怀等认为智慧校园能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以及 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他们关注要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
  • 校园信息化研究者如蒋东兴等认为智慧校园要改变师生与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以实现个性化创新服务, 他们关注数据和 资源如何服务于用户。

从上可以看出, 虽然各领域关注的层面不同,但都绕不开“数据”这个 主题。 智慧校园的基础是“数据”、服务是“应用”、对象是“用户”, 用户要认识校园中的事务, 需要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说话” ——尽管单一的、独立的数据能够说明某个层面的事务,但 也具有“盲人摸象” 式的片面性,因此需要围绕校园事务凸显各个层面的要素,通过多层面的 相互配合勾画出事务的完整映像,这就需要各业务应用系统从分立走向融合、业务流程从闭环 走向协同、 业务数据从静止走向流动——只有协同联动起来的应用,才能发挥数据的“智慧”。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数据驱动的业务流程智能化

整个教学评价工作涉及三类数据:

①课表数据是业务流程的源头, 教务管理系统产生课表 数据之后,课表数据被推送到多媒体录播系统启动课程录制,同时被推送到学员管理系统进行 教学评价;

②资源数据是流程中的传导,多媒体录播系统产生的录播资源数据被推送给考评小 组成员个人门户进行专家考评,同时被推送给网络资源云平台供网络学员学习;

③评价数据是 流程的休止,主体学员、网络学员和考评小组评价三方数据收集完毕进行汇总分析, 形成最终 的教学评价结果。本研究尝试通过这三类数据的驱动改造业务流程,形成智能化的教学评价工 作流程, 如图 2 所示。

在业务流程改造后, 统一数据平台通过接口或中间库的方式, 实现各类中间过程数据的交 换; 评价过程数据和评价结果数据都存储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并在统一信息门户上进行信息与 服务推送; 主体班次学员、网络培训学员、考评小组成员只需登录统一信息门户,就能够使用 教学评价的相关应用,并实时获取各类数据信息。这样一来, 就解决了流程不联动、业务不融 合带来的数据不流动、 不共享的问题,也解决了应用系统独立运行带来的源数据混乱问题,使 教学评价业务流程得以串联化和无缝化,并使教学评价业务工作呈现整体性和完整性。

业务流程智能化的效果分析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进行业务流程智能化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评价工作所涉及的用户 对象在业务流程智能化前后的应用对比(如表 1 所示),来分析业务流程智能化的效果。 对比结 果显示,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取得了两个显著效果:

①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 在业务流程改造前,用户需要主动访问业务系统,才能进行相关业务操作、 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工作;业 务流程智能化改造以后,用户在信息门户平台上接收各类服务(包括信息服务与应用服务),根 据工作需要使用服务、 完成教学评价工作。

②信息获取转变为信息推送。 在业务流程改造前, 要查询某类或某个信息,用户需要访问应用系统或找业务管理部门帮忙,流程繁琐且无法实时 获得完整数据;业务流程智能化改造以后,用户只需登录信息门户,各类相关信息(如一周课 表、评价结果等) 便直接推送过来,用户可依据自身的需求自由使用。

智慧校园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