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设计”教师 —— 个性化学习的另辟蹊径

 张福涛lu70kpm9 2018-06-17



作者|荔闽

排版|空缺


2017 年,在系列拜访了几所创新型学校之后,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就是如何让创新学校变得可持续且可拓展。当时,许多创新学校反映的最大问题,就是优秀教师的缺失和不可复制。因此,当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拥抱个性化学习的时候,许多新式学校就会显得独木难支。


果然,时间到 2018 年,就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且支持创新型学校的时候,第一个对“个性化学习”模式提出质疑的就是老师群体,他们成为反对个性化学习的“排头兵”,而在这背后的一个最为核心的原因就是:“我累坏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过 Khan Lab School 官网上对于教师的角色的描述 —— 导师、助教、教研、行业专家一共 9 种之多,可以说对于老师的能力的要求达到了历史的一个高峰。而这个教师的角色描述,还不包括很多日常的运营,以及新的工具学习和应用,这也无怪乎很多老师对于新的个性化教学觉得“太辛苦”。


不仅如此,在新老师的培养上也是困难重重。Wanny Hersey,湾区著名 Bullis Charter School 校长就说,她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师培训,“没有任何的教育学院可以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老师”。创新学校里的教师录取率极低,之前拜访过的 High Tech High School 和 AltSchool 都说每年都有很多老师来应聘,包括哈佛、MIT这样的高等学府,但有些时候他们也不能够满足要求。


因此,很多学校开始另辟蹊径。如果不能够通过“培训”的方式大规模地去解决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那么另外一个方式,就是去建立教师的角色分工体系,通过教师小组协作的方式去推动创新教育理念的落地。


首先,对于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义。美国采用的是“全科老师”,因此在一个课堂里,往往需要老师同时教授多个学科,并且管理孩子们的各项能力的成长。现在,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产生了分工,同时也在教学模式进行了区别。例如一些老师更加专注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另一些老师则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课外以及其他终身技能的培养。同时,教学模式上区分出不同的老师职责,可以更为迅速和灵活地转变课堂的形式,例如从授课式到小组讨论,或者是单独地辅导,而且每个老师的职能明晰,也方便老师做课后的准备。


第二,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学校内部的老师培养体制。之前,我们就提到目前个性化学习的创新案例都非常分散,不同学校所采用的方式也略有差别。因此,内部培训老师成为一个“老大难”。那么,如何快速建立一套体系,可以让新的老师融入,快速学习,减少过渡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套新的“教师体系”里,有经验的老师通过真实课堂的实践和课后小组共同协作的方式,一步步带领新老师进入“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场景,并一步步评估他们是否可以独立成为新的教师领导者。 Bullis Charter School 的 Wanny 校长在做自己学校内部的教师培训过程中也强调,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让老师意识到这样的一套学习模式本身多有效,如果老师自己都觉得好,那么接受的时间越快,而且实践得也更加深入。


(根据 Innovative staffing to personalize learning: How new teaching roles and blended learning help students succeed 里的报告内容整理)


必须要说的是,这样一套教师的角色分工和培养体系是建立在个性化学习这几年的实践过程中。过去,虽然有层出不穷的新式理念,但大家之间往往是独立且分散的,例如 Blended Learning,强调的是线上和线下混合,Mastery Learning,主要是针对学术知识的掌握,又或者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希望能够更多培养孩子们的沟通技巧。但是,其实对于真实的教学来说,这些都太过片面,迫切地需要一个更为综合的方案。


“Station Rotation” 教学法可以说是一个“集大成”,它把我们所熟悉的教学场景变成一个个站点,例如小组学习站点、在线学习站点,课堂授课站点,再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匹配不同的站点进行学习,甚至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不同教学理念的转换。


可以说,这样的一套“Station Rotation” 的教学法,将线上、线下学习,个人和小组学习,授课和自主学习融合起来,更为科学地确认不同教学功能下老师的职能和角色,以及整体课堂的布置和分割,是过往人们对于教育创新实践的一次集大成。例如以下就是一个传统课堂的“Station Rotation” 的教学法,可以看到,学生可以在同一堂课里,由不同的老师带领,完成线上学习,小组讨论等等形式的学习,不仅利用了科技的力量,同时也对学生的社会情感进行了培养。


(图片来源:Models | Blended Learning Univer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