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技术和城市的时代,我们如何写作

 冬天惠铃 2018-06-17



6月10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在南京举行。新闻里一些论点值得大家看一下:


我们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完全客体化了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年代整个社会共同体的主体意识比较鲜明,也就是整个文学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或者说1980年代的主体意识非常强烈。而相比之下,今天社会的大变化是具体社会客体的变化,在这种客体的变化中我们跟主体发生了一种巨大的脱节。


二十世纪以后形成了巨大客体的力量,主体功能丧失,客体主导了历史。我们今天人类的历史完全是客体化了,被科技重构为一个社会的客体化的一种历史。我们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完全客体化了。我们可以看到,在巨大的声音和图像背后是一个无比先进而且不断更新的科技程序,科技技术起一个支配作用。“典型的其实是多年前从《黑客帝国》到《阿凡达》这么一个历史转折,我们可以看到《黑客帝国》进入的是一个完全科技的世界,然后到了主体意识,然后完全客体化。”


全球化的时代重新定义故乡,故乡不只意味着乡村


陆梅(《文学报》副主编):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新路向,还是要回到文学与时代、文学与未来、文学与自我的关系上。优秀的文学具有故乡意义,她认为有必要重新定义故乡,建构一种有故乡的写作。


当我们在新的世界视野和世界体系中来思考故乡,故乡就不再一定意味着乡村,而可能是城市,甚至就是中国本身。故乡经验的生成,不再局限于中国内部,而可能是来自美国和中国,中国与日本等多个国度的比照。



  两本新书 


下面两本书是最近发行,或者做推广的一些新书。不是推荐,做个简介吧。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01



文学是什么——文学原理简易读本

这本书虽是为研究生而写的文学理论教材,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它抓住学界有争议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大胆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观点特异,初衷在于引起学界的思考和讨论。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坦诚的,别人没有说的,他要大说特说;别人已经说过的,他尽量不说或少说;别人说过而他存有疑义的,则要花费笔墨和口舌说清道明,辩出个是非曲直。杜书瀛先生始终以开放的胸襟对待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以积极的心态提携学界后人,并欢迎他们加入到“辩论”的队伍中成长和成才。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